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查樣本以「中華徵信2007年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為主,按營收混合排序,取樣前2000名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聯繫企業體共計6126次(含調查邀請、追蹤與答案確認),平均每間企業聯繫3.1次。問卷共回收510份,有效基本資料459份,有效問卷394份,拒絕回答企業數454家。
調查結果1-3
2008年IT預算增加4.4%
今年IT預算小幅成長4.4%,不過有32.4%的成長型企業,
IT預算成長超過10%。車王電子資訊部協理方書成表示,集中化架構就是為了企業未來3至5年的成長而做的準備,讓今年IT預算大幅成長。
調查結果4-6
人事費占比最高,採購產品次之
2008年IT預算分配比例與2007年差異不大,落差多低於1%,
其中人事費用仍最高,有超過3成的比重。若從不同產業別來看,與其他產業差異比較大的是金融業。金融業在AP開發的投資比重有17.2%,高於其他產業,也高於在IT顧問委外的投資。
調查結果7-8
5成企業加碼資安與流程軟體
有6成以上的企業,今年都有增加新的軟體專案建置計畫;而將近4成的企業,也會增加應用軟體系統升級的投資;除此之外,3成多的企業為了更換舊的軟體系統,今年在整體的IT預算中,也增加了這方面的投資比重。
調查結果9-10
5成以上企業委外提升效益
在委外廠商的選擇上,企業最重視的3個項目,包括技術團隊的專業能力及回應速度、具備改善與優化商業流程能力、有能力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等。其中高達72.8%的企業在意技術能力與回應速度。
調查結果11-13
近6成IT主管具有大型專案採購主導權
雖然有3成企業是由總經理以上主管主導大型專案採購,但仍有7成的IT部門主管對於採購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在IT採購階段中,8成主管可選擇解決方案,但只有7成可以選擇供應商。
調查結果14-15
降低營運成本為IT支援商業營運首要目標
降低營運成本、改善員工工作效率、增加更多資訊與分析報表、商業流程改善或再造,為企業IT要支援的4大商業目標。其中有超過6成的企業都將降低營運成本視為今年最高優先目標。另外,今年企業IT預算用來支援的3大IT技術目標,分別為改善資安環境、強化資料保護、提升災難復原能力。
調查結果16-17
創新與新專案比重均微幅增加
創新業務與應用占整體IT預算從2007年的20%提升至今年的23%,新專案比重則從30%提升至32%。另外,有6成的企業將廣域網路優化列為中、高度考慮;5成5的企業將DLP列為中、高度考慮。
調查結果18-20
IT部門平均13.8人 開發人員平均8.1人
金融業的IT人數遠超過平均值,IT部門平均人數達76.7人,開發人員達50.7人。而以地區性來看,中部企業的IT人力即將達到北部企業水準,有意為IT部門加薪的比例甚至超過北部企業。調查結果1:2008年IT預算增加4.4%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2008年IT預算成長4.4%,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景氣即將復甦,企業為了因應規模的擴增,從今年起開始投入相關的IT建設,間接也提升整體的IT預算,2008年2000大企業平均IT預算金額更可達到9千5百萬元。
從事汽車引擎用電子控制零組件製造的車王電子,便是為了企業成長做好準備,於今年大幅增加IT預算,重新打造出一套集中化的IT基礎架構,車王電子資訊部協理方書成說:「這套基礎架構就是為了企業未來3至5年的成長而做的準備。」
過去車王電子的IT架構都是走分散式架構,以ERP為例,大陸的寧波廠也有一套ERP系統,為了這套ERP系統還必須要建置伺服器、網路設備等,方書成認為,系統各自獨立,使得IT成本與費用重複投資,造成資源的浪費,並不符合車王電子未來發展,「過去的 IT架構只是堪用,但集中式架構就是為了因應企業成長,建立一套快速、靈活的IT架構。」方書成說。
於是,車王電子將Oracle ERP集中在臺灣總部,全球各據點透過連線來使用這套系統,正因為整個IT架構都集中在臺灣,車王電子必須要添購許多IT基礎架構設備,讓今年車王電子的IT預算大幅成長,但展望明年,隨著新專案逐漸完成,方書成表示,明年的IT預算就不會那麼高了,IT預算的增加幅度將趨於遲緩。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2008年IT預算增加超過10%的企業共有24.5%,其中企業營收連續2年都維持正成長的企業,更有32.4%的企業,其IT預算成長比例都超過10%,也就是說,成長型企業為了往後的企業規模不斷的擴增,IT支出更不手軟,如車王電子便是如此,「對的事,就該做。」方書成說。
從事建築鋼筋製造及加工剪裁的羅東鋼鐵廠也像車王電子一樣,是營收連續2年成長的,羅東鋼鐵廠為煉鋼廠的下游,由於近年來,煉鋼廠景氣相當繁榮,連帶的也讓羅東鋼鐵廠受益,為了產能的擴充,羅東鋼鐵廠也開始新建廠房,相對的IT建設也必須要跟上企業營運的腳步。
羅東鋼鐵廠過去各廠區都是各自有一套IT系統,但也讓IT投資造成浪費,羅東鋼鐵廠資訊部經理吳傑銘透過IT架構的集中,將各廠區的IT集中在一起,也因此,IT的人力與設備也必須大幅加碼,這也讓今年羅東鋼鐵廠的IT預算大幅成長。
部分分析師認為,今年是景氣重整期,所以大型企業必然會先投資IT,替未來企業發展做準備。所以,IT預算成長4.4%仍是正常的範圍。
調查結果2─IT預算占營收的理想比例達2.8%
2007與2008年的IT支出與預算,分別占營收的2.0%、2.3%,資訊主管認為必須達到2.8%才是一個理想比例。
你認為理想的IT預算是多少?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 IT主管認為理想的IT投資比例應占整體營收2.8%,相較於2007與2008年企業IT支出與預算占整體營收比分別達2.0%、2.3%,企業IT的實際預算與理想值仍有小幅度的差距。
製造POS終端設備起家的飛捷科技,往年的IT預算占整體營收比都不到1%,但飛捷科技資訊部經理漳英科則是認為,IT預算應該占整體營收的1%才能符合企業的成長。
飛捷科技的營收已經連續2年成長,在營收成長率有亮眼的表現,過去飛捷科技在IT預算的審查上較為謹慎,這也讓飛捷科技的使用者認為,IT的建置較為不足。為了能讓IT緊密貼近企業營運發展,從今年起飛捷科技將放寬IT預算審查的標準,「只要是對企業營運有幫助,公司就會放寬IT審查的標準。」漳英科說。
今年對於飛捷科技的資訊部門將是一個關鍵年,飛捷科技將從今年起逐步調升IT預算的比例,但首要目標就是建置出能更符合企業營運需求的資訊系統,漳英科表示,冀望今年的IT建置能發揮出效果,讓使用者能更信賴IT,也奠定IT在使用者心目中的地位。
有了這個基礎後,飛捷希望逐步調升IT預算的比例達到1%,漳英科表示,IT預算必須慢慢得提高,讓IT部門能做更多的事情,來符合企業的需求。他進一步表示,這並不代表可以隨意亂花錢,反而更應該以謹慎的心態,詳細評估每項IT的建置,讓IT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調查結果3─3成企業的IT預算不足以支持策略發展
理想的IT比例應達2.8%,也讓31.8%的企業認為IT預算不足以支持企業策略發展。
大多數資訊主管都希望IT能對企業營運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因而IT預算的理想值便高於實際的比例,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有31.8%的企業認為,IT預算並不足以支持企業營運策略的發展。
安永(Ernst&Young)風險管理諮詢服務資深經理吳岱倫說:「IT預算占整體營收應達3%~5%,才足以支撐企業營運需求。」他進一步表示,企業規模會不斷的擴大,而IT更是要在企業規模擴大前,就要先做好準備。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2007年企業IT支出占整體營收只達2.0%,距離3%~5%仍有一段距離。
就如同車王電子與羅東鋼鐵為了因應企業營運發展,而從今年起加碼IT投資,大多數的企業都希望IT能更符合企業營運需求,在這樣求好心切的心態下,讓這些企業的 IT部門認為,「IT投資不足」,如零壹科技便是如此。
零壹科技為臺灣系統整合廠商,由於代理國內外知名的資訊產品,為了能讓公司內部使用者能夠更清楚了解各種產品的特性,零壹科技的資訊部門便會不斷導入新系統來因應使用者的需求,也讓每年IT預算的成長率都維持相當高的比例。
目前零壹科技的IT預算占整體營收不到1%,該公司資訊處處長周良一認為,要達1%才是一個理想的比例。他進一步表示,SI產業有個特性就是營業額高,但毛利率低,也因此,IT支出占整體營收的比例就不高。
雖然零壹科技目前有編列預算的制度,但往往為了因應臨時性的新專案需求,而必須臨時編列預算來因應,周良一則是認為,必須要落實IT預算制度,也就是說,編多少,用多少,才是一個合理的狀況。
周良一也希望透過落實預算制度,來規畫出未來的IT發展,他認為, IT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IT支出就必須要增加,透過長期性的制度規畫,讓IT能更符合企業營運的發展。調查結果4:人事費占比最高,採購產品次之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今年2000大企業IT預算投入在人事成本的比重為34.8%,遠高於採購新產品的23.9%,依次則為IT顧問委外、AP開發和教育訓練。整體來看,企業在IT預算的分配上,有4成與人事相關(含人事成本與教育訓練)。
今年2000大企業的IT預算金額雖較2007年增加4.3%,但對照2007年的IT預算分配結果,差異卻不大,即使是落差相對較大的人事成本,也只是從36%減少了1.2%,成為34.8%,其他項目與2007年的差異則都低於1%。
若從不同產業別來看,與其他產業差異比較大的是金融業。金融業在AP開發的投資比重有17.2%,高於其他產業,也高於在IT顧問委外的投資。此外,金融業在採購新產品的比例也最高,但是在人事成本、教育訓練和IT顧問委外的投資比例都最低。
服務業的人事成本比例則是最高,為35.1%,但AP開發最低,為10.4%,與金融業的情況相反。
一般製造業的IT顧問委外分配比例則最高,為17.4%,但是採購新產品的比例最低。高科技製造業的教育訓練分配比例最高,為5.3%,高於平均值0.5%,採購新產品和AP開發的比重則僅次於金融業。
而企業規模的大小,也是影響企業進行IT預算分配的因素之一,以AP開發投資為例,其比例隨著企業規模越大而呈現增加的趨勢。若以年營收100億元以上的企業來看,其教育訓練比例最低,為3.6%,年營收20億元以下的企業,教育訓練比例卻最高,為5.2%,而且IT顧問委外的比例也最高。
若進一步將今年IT預算分配與IT投資做交叉分析,有趣的是,IT投資增加的企業,人事費用占整體投資比例最低,但是其他項目則都最高,其中,採購新產品的比例比起IT投資減少的企業高出6.3%,由此可以推斷,IT投資增加動能主要來自新產品採購,其次則為IT顧問委外。
雖然今年IT預算分配與2007年差異甚小,勤業眾信副總經理萬幼筠表示,在企業傾向將非核心業務委外的趨勢下,長期來看,IT顧問委外的比例可望呈現成長趨勢。
安侯企業(KPMG)資訊科技諮詢服務執行副總張允洸表示,若對照5年前企業在IT顧問委外的投資狀態,目前的15.2%已經提升許多,他特別指出,金融業投資IT顧問委外的比重之所以會低於其他產業,主要是因為金融業的資訊部門規模通常較大,而且有傾向自行開發的特性之故。
藍天電腦資訊服務部副理黃安棋表示,藍天電腦每年在各個IT項目的分配比例變化不大,但是未來會考慮提高IT顧問委外的比重,主要是看中廠商的專業能力。藍天電腦現階段正在評估將資料庫維護委外的可能性,他表示,以資料庫維護為例,平常雖然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和人力,但是一旦發生問題,就會造成業務的衝擊,若是將這樣的工作委由原廠負責,原廠會定期進行健檢和產出報表,也能保持資料庫的效能。
另一方面,隨著IT工作項目越來越多,許多企業希望在不增加太多人力,甚至是維持既有人力的情況下,就能因應業務的成長,如和運租車與和潤企業近年來面臨業務快速成長的情況下,便將委外視為重要的策略,因此IT顧問委外的比重也逐漸增加,目前約占整體的20%。和運租車與和潤企業管理支援部副理陳煥文表示,約從2007年年中開始,和運租車與和潤企業就把部分例行作業如維護系統,委由駐點人員負責,他表示,這樣的做法是基於長期成本的考量,由於新增人力會讓人事成本成為固定的費用,使得未來調整的彈性變小,但是委外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文⊙許雅婷
調查結果5:永續經營帶動企業投資儲存
隨著企業越來越能接受永續經營的理念,基於災害復原的需求,帶動儲存設備在今年小幅成長。
根據2008年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的結果,在所有的硬體設備中,今年2000大企業平均投資成長最多的是儲存設備,其次則是伺服器。今年選擇增加投資在儲存設備的企業占48.7%,為各項之冠。整體來看,除了OA辦公設備的投資呈現小幅下滑外,其餘相關IT設備的投資均呈現小幅成長的趨勢。
深究儲存設備投資成長的主要原因,會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企業越來越重視永續經營的概念。以藍天電腦為例,藍天電腦資訊服務部副理黃安棋表示,該公司因為在今年初遭逢火事之災,雖未影響到機房,但是濃煙也損害了部分設備。所以該公司今年的IT投資除了換新相關硬體設備,如伺服器、網通設備外,也增加在異地備援機房上的投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儲存相關設備。
許多參與此次調查的銀行業者,也透露出這樣的傾向。某家大型銀行業者就表示,隨著永續經營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幾年其IT預算投入異地備援的經費越來越多,而今年在行有餘力的狀況下,希望能讓更多資料做到即時的備援,也因此在相關儲存設備的投資上,成長幅度是其他硬體之冠。
除了永續經營理念是儲存設備成長的主要動力外,也有部分企業是因為業務成長,或是型態改變而出現對儲存設備的大量需求。國泰建設管理部襄理吳顧斌表示,該公司現在有做很多建案的實地調查,由於照片都是以數位相機拍攝、儲存,這使得國泰建設對於儲存的需求持續增加,再加上備援的部分也是該公司考慮的重點,也因此今年預計將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儲存設備上。羅東鋼鐵廠也是另一個例子,羅東鋼鐵廠資訊部經理吳傑銘指出,隨著煉鋼產業近幾年的業務成長較高,下游的廠商相關業務需求也大幅提升。以該公司為例,今年就需要擴增生產線來因應,而擴增生產線就代表著相關的資訊系統也需要隨之添購設備,支援業務的成長。
調查結果6:硬體採購首重穩定性
企業在採購硬體時最主要的3項考量因素為穩定性、價格以及成本效益。有四分之三的企業都認為穩定性是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的結果,企業在硬體採購時,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就是穩定性。在選擇3項硬體採購的主要因素時,高達75%的企業都選擇了穩定性,其次為41%的價格,再者才是34%的成本效益。
有趣的是,效能在本次調查結果中,排名的結果並不高,甚至不到前5名,僅有17%的企業認為,效能是硬體採購時所需考量的重要因素。這代表著企業在採購硬體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還是穩定性,其次才是價格與其能力相對應所能帶來的效益,而後才是品牌的忠誠度,和廠商打廣告時強力推銷效能強度的思維有所不同。
這個結果若和軟體採購的考量因素相較,會發現前三名的排名相似,成本效益占49%、穩定性占48%、價格占36%,由此可以看出,穩定性、價格以及成本效益是企業無論是在採購軟體或是硬體時,最在乎的考量因素。若再細加對照調查結果呈現出的軟、硬體採購考量因素,會發現企業在採購硬體時,對於品牌的忠誠度較高,相較之下,軟體的品牌重要度則很低,僅有14%的企業認為品牌是他們在選擇軟體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除了這3項主要因素外,企業在硬體採購時的主要考量因素是品牌與廠商後續維護能力,均有27%的企業認為這兩項因素是硬體採購時的主要考量。其他因素僅有擴充和整合能力、技術支援兩項高於兩成,其他均低於兩成。文⊙劉哲銘
4大顧問公司觀點 PWC資誠 企業開始重視永續經營 |
在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長期從事電腦審計相關服務,提供許多大型企業IT諮詢的資訊管理組主持會計師許林舜,在協助評析本次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的結果時指出,許多跡象都可以看出臺灣的大型企業對於永續經營的概念越來越重視。 |
調查結果7:近5成企業加碼資安與流程軟體
|
在軟體方面,臺灣2000大企業的IT預算分配,也達到30.5%,相較於硬體並無太大差異。不過,仔細分析2000大企業的軟體投資項目,名列前茅者依序是商業應用/流程系統、資安軟體以及資訊管理。其中,商業應用/流程系統主要包括ERP、SCM、PLM、CRM、BPM等,而資訊管理所涵蓋的範疇則包括了商業智慧、資料倉儲以及內容管理等面向。
一般而言,ERP等商業應用/流程系統,原本就是企業營運的基礎,甚至是日常營運的作業中心平臺。對於大部分的企業來說,ERP等商業應用/流程系統上線之後,每年還是必須編列預算,才能因應持續優化既有流程與系統的需求。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企業的軟體系統專案,確實聚焦在商業應用等流程面的系統投資,同時也是各個軟體投資項目中增幅最強者。
除此之外,資安以及資訊管理方面的軟體投資也不容小覷,而且是各個企業今年度的軟體投資重點,僅次於商業應用等流程系統之後。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不論是商業應用/流程系統、資安軟體以及資訊管理,今年都有5成左右的企業,計畫增加這些應用軟體的投資。
以ERP的建置來說,近來就有部分企業基於長期營運的考量,決定汰換ERP系統,主要是因為營業額不斷成長,作業流程也日益複雜,即使既有的ERP系統可以持續因應目前的需求,但是,未來仍舊必須轉換到系統架構與功能更完善的平臺上。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越晚汰換,風險越高。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發現6成以上的企業,今年都有增加新的軟體專案建置計畫;而將近4成的企業,也會增加應用軟體系統升級的投資;除此之外,3成多的企業為了更換舊的軟體系統,今年在整體的IT預算中,也增加了這方面的投資比重。
調查結果8:軟體採購首重成本效益
企業對IT的掌握度日益提高,面對不同品牌的應用系統,也可以透過標準介接或整合,使得各個企業的軟體採購,得以擺脫品牌導向的思維與束縛,進而以成本效益為首要考量。
至於軟體採購的考量因素方面,也可以發現品牌的影響力,遠低於成本效益考量,主要關鍵在於企業對IT的掌握度已經日益提高,而不同品牌之間的應用系統,也可以透過標準介接或整合,使得企業的軟體採購,得以擺脫品牌導向的思維與束縛,進而著重在實際面的考量,諸如:成本以及系統是否穩定等。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企業採購軟體的重要考量,就是成本效益,高達48.7%的企業認為,這是最優先的考量順位。其他依序是系統穩定性(達47.7%),價格(36.5%),擴充與整合能力(35.5%),技術支援(32.9 %)等。相較之下,應用系統的後續維護問題以及品牌、規格、相容性等,都是考量順位較低的項目。
從軟體系統擴充與整合能力的角度來看,目前臺灣的2000大企業中,不論哪一個產業的IT應用,確實都必須考量到系統擴充與整合。因為各個企業的應用系統越來越多,而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關聯性也越來越強,不過,大部分企業目前仍舊是透過EAI等傳統的方式進行整合,有的甚至必須以客製化的方式才能因應各種整合需求。
隨著SOA的發展逐漸成熟,目前也有部分企業開始局部嘗試,長遠來看,整體系統架構走向SOA後,系統擴充與整合的速度都將大幅提高,未來企業的軟體採購考量要素,應該會越來越趨於成本導向。文⊙楊惠芬調查結果9:5成以上企業委外提升效益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高達5成以上的企業委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同時並提升整體效益。而委外項目最多的仍是軟體開發與維護,以今年度來說,有35.4%的企業有相關需求,其次則是顧問服務委外,達18.0%。至於其他的網通與電信委外、桌面與伺服器委外管理以及IT人力派遣、資安委外的比例,都低於1成。
對於大部分的企業來說,委外與否固然取決於成本與效益提升的考量,不過,仔細探討企業委外的目的,可以發現企業想要透過委外,來改善效能與穩定度,以及為了讓IT人力做重要的事,也是企業委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在委外廠商的選擇上,企業最重視的3個項目,包括技術團隊的專業能力以及回應速度、具備改善與優化商業流程能力、有能力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等,都分別達到72.8%、61.7%、59.3%。其他對於垂直產業特性的了解,以及是否可以讓企業藉由委外方式快速取得新的技術與應用的重要性,則是委外廠商評估的最後考量因素。
以此推估,2000大企業的委外類型,目前仍屬一般性的委外,而非策略性委外。對於大部分的企業來說,除非是既有IT人力無法因應需求,又或是因為涉及營運中斷等風險考量,才會決定委外,否則並不會考慮。而若委外,企業對於委外廠商的技術能力與回應速度也最為看重,主要是為了快速回應使用者端的需求。
事實上,大多數的企業,通常是因為資源有限才會決定委外,目前委外項目最多的雖然是軟體開發與維護,不過IT人力派遣的比例也達到4.8%,對於部分企業來說,鑑於企業內部的IT人力有限,而長期的需求,又沒有擴充人力的必要,因此就會考慮以IT人力派遣的方式,來因應短期性的需求。
調查結果10:境外委外萌芽,6.6%企業開始嘗試
各個企業境外委外的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境外委外的據點選擇,卻是以大陸居多,其他據點還有馬來西亞、美國、越南等
委外開發或維護雖然是最普遍的一種委外,不過,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目前已經有6.6%的企業開始嘗試境外委外。各個企業境外委外的原因雖然不盡相同,對於境外委外的據點選擇,卻是以大陸居多,其他包括馬來西亞、美國、越南,也是2000大企業境外委外的據點之一。
其中,有的企業就是為了因應營運據點擴充,決定就近尋求當地IT廠商,因應營運據點擴充的IT需求,例如:建置機房或系統開發、維護等。除此之外,部分企業則是為了降低成本,因此決定把部分的系統開發委外到其他國家。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境外委外或許具有成本效益的考量,包括開發、維護以及顧問服務的成本都能有所降低。不過,如何挑選適合的IT服務團隊以及語文溝通能力,卻是境外委外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一家數位相機研發、製造廠商就指出,在經過整體的評估之後,雖然已經決定把ERP系統建置委外到大陸,不過由於技術顧問團隊是印度籍,因此能否透過英文溝通也成為關鍵。
從成本與效益的角度來看,境外委外不僅可以讓企業擴大範圍選擇適合的系統整合商,在成本方面也確實可以有效降低。以這家數位相機研發、製造廠商的ERP專案來說,顧問服務的支出,就介於臺灣的系統整合商以及軟體原廠之間,其他包括客製化的系統開發,若再進一步委外到印度,相關的成本支出還有下探空間。文⊙楊惠芬
分析師觀點 資策會MIC 企業IT投資眼光放遠,應看重流程改造 |
許多企業主在面對未來營運挑戰時,往往會有短、中、長期的營運應對計畫,但隨著IT支援企業營運比重日深,企業對於IT計畫卻沒有給予相同的重視。資策會MIC提醒,企業在規畫IT時,應該將商業流程改善或者是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列為首要計畫目標,而非只是短視的成本考量。 |
調查結果11:近6成IT主管具有大型專案採購主導權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57.5%的IT部門最高主管,具有大型IT專案的採購主導權,不過,有31.8%的企業,大型IT專案的採購主導權是在總經理以上的高階主管手中。
華東科技資訊處長張茂庭表示,雖然依照公司財務規範,任何IT採購支出超過某一定金額後,都必須經由總經理簽核同意。不過,總經理在大型IT採購專案,往往都願意尊重專業,只要IT部門經過詳實的採購評估,總經理對於相關的採購都會抱持同意的態度,「IT部門最高主管對於大型IT專案具有採購主導權。」他說。
調查結果12:7成IT主管對採購很有影響力
IT部門最高主管對於IT採購普遍具有極高影響力,不論產業型態如何都一樣。
若要看IT部門最高主管對IT採購的影響力,從「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結果發現,超過7成(71.2%)的IT部門最高主管,對於IT採購很有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並沒有因為產業別而有所差異。
不論是一般製造業(70.3%)、高科技製造業(72.1%)、服務業(70.8%)或者是金融業(71.2%),IT部門最高主管對IT採購都非常有影響力,甚至是完全的影響力。
只有1%的服務業,以及0.7%的一般製造業的IT部門最高主管,完全不具有任何IT採購的影響力。這通常與企業組織規模較小,因而IT部門最高主管的層級較低有關。
調查結果13:3成IT主管不能選擇供應商
在IT採購階段中,8成IT主管可選擇解決方案,但只有7成可以選擇供應商
IT主管在組織內的獨特性來自於對IT專長與技術的了解與掌握,企業往往也因為信賴IT主管的專業能力,將IT採購的權利交給IT主管決定。但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結果,有3成(30.7%)的IT主管沒有權利選擇供應商。
若將IT採購分成4個階段,分別是編列與執行預算、選擇供應商、選擇解決方案和授權採購。根據調查結果,有將近8成(78.2%)IT主管能夠編列與執行IT預算,也有8成(83.5%)IT主管能選擇解決方案。不過,還是有3成(30.7%)IT主管不能選擇IT供應商。除了授權採購多數會因為企業財務制度,必須由財務部門裁量,有8成企業IT主管都能決定IT相關的決策內容。
臺灣有6成(60.2%)的IT部門最高主管不能授權採購。這往往與企業的採購規定有關。以晶華酒店為例,IT部門隸屬財務部門之下,加上相關制度的配合,例如晶華酒店很早就落實使用者付費,所有的IT預算都攤提到各使用者部門的財務制度,晶華酒店電腦室經理陳天毅表示:「相關的IT採購,最終仍須經過財務部門的授權核可才行。」
IT主管不能選擇IT供應商的原因很多,像中興保全因為長期有合作的委外廠商,負責協助中興保全做相關的IT採購,因此,中興保全的IT部門最高主管不能直接授權採購。另外,也有某些公司是由總務或財務單位依照比價方式,來選擇供應商。文⊙黃彥棻
分析師觀點》IDC |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企業今年的IT預算,占整體營收的2.3%。市場調查機構IDC企業應用研究經理曹永暉認為,相較於歐美市場的IT支出,至少占營收2%以上的情形,臺灣2000大企業的IT預算毫不遜色,不過,各產業之間則會有一些差異。
以臺灣的製造業來說,IT預算占整體營收的比例,應該介於1.5%~2%。金融業的比例,則會高於其他產業,並且達到4%左右,曹永暉表示,主要是因為金融業的IT規模通常都比較大,以人力的角度來看,規模最小的銀行應該也有60人以上,而規模比較大的銀行,則有可能達到300人以上。 曹永暉指出,企業的IT預算分配中,應用於創新的比例,已經達到2成左右,顯示臺灣的2000大企業,對於採用新技術的意願已經越來越高,而這個數據也與新產品技術演進的發展曲線相當吻合。 一般來說,新的IT技術或產品推展到市場之後,大多會有3個階段的變化,其中,第一個階段,因為是新興應用的萌芽期,所以,大概只會有2成左右的先期導入者,第二個階段則會大幅成長到6成左右,通常是新興應用能否普及的關鍵,最後則是屬於保守型的導入者,這個階段通常也會有2成左右的企業導入相關應用。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臺灣2000大企業對於創新應用的IT預算編列比例,已經達到頂峰狀態。文⊙楊惠芬 |
4大顧問公司觀點 》Ernst & Young安永 |
身為全球4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安永風險管理公司(Ernst & Young),平常以風險管理的角度提供企業相關的諮詢顧問與稽核服務。安永風險管理公司風險管理諮詢服務資深經理吳岱倫表示:「安永進行企業相關稽核時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看IT支出占營收比重是否合理,」她說:「以全球安永提供顧問和諮詢服務的相關經驗來看,IT支出占營收比3~5%是比較合理的數字,對照此次調查結果,臺灣企業的IT支出稍嫌偏少。」
吳岱倫表示,以目前臺灣社會發展的現況而言,IT在企業中已經是營運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但這一次的調查結果卻是,IT支出占營收比例都低於3%(2.3%),即便是臺灣的大型企業,仍呈現出將IT只當成是基礎建設,扮演支援企業維運的角色而已。吳岱倫表示,IT如何支援企業營運,仍應該看公司未來營運目標,建議應該要能與流程整合為主。 她認為,除了企業主對IT的觀念需要導正外,IT主管也應該自我提升,例如,避免過於技術本位,忽略企業營運目標,更應該增加對產業的了解,了解企業主的痛在哪裡,唯有了解產業才能進一步改善流程與提升效率,提供企業合適的技術支援,以並發揮IT的價值。 從企業IT預算占營收比重來看,吳岱倫提出一個他們在做企業內控稽核獲得的經驗。她表示:「評估一個企業內控健全與否,檢視IT支出占企業營收比重是否合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因為,企業營運發展都有短、中、長期的目標,IT支援企業營運時,也應該有短、中、長期的對應目標才是。例如,500人的企業,若只有3個IT人員,她就會看是否有其他例如委外的配套措施搭配。否則,現今企業這麼依賴IT,但IT卻無法提供企業足夠的支援,「更侈言企業營運未來能持續成長。」她說。 吳岱倫認為,大企業的目標其實不在於更新或汰換系統,反而是在優化系統。因為系統只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如何能透過系統與流程的整合,提供企業最好的IT效能,應該是未來努力的方向。也因此,吳岱倫認為目前企業IT支出占營收比例低於3%,並不足以支應企業面對未來企業營運發展和挑戰。她說,從企業在2008年對軟體投資項目來看,以商業應用和流程系統投資增加最多,若可結合流程管控軟體方面的強化,不僅可提升效能,還不用花太多錢。 吳岱倫表示,IT與應用控制密不可分,IT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提供更多自動化的流程管控與效率提升,更重要是能降低出錯的機率;至於IT人力主要工作應該是看報表、分析報表,並從中觀察現象的變化。她笑說,如果一間企業花大錢、導ERP系統,最後整個項目核銷的流程,卻都以人工簽呈方式辦理,這個IT系統就沒有扮演讓企業更自動化的角色,IT人力成效更幾近於零。 再者,從這一次的調查結果中發現,企業在新專案方面的投資大約占整體IT預算的3成(32.2%),創新部分則為2成(23.2%)。吳岱倫認為,可以看出臺灣大型企業還是分階段在投資或汰換系統階段,從目前分析,民國100年的百年蟲危機,某種程度是企業汰換舊系統的重要原因。 她強調,目前臺灣也呈現M型化企業發展,對於大型企業而言,雖然2008年前三名技術目標是「改善資安環境」、「強化資料保護」和「提升災難復原能力」,但是,她建議企業:「IT投資不可以太消極,能夠以風險控管作為IT管理的基礎,配合流程、提升效率,才讓企業更有競爭力,」文⊙黃彥棻 |
調查結果14:降低營運成本為IT支援商業營運首要目標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今年IT支援商業最重要的目標是降低營運成本,其中,有超過6成的企業都將降低營運成本視為今年最高優先目標,超過3成的企業則將之視為中度優先目標。第二目標則為改善員工工作效率,再依次為增加更多資訊與分析報表、商業流程改善或再造。另外,只有6.6%的企業將併購新公司或新技術取得視為今年最高優先目標,不考慮者則達45.2%。
在明年的營運目標中,前4大目標與今年相同,但是次序有所對調,商業流程改善或再造從今年的第四名提升至第一名,有5成的企業將它視為2009年IT用來支援的營運目標,依次則為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增加更多資訊與分析報表、改善員工的工作效率。
針對企業對於商業流程改善或流程再造的重視,勤業眾信副總經理萬幼筠表示,在過去幾年內,企業組織不斷發展、以及併購等交易的進行,讓組織規模益發龐大和複雜,是讓企業開始評估商業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而企業也意識到,若是著手商業流程再造成功,將可帶來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改善員工工作效率等好處。
增加更多資訊與分析報表都是今、明兩年的前三大商業目標,實際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量導入商業智慧(BI)等策略分析工具。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資訊管理組主持會計師許林舜特別指出,過去有許多企業雖然已經導入BI,但是由於高階主管不知道BI可以做什麼、帶來什麼效益,因此導入的BI並無法完全符合高階主管的需求,因此現今許多企業重新規劃變更BI的相關功能和架構,而這也是企業將增加更多資訊與分析報表視為重要營運目標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企業營業目標也因不同產業別而有差別,其中,金融業與其他產業別的差異較大。如一般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的前四大目標排名均相同,但是金融業的首要營運目標都是與顧客關係經營相關,如今年前三大營運目標分別為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吸引且留住新顧客、深耕既有顧客關係,2009年的三大商業營運目標則為深耕既有顧客關係、創新產品與服務、吸引且留住新顧客。
此外,協助企業全球運籌在高科技製造業今年營運目標中排名第五,更在2009年躍升至第三,而一般製造業也將此營運目標視為今年的第六目標,以及2009年的第五目標。
冠軍建材將協助企業全球運籌、商業流程再造視為今年與明年IT高度支援的營運目標,冠軍建材資訊中心CIO郭啟瑞表示,冠軍建材目前已在臺灣與中國市場布局,但希望能增加在其他國家的銷售比重,因此全球運籌布局會是長期發展目標。但目前由於臺灣、中國的系統各自分散並獨立,因此資源無法整合,所以冠軍建材今年會先完成ERP汰換,下半年再導入BI。 文⊙許雅婷
調查結果15:改善資安環境為首要技術目標
今年企業IT預算用來支援的3大IT技術目標,分別為改善資安環境、強化資料保護、提升災難復原能力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改善資安環境為今年首要的IT技術目標,有約4成的企業將它視為優先考量的目標,超過4成5的企業視為中度考量的目標。此外,強化資料保護為第二優先目標,依次為提升災難復原能力、更換或升級既有應用系統、更換或升級伺服器硬體。另外,只有約12%的企業將延伸M化應用視為高度支援目標,為整體考量最低者,其次為改造IT架構、延伸網路應用與電子商務。
在2009年的技術目標中,改善資安環境仍為第一,有4成企業都將它列為明年度的技術目標,提升災難復原能力則從第三躍升至第二、更換或升級既有應用系統從第四躍升至第三,IT架構統合則從第六躍升成第四。
在技術目標的排名上,各個產業別的差異性相差較大:金融業今年前三大技術目標分別為「延伸網路應用與電子商務」「改善資安環境」和「IT架構統合」;高科技製造業的前三大技術目標分別為「提升災害復原能力」「改善資安環境」和「強化資料保護」。
一般製造業的前三大技術目標,則為「強化資料保護」「更換或升級既有應用系統」和「改善資安環境」;服務業的前三大技術目標為「強化資料保護」「改善資安環境」和「更換或升級既有應用系統」。
若對照各個產業今年與明年的技術目標,值得關注的是,服務業對於災難復原能力的提升越來越重視,從今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明年的第二名,有約44%的企業都將提升災難復原能力視為明年會支援的技術目標,僅次於改善資安環境的47%。
如寶雅國際、晶華酒店、威秀影城等服務業者就將提升災難復原能力視為今年欲支援的技術目標。威秀影城表示,由於公司對於持續營運的觀念越來越重視,因此決定提升異地備援的能力,以目前的異地備援方式來說,是透過磁帶進行異地備份,下一步則希望增加磁碟備份,讓資料直接透過網路備份至遠端機房,當災難復原時,資料回復的效率會更高,以縮短營運中斷的時間。
在高科技製造業部分,IT架構統合從今年的第五名躍升至明年的第一名,與改善資安環境並列第一。
車王電子在今年IT將優先支援的營運目標之一為協助企業全球運籌,在這樣的營運目標下,IT架構統合就是重要的技術目標。車王電子資訊部協理方書成表示,過去的系統相當分散,因此造成許多投資重複,為了因應未來3~5年的發展,IT架構統合是必然的方向。
另外,金融業2009年的首要支援技術目標為IT架構統合,勤業眾信副總經理萬幼筠表示,主要原因為過去幾年金融產業整併之故。某家金融業者在歷經整併後,現階段正在規畫將原有機房進行整合,並同時規畫異地備援架構,該業者表示,目前雖然已經有很多系統是進行即時備份,但是為了讓資料保護更上一層樓,也預計將更多的系統從離線或非同步備份的等級,提升至同步備份。文⊙許雅婷調查結果16:創新與新專案比重均微幅增加
在今年IT預算較去年增加4.3%的趨勢下,也反映在新專案的比重提升上,此外,還提高企業投入創新應用的意願。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創新業務與應用占整體IT預算的比例,從2007年的20.3%提升至今年的23.2%,新專案比重則從29.9%提升至32.2%。
若進一步分析今年各個產業別在創新業務與應用、新專案的投入程度,金融業都是最高的,創新應用、新專案的比例分別達27.4%、39.1%;服務業則偏低,創新比例僅有21.9%,新專案的比例更為所有產業中最低,為28.4%。
另一方面,隨著企業規模越大,創新應用與新專案的比重也越高,以年營收20億元以下的企業來說,創新應用、新專案比例分別為20.8%、31.1%,但是年營收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創新應用、新專案的比例分別為30%、40.1%,都比20億元以下的企業高出約10%。
而新業務的拓展更是新專案與創新應用的重要推力。和運租車與和潤企業今年新專案的比重達50%,和運租車與和潤企業管理支援部副理陳煥文表示,近幾年新專案的比重約維持在50%~60%,主要是公司不斷發展新業務之故,比如和運租車今年就推出新的汽車拍賣業務,因此和運租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就陸續投入相關系統建置。
然而,對有些企業來說,企業營收的增減對於創新業務或新專案的影響並不大。冠軍建材今年創新業務與應用的比重占整體IT預算的60%,新專案的比重更達85%,冠軍建材資訊中心CIO郭啟瑞表示,對冠軍建材來說,企業營收對於創新應用、新專案的投資比重沒有太大影響,而新專案投資比重之所以這麼高,主要是因為今年有ERP專案還在進行之故,另一方面,下半年也會開始考慮導入商業智慧。創新應用與新專案均有40%的藍天電腦,較2007年的20%高出一倍。藍天電腦資訊服務部副理黃安棋表示,藍天電腦目前正在導入BPM,另外,也開始規畫異地備援,這兩大專案是新專案比重提高的原因,但與營收成長無絕對的關係。
調查結果17:廣域網路優化和DLP是最受歡迎的新興科技
有6成的企業將廣域網路優化列為中、高度考慮;5成5的企業將DLP列為中、高度考慮
本次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列出了10項對於臺灣企業來說,仍屬新興科技的項目,調查臺灣2000大企業對於這些新興科技的考慮採用程度。調查結果發現,以廣域網路優化(WAN Optimization)和資料遺失防護(Data Lost Prevention,DLP)的考慮程度最高,選擇中度和高度考慮廣域網路優化的企業比例為61.2%;中、高度考慮DLP的企業比例則為55.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單純考慮選擇高度考慮DLP技術的企業,則DLP的比例較高,達19.1%,為10項中的第一位,高於排名第二的廣域網路優化(17.2%)。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資訊管理組主持會計師許林舜對此表示,廣域網路優化的設備投資,相較於2000大企業的IT預算來說,是屬於較為便宜的投資,帶來的效益也最明顯,也因此企業會對這樣的技術接受程度較高。「網路是企業中IT部門最容易收到使用者抱怨的一塊,在這樣的狀況下,廣域網路優化這個技術,投資的金額不多,如果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的網路傳輸,自然會比較受到企業的青睞。」許林舜說。
研揚科技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研揚科技資訊室協理廖德璋指出,該公司考慮到全球運籌的布局,對於廣域網路優化這類技術就很有興趣,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技術提高目前研揚科技在全球7個據點的傳輸能力。此外,如果未來有可能,還希望透過這樣的技術提升B2B上的傳輸效能。
而在DLP方面,根據本次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在企業技術目標的結果來看,強化資料保護高居10大技術目標第二位,有38.3%的企業都高度考慮將強化資料保護做為今年的主要技術目標。若加上中度考慮的企業,則有82%的企業都將之視為重點技術目標。反映在新興科技上,這也使得企業對於DLP技術的考慮程度呈現較高的趨勢。
從2000大企業對新興科技的接受程度就可以看出,資料防護是未來企業希望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連帶對於DLP技術的接受程度也就高,這也使得DLP技術就整體強度來看,是10項新興科技中,高度考慮企業比例最高的一項。
除了廣域網路優化和DLP之外,IT省電節能和虛擬化則分別排在第三和第四位,有55.4%的企業對於IT省電節能相關技術的態度是中、高度考慮;47.1%的企業則是中、高度考慮虛擬化技術。至於其他技術,2000大企業對其中、高度考慮程度的排名,分別為NAC(37.6%)、ITIL(33.6%)、新興網頁技術(33.2%)、SOA(30.6%)、SaaS(25.4%)以及RFID(21.7%)。
雖然SOA、SaaS等軟體相關的新興技術與概念,已經談論多年,但在臺灣大型企業中,此類應用仍是局部或是小規模的使用,並未成為主流。RFID則是因為標籤價格,以及產業應用的問題,使得它在新興科技中的排名幅度較低。文⊙許雅婷、劉哲銘調查結果18:IT部門平均13.8人 開發人員平均8.1人
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結果,IT部門人數大多在10人以下,占了7成的企業,而IT人數超過50人的企業,則只有4.4%。
臺灣前2000大企業IT部門平均人數為13.8人,開發人員平均為8.1人,其中,金融業的IT部門所編列的IT人力,平均為76.7人,開發人員平均為50.7人,在人數上遠遠超過2000大企業的平均值,令其他產業望塵莫及,這是因為金融業依賴IT提供金融服務,長期以來企業內部自行開發的需求就很大;高科技製造業的IT部門平均人數則為14人,開發人員為7.9人;一般製造業的IT部門平均人數為6.6人,開發人員為4人;服務業的IT部門平均人數為10.3人,開發人員為5人。
調查結果19:北部IT人力多,中部急起直追
中部企業的IT人力即將達到北部企業水準,有意為IT部門加薪的比例甚至超過北部企業。
從企業所在區域來看,根據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的結果,北部企業的IT部門所編列的人力最多,平均為15.7人,而南部企業的IT部門所編列的人力,則幾乎僅及一半,平均為7.4人,不過,中部企業的IT部門人數卻是急起直追,平均為14.5人,幾乎要跟北部企業同等。在開發人員方面,北部企業的開發人員平均為9.2人,中部企業的開發人員平均為8.9人,相去不遠,然而,南部企業的開發人員就只有4人,只有中北部企業開發人數的一半而已。
此外,今年有意願調薪的企業中,中部企業的比例還高過北部的企業,有41.7%的中部企業今年會為IT部門加薪,而北部企業只有38%的比例。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協理劉小筠表示,若從臺灣地理分布來看,以往重北輕南的IT政策發展,近來似乎有改善的現象。不論是平均IT人數與平均開發人數,都相去不遠;甚至是增加IT人數和調薪的比例,北部與中部的差距不大,北部與南部則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劉小筠近年來觀察到,許多中南部的傳統產業,已經逐漸導入高階的e化系統,加上中科、南科有越來越多廠商進駐,都將會是中南部IT動態有所變動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20:每位IT人員平均服務96.1位員工
比起1:100的IT人力黃金比例,2000大企業的IT人力比例數符合標準
每1位IT人員,究竟要服務多少位公司同仁,在IT人力的配置上才算是合理呢?一般對於IT人力配置比例,可參考一個1:100的黃金比例。今年「iThome臺灣IT 2000大調查」顯示,2000大企業裡,每1位IT人員平均要服務96.1位員工,這個數值甚至是比1:100的黃金比例來得好。從產業別來看,金融業每1位IT人員只需要服務33.4位同仁,因為金融業的系統相對龐大與複雜,對IT人力需求量大;高科技製造業的IT人力比則接近黃金比例,每1位IT人員需要服務97.6位同仁,服務業則是1:87.4,但一般製造業的IT人員負擔稍重,每1位IT人員要服務111.2名同仁。
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協理劉小筠表示,就藝珂長期對於企業IT人力需求的觀察,金融業、高科技製造業和一般製造業對於企業內IT人力的聘僱,有從編制內逐漸轉向約聘、委外的趨勢,而約聘的IT專案團隊壽命以1~3年為限。隨著這些公司的IT專案有越來越多是以專案編制方式進行,劉小筠表示,IT人力比將從1:100的比例,提升到1:150甚至是1:200。
在成本的考量下,企業對於IT人力的投資算盤越打越精。不論是新系統的導入或系統開發,當企業與系統委外廠商以專案團隊的方式,簽訂半年~3年的短期契約,已經是越來越普遍,因而企業編制內的IT員工,除了得肩負企業內基本IT維運的功能外,劉小筠說:「在大量專案同時委外,企業編制內的IT同仁則需要化身為專案經理,作為公司內與契約廠商的聯繫窗口,扮演折衝妥協與調和鼎鼐的角色。」也因此,她建議臺灣企業IT同仁必須放大自己的視野與能力,而專案管理的能力也逐漸成為基本能力之一。文⊙黃彥棻
熱門新聞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3
2024-11-10
2024-11-14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