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期,本欄的內容大半繞著檔案維護的概念,Windows的操作技巧,怎麼瀏覽、複製、移動……等等管理檔案的方法,這期起,我想試著來「解決問題」。

不過,解決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說明「解決問題的困難之處」,照例得聽我講個故事,無聊、有點長又沒有什麼啟發性的故事。

我有一輛「愛車」,一個月前發生了一點小問題。一個月前的某天早上,我走到地下停車場打算開車去上班時,它發不動了。

「拍一拍」通常沒有什麼幫助
一般而言,車子發不動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電瓶沒電,但這次車子的電瓶「看起來還有電」,車燈會亮,鑰匙轉動時引擎會有啟動的聲音,但只有聲音而已,車子就是發不動。總之,我一時之間也沒辦法,只好放著不理,請太太有空幫我處理一下(畢竟,我要去上班啊!)。

太太找了拖吊車來,但聽說拖吊車司機也沒真拖車,只是看一看引擎蓋底下的汽車零件,這裡弄弄那裡動動,車就發得動了。至少,這樣太太就可以把車開到修車廠再進行進一步的維修。

其實,車發不動的當時我也曾自己打開引擎蓋,想試試看這裡碰碰那裡摸摸,車子會不會「奇蹟式的復活」,不過,奇蹟並沒有出現。

老實說,這是必然的,我其實也沒真的亂摸亂碰,因為看著車蓋下陌生的、黑黝黝又帶著油污、張牙舞爪的汽車零件們,我比較怕的是被電死。雖然感覺上引擎離「發動」只差一步,但我並不是阿諾史瓦辛格(電影《魔鬼司令》裡面,飛機起飛時發不動,阿諾用力一拍儀表版後水上飛機就發動了,他還講了一句「It always does work」……什麼的臺詞呢!),我看我是電影看太多了。因此,我還是選擇放棄,交給專業人士處理吧!

電腦有問題,找專業人士處理是合理的方法
老實說,電腦有問題,我也贊同「找專業人士處理」是好的。

找專業人士處理有很多好處,首先,即使是小問題,你不專業就是不專業,亂拍電腦通常不會解決問題。其實,你怎麼判斷是「小」問題?其實一般人根本無從判斷問題的「大」、「小」,找專業人士來處理,才有機會把「大事化小」,自己亂搞說不定會把「小事化大」。你真的以為亂拍電腦會有用啊?Don’t be so silly!

不過,這專欄是寫給「有研究精神」的學習者看的,所以,我十分建議,如果你的研究精神不是很足夠,如果你的人生不想花在「研究電腦」、「解決電腦問題」這種事情上頭,還是去找個專業人士幫忙吧!

另外,找專業人士的另一個問題是,你一定「堅持」且「必須」……付出合理的「代價」。在公司找MIS人員維修電腦,他的時間也是金錢,這就是代價。自己家裡的電腦找人維修,恐怕也得付錢,這也是代價。其實,付錢買服務本來就是必然的,只是你願不願意付出代價的問題罷了。

還有一個問題,則是「電腦的問題通常都不好解決」。

為何會這樣?那是因為電腦是一個極端複雜的機器,功能太多,零件太多,牽涉的面向太多,又有「軟體」和「硬體」的組成,通常出問題時很難把問題「獨立隔離」出來,所以問題也就比較難解決。我只能說,各位若是有興趣,多研究一分,就有一分的好處,多了解一分,就有一分的幫助,電腦的問題到處都碰得到,如果多學著點總是會有用的,這是我誠心的建議──即使我真的覺得,付錢找專業人士來維護電腦是件好事。

電腦的種類之一:桌上型電腦
要解決電腦問題,請讓我們先從了解電腦的成份開始,要盡量的了解,不要放過任何有用的細節。

首先,來談談「電腦的種類有哪些」。

一般的企業、公司行號,擺在桌上的是所謂的「桌上型電腦」,Desktop Computer。桌上型電腦通常由一個「電腦主機」、分離的「顯示器」和「輸入設備」所組成,應該是最常見的電腦種類。近年來,還有一些「桌上型電腦的變體」,主要都是「更小」、「更迷你」的機種,像是「迷你準系統」、「書本型電腦」或是「Moniputer」。


Moniputer:各位要注意,這看起來像是顯示器的設備其實就是一整臺電腦,可別以為它只是一臺顯示器。

迷你準系統的電腦主機大多是長方形的小型設計,比較緊緻;書本型電腦的主機更小,像是一本大百科全書的造型;Moniputer目前則以Apple的iMac為最受歡迎的產品,主要是以「Monitor」+「Computer」的整合設計為概念,看起來像是一臺顯示器,但這顯示器其實就是一臺電腦。

這類PC雖然大小不一,但因為他們多半還是得有外接的輸入設備或顯示器,所以還是被視為桌上型電腦,比較少隨身攜帶。當然,如果是夠小、夠輕、夠好提且找得到電源接頭及外接設備的地方,你要移動這些桌上型電腦(甚至是帶著走)也未嘗不可。

電腦的種類之二:筆記型電腦
早期,筆記型電腦不叫筆記型電腦,被稱為「膝上型電腦」,Laptop Computer,但膝上型電腦感覺上比較重、比較大,因此這名詞現在已經不常見,現在的可攜式電腦就以「筆記型電腦」為主流形式。

筆記型電腦的英文是「Notebook Computer」,Notebook這個字同時也代表「筆記本」的意思,可說是貼切而豐富的表達了這種電腦的特色,「輕、薄而且可以用來記錄各種資料」。不過,筆記型電腦當然還做很多其他別的事情,價錢也比紙做的筆記本要貴多了。

筆記型電腦目前據說才是賣最好的電腦種類,因為實在太省空間且方便好用,私密性又好。和桌上型電腦相比,筆記型電腦的缺點是,一體成型(電池、螢幕、鍵盤、指標裝置和電腦本體)固然很小很好帶,但也就幾乎沒有任何「彈性」,購買時就得限定用途。相較之下,桌上型電腦可以自由選擇顯示器的大小,鍵盤、輸入設備的種類,彈性就比較大。


UMPC:現代的新型筆記型電腦也有特殊種類,像是便當盒大小的特殊變體,一樣有顯示器,可以用手寫輸入。

筆記型電腦也有很多變體,其中一種新流行的產品稱作UMPC,號稱是「Ultra Mobile PC」,極端可攜,因此就更小了。早期的UMPC沒有鍵盤、滑鼠和顯示器,也沒有電池,因此只是能帶著走,到某個有週邊設備的定點才能用,不能隨身用。現在的UMPC則大多和筆電一樣,整合了所有週邊的功能,可以隨時使用,可說是21世紀的奇蹟啊!

電腦的種類之三:PDA
當電腦的尺寸越來越小之後,市場上曾有過各種「風起雲湧」的產品出現,像是Hand-held(手持式)和Palm-top(掌上型)電腦。手持式電腦比較大些,有全功能鍵盤可以輸入;掌上型電腦比較小,大多可讓使用者用手寫輸入。目前來講,掌上型電腦是比較受歡迎的形式,並大多使用「PDA」這個名詞稱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個人數位助理。

以我個人來講,身上一定會帶著PDA,而且我也只帶著PDA。(比較難想像又帶手機、又帶MP3隨身聽、又帶……,那得買條軍用的S腰帶才能掛載這麼多設備吧!)目前PDA已經整合了手機、隨身聽的功能,所以雖然價格不低(高檔的產品,價錢幾乎同等於一臺低階的筆記型電腦了),但仍有其受歡迎之處。不過,目前的PDA真的是有非常多的應用軟體可用,功能強大,和一臺電腦沒啥兩樣,是很方便的個人工具。如果有緣,日後將會在本欄向各位介紹PDA和個人電腦的協同運用技巧。

本期結語:「運算能力」是現代魔法,每個人都需要
電腦是資訊時代的工具,演算能力是現代的魔法,因為電腦可以在短時間內蒐集大量資訊,並協助我們整理資訊,可說是現代的「魔杖」。
不過,這魔杖雖然好用,但也蠻常出問題,這期筆者先概略講一下電腦的種類,先讓各位知道「魔杖」原來也有這麼多種。下期,我們再來講魔杖的組成元件吧!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