儲存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s,簡稱SAN)並不是一項新技術,相信絕大多數IT人員都聽過、甚至接觸過SAN,也都同意以SCSI匯流排為基礎的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點對點儲存架構,無法適應企業資料量不斷膨脹衍生而來的成本/管理雙重壓力,正本清源之道是將儲存架構網路化,從DAS升級到SAN是大勢所趨,然而實際的情況是,IT預算充裕的大型企業建置SAN已相當普遍,反觀數量最多的中小企業,對SAN的接受程度仍舊不高。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的統計,2004年美國僅有不到三成的中小企業導入SAN,本地雖然沒有正式調查,一般相信,中小企業導入SAN的屈指可數。入門級SAN將大幅成長

SAN在中小企業的普及程度不高,最大的因素是卡在價格上。中小企業的IT預算有限,每分錢都得花在刀口上,相較於普及的乙太網路,投資SAN的初期成本高,短期的效益也不顯著,當然繼續延用便宜穩定的DAS。不過近幾年隨著如Serial ATA、iSCSI等新技術興起,以及光纖交換器、磁碟陣列等SAN組成元件的價格大幅降低,中低階網路儲存呈現前所未有的榮景,不少專家斷言,明年入門級SAN市場將出現爆炸性成長,會有越來越多中小企業加入儲存區域網路的行列。

不可否認的,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是絕大多數SAN採用的通訊協定,人們自然而然將兩者畫上等號,事實上,SAN指的是連接伺服器、交換器、儲存裝置的專屬網路,並不限於採用何種通訊協定,換句話說,SAN也可以架構在乙太網路上,最近相當熱門的iSCSI協定便是一例。本次企業產品採購特輯的主題聚焦於適用中小企業的SAN產品及解決方案,將分為兩個部分,本期(171期)介紹的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光纖通道儲存區域(簡稱FC SAN),下期(172期)則會介紹SAN市場上另一股新興勢力-iSCSI SAN。光纖通道的優勢

對於絕大多數熟悉乙太網路的人而言,光纖通道是截然不同的通訊協定,對於以光纖通道建構的FC SAN更是十分陌生,甚至誤以為FC SAN是和火箭科學一樣複雜難懂的技術。事實上,我們不必知道光纖通道的底層是如何運作的,可以試著將光纖通道想像成是速度更快、連線距離更長、連接設備數量更多的「超級SCSI」便容易明白了。

連線距離長

相較於已有二十多年悠久歷史的SCSI,光纖通道被視為是接替SCSI的技術,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在連線距離上,SCSI排線最長距離僅25公尺,而且這也只是理論值,如果要在SCSI排線上連接超過8個設備,排線長度不能超過3公尺,這個距離對內接儲存裝置或許足夠,如果要連接外部的裝置如磁碟陣列、磁帶櫃,甚至建立雙機備援的叢集系統,就顯得力不從心。光纖通道所能提供的連線距離就長得多,單模光纖可延伸至10公里,就算是一般使用環境的多模光纖,連線距離也有200公尺。

擴充能力強

其次是擴充能力,SCSI通道最多只能同時連接15個裝置,系統的擴充升級能力十分有限,相較之下,第一代的光纖通道協定(FC-AL)透過光纖集線器,可同時連接126個裝置;第二代交換式Fabric透過光纖交換器,更可連結多達1600萬個裝置,擴充性幾乎不受限制。此外,SCSI技術僅支援設備點對點連接,光纖通道則是可以架構網路,即FC SAN。

傳輸速度快

最後是效能上的優勢,目前主流的2Gb/s光纖通道提供單條200MB/s資料傳輸頻寬,相較於Ultra320 SCSI提供的320MB/s似乎略遜一籌,其實不然,Ultra320 SCSI的頻寬只是在絕對理想條件下的理論值,在實際環境中,若能跑到80MB/s就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光纖通道則是完全不同,即便是在未經最佳化的一般環境下,都能輕易達到接近200MB/s的傳輸速率,在本次採購特輯測試的光纖磁碟陣列中,就有不少機種測出的最大傳輸速率在180MB/s以上。FC SAN帶給用戶的價值

FC SAN究竟能為中小企業帶來哪些價值?從DAS升級成FC SAN儲存架構值得嗎?相信是許多中小企業老闆和資訊主管內心共同的疑問,畢竟光纖交換器和儲存系統的價格再怎麼便宜,採購新設備仍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果升級不能帶來明顯的效益,很難說服中小企業用戶掏錢買單。

降低TCO、提高ROI

升級FC SAN最直接的利益,是實現伺服器和儲存設備的整合與集中化管理。在DAS架構下,伺服器和儲存裝置一對一連結,彼此資源無法共享,往往導致儲存空間浪費,根據統計,DAS架構的儲存空間閒置比率普遍超過50%。另一個用戶經常忽視的問題是儲存管理,不同伺服器各自附加儲存子系統的做法,不僅讓IT架構更複雜,許多企業為考量成本,在採購時選擇價格便宜,但效能和可靠度相對低落的儲存設備,造成整個資訊系統的體質不健康,到後來付出的管理成本甚至是初期採購成本的數倍。

在FC SAN架構下,伺服器和儲存設備之間,透過光纖通道和交換器進行多對多的網路連結,將儲存資源管理集中化,系統管理者可以隨時依照伺服器需求,立即提供可用的儲存容量,減少備用空間,將儲存設備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配合支援儲存池(Storage Pool)功能的儲存系統,可將大量的硬碟空間整合成虛擬磁區,指派給儲域網路中的任一臺伺服器使用,並能在不停機的狀態線上擴充磁碟空間,降低停機維護帶來的風險和損失。投資FC SAN的初期成本可能較高,不過長期來看卻能降低企業支出,投資報酬率(ROI)其實相當高。

保障資料可用性

如何有效保障資料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是現今資訊管理人員普遍面臨的挑戰,就以資料的備份/還原來說,在DAS架構下最常使用的備份方式,是利用備份伺服器的控制,將所有伺服器上的資料透過網路備份至磁帶機或磁碟櫃。由於大量的資料會造成網路壅塞,管理者只能選擇在離峰時間或假日進行備份,以免影響其他應用的執行,而且備份/復原的時間較長,無法支應實際業務需求。

在FC SAN環境執行備份/還原工作,最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將備份資料流從區域網路中抽離,在專屬的光纖通道網路上運行,真正達到LAN-free backup,完全不影響區域網路。2Gb/s光纖通道提供200MB/s無阻塞保證頻寬,備分/還原的速度比乙太網路快很多,可以快速復原遺失或毀損的資料,縮短服務意外中斷的時間,讓應用程式可以更快恢復服務。

提升系統可信賴度

FC SAN是可靠度相當高的儲存架構,一般來說,光纖交換器均內建動態容錯保護和自動再路由機制,配合靈活的連接選項,可以有效消除單點故障的情況發生。光纖交換器內建的作業系統可以自動監測網路故障,並使資料傳輸時繞過失效的連結,確保持續、可靠的資料通路。FC SAN具備熱插拔支援能力,伺服器不需停機即可線上安裝、配置儲存設備。

如果企業的預算足夠,還可以建置兩臺光纖交換器,構成FC SAN叢集進一步保障系統可靠度。一般來說,以SCSI匯流排建構的叢集系統通常包含兩臺共用儲存設備的伺服器,其中一臺故障則由另一臺自動承接運作,由於儲存設備是共用的,靈活性相對較差,而且受限於SCSI排線長度,叢集的伺服器和儲存設備靠得很近,風險相對較高。FC SAN叢集可以讓100臺以上的伺服器共用儲存資源,增加儲存空間的利用率,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距離拉長,降低災難發生時資料無法復原的風險。

中小企業導入FC SAN正是時候

FC SAN的優點既然這麼多,為什麼採用的中小企業仍然屈指可數,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價格之外,儲存供應商們沒有在這塊市場著墨太多才是最大因素。過去FC SAN的市場侷限在少數金字塔頂端的大型企業,儲存供應商長期仰賴這些企業的IT支出獲得豐厚利潤,不過近年來這塊市場已趨近飽和,廠商們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中小企業這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

在FC SAN領域中,分別執光纖交換器、儲存系統市場牛耳的Brocade、EMC,在2004年先後推出了SilkWorm 3250交換器和CLARiiON AX100儲存伺服器,同樣強調完全針對中小企業用戶的實際需求設計,不僅價格都在40萬元以下,也都具備容易佈署運用的特色,不需具備光纖通道技術基礎的用戶也能操作,大大降低了FC SAN的進入門檻。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會有更多廠商跟進搶食這塊市場大餅。

FC SAN三種拓樸介紹

FC SAN的拓樸分為點對點(Point-to-Point)、仲裁環(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簡稱FC-AL)與交換式(Fabric)三種結構。

點對點拓樸(Point-to-Point)
點對點拓樸是最基本的FC SAN連接方式,伺服器和儲存設備兩點透過光纖線直接對連,嚴格來說點對點拓樸不能算是SAN儲域網路,其優點是訊號不會受到其他裝置的干擾,效能較優。

仲裁環拓樸(FC-AL)
仲裁環是以光纖通道迴路集線器(Fibre Channel Loop Hub)為中心,以環狀方式連結所有的伺服器和儲存裝置。仲裁環拓樸是由連接節點的光纖通道連線所構成,也可以看成是只有一條虛擬的網路線串連所有節點,最多可以串接126個裝置。仲裁環拓樸是屬於低成本的FC SAN結構,缺點是所有通道共享頻寬,效能易受影響,有不少光纖磁碟陣列內建FC-AL集線器,不需採用光纖交換器即可建置簡單的SAN,是相當適合中小企業的解決方案。

交換式拓樸(Fabric)
交換式拓樸是以光纖交換器做為中心樞鈕,整個網路架構中的任何一個節點只要與該交換器連接,就能夠和其他節點相通,形成一個網狀結構,最多可連接1600萬個設備,是目前最普遍採用的FC SAN架構。文⊙張智鴻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