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式開發方面, 臺灣微軟決定今年TechEd不以「行銷產品」為主軸,改由經驗分享切入,找來多名業界具豐富程式開發經驗的講師,從專案管理、效能調校、單元測式、擴充性及安全性等各種程式開發相關的角度切入,幫助學員了解該如何應用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解決這些開發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另一個熱門的議程是Silverlight。今年開發相關的課程幾乎都安排在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會堂,會看到大排長龍景象的,都是Silverlight相關的課程。臺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臺推廣處開發技術推廣經理王森也預告,Silverlight 2.0將於10月上市,11月將推出中文版的開發工具及手冊。

此外,雲端技術(Cloud Computing)是近兩年IT界眾所矚目的焦點,微軟當然也要「漫步在雲端」。TechEd 有兩場關於SOA與雲端技術的議程,稍稍透露了微軟未來針對SOA及雲端技術的發展走向。
不過,要到10月底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PDC大會(Professional Developers Conference)確切的時程與藍圖才能揭曉。

微軟以務實的SOA為號召
微軟倡導的SOA是「Real World SOA」的概念,建議企業從業務面有痛處或問題部分作為出發點,以6至8周為一個周期,分三階段:先找到Services,再組裝Services,然後才能應用Services。

臺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臺推廣處資深應用架構技術經理李匡正表示:「SOA非一蹴可及,應該是長程的目標,可能需要5年10年的持續演進。有新的設計就朝SOA架構改進,時間久了之後,自然能達到。」

BizTalk Services:應用在Internet環境的Service Bus李匡正引用微軟全球BizTalk Server事業群總經理Oliver Sharp的說法,他認為SOA正由企業內部往外部擴張,所以他提出融合雲端技術與IT內部技術的想法。

事實上,自執行長Steve Ballmer宣布進軍雲端技術以來,微軟投入相當大的資金,持續在全美各地電費較低的地方建立機房,並以每個月增加10萬臺伺服器的數量,擴增機房的設備。

針對Oliver Sharp的構想,微軟的SOA訂出以下3項研發重點,它們都是目前正在發展的目標:

1. 簡化互通性問題
2. 做到跨界分散式應用型態
3. 精簡應用系統建立的方式,管理跨越不同IT角色的溝通模型

簡化互通性問題的主軸就是支援公開標準,而且這項工作微軟需要持續地努力,除了WS*,還有Web應用中很普遍的REST及XML等。重點在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BizTalk Server和尚未問世的BizTalk Services。

WCF談的是企業不同技術平臺的互通,而BizTalk則是微軟的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及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rgration)解決方案,包括提供配接器,幫助企業串連內部SAP、PeopleSoft、Siebel等各系統;還有支援XML、EDI、HL7及RosettaNet等產業標準,以利跨企業的溝通;以及各種資料庫和訊息傳遞技術的互通,都是BizTalk的重點。至於BizTalk Services則是雲端層級的互通,主要提供邦聯式(Federation)的身分認證、串連及工作流程。

而第二個重點,跨界的分散式應用,是指跨公司、跨組織的SOA應用。這也是雲端技術,對應的產品還是BizTalk Services,它不是BizTalk的取代版本,而是把ESB拉到雲端,成為ISB(「Internet」 Service Bus)。

這與傳統在IT內部以ESB中央集權的思考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微軟認為在雲端應用中,企業依賴的是邦聯制的身分驗證機制。

李匡正舉例:「就像護照,臺灣人進出美國,只要確認護照是中華民國政府核發,美國就放行,這就是典型的邦聯制。而不是由美國發護照給全世界。」也就是說A公司存取B公司的系統,身分驗證仍由A公司處理,只要A公司認證使用者具備存取權限,B公司就開放存取;反之亦然。

目前BizTalk Services的最新版本,是今年7月15日釋出的BizTalk Services SDK,由於仍在研發階段,所以還不算很成熟。但可以想像未來服務的流程可以是掛載在微軟的機房,由他們來確保服務的品質,而且微軟的終極目標,是希望使用者部署流程或服務至雲端,操作經驗和在本機端是一致的。

微軟的塑模大夢「Oslo」
第三項研發重點是微軟要建構單一的塑模(Modeling)平臺,訴求讓所有微軟相關的產品,有共通的表達模型的內容。也就是微軟今年7月在美國TechEd首度公開展示的技術計畫,代號是「Oslo」。

李匡正預告:「Oslo是微軟未來在塑模平臺的技術投資,預計要跨下一版的BizTalk Server 『6』、BizTalk Services 『1』、Visual Studio 『10』、System Center 『5』以及.NET Framework 4.0等,提供塑模語言、工具及儲存模型的儲存庫。」目的是要讓不同角色的IT人,能夠用抽象的方式處理問題,並共享模型。

Oslo跨不同產品線的原因在於,不同角色需要的模型有很大的差異。高階商務分析師在意流程能否符合企業需求,架構師在意Services之間的溝通,開發人員要看UML,而機房人員在意服務等級協議(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於是他們也要看機房配置相關的邏輯與實體模型。企業因應不同角色的需求,有必要使用多種不同的模型,而且需要有一個單一的管理平臺串連所有的模型,才能方便不同角色的人彼此溝通。

為此,微軟在兩周前重新加入離開16年的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組織,因此OMG手上的其他塑模標準,例如BPMN,也可能在未來的產品中一併支援。

至於Oslo的實作時程,李匡正透露,微軟會分三階段釋出,第一階段是Visual Studio 「10」,在Team Architect版本中,使用到Oslo的技術;第二波是BizTalk 「6」跟BizTalk Services 「1」會使用下一代的塑模技術;到了第三階段,System Center 「5」將導入Oslo的機房模型內容。

另外,微軟也會推出輕量級的流程伺服器,因為過去的工作流程是分別掛載在BizTalk Server或SharePoint Server,而未來BizTalk和SharePoint之間可能出現單一的流程處理機制。

確切的雲端計畫,10月底PDC揭曉
我們可以想像微軟未來有可能會推出雲端化的作業系統、SQL Server、SharePoint、Office、Exchange Server,甚至CRM、ERP嗎?詳細的內容,必須等到10月底的PDC大會,就可以得知更明確的發展藍圖。

雖然TechEd中能夠透露的資訊有限,但可以確定的是,微軟針對雲端的營運模式已經確立,臺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臺推廣處資深應用開發技術經理周旺暾表示:「會有免費、廣告贊助及付費訂閱等三種。」當然費用會依服務品質定義不同的等級。

或許你會問,雲端的種種好處,似乎只在一「線」之間,如果網路連線不通,不就掛了嗎?周旺暾強調:「微軟仍然堅持S+S(Software plus Services)。」也就是說,桌面應用仍不可棄,Intranet的解決方案也有存在的價值,至於是企業到底該選Software還是Services,可依狀況決定。因為全然的雲端化,未必是最佳的解決方案。文⊙李延華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