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iThome編輯您好
關於貴公司於九月十一日所刊登之記者嚴立群所著『IT自救術─x86和x64到底有什麼差異?』全文內容錯誤百出,令人不忍卒睹,像這樣的文章實在難以令人下嚥,請問是否有經過貴單位編輯之眼、之手?如此文章不要說教育讀者或者讓讀者自救了〈因此文出自『IT自救術』專欄〉,實在可以說是『盡其誤導之能事』,在幫助讀者自救之前,請先救救你們自己吧!
(以上為Wang.Chern-Muh@inventec.com的讀者來函)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看完這篇讀者來函,關於本欄文章內容的回應,真是心情沈重,如同跌入千層地獄,萬丈深淵……沒想到我的文章「錯誤百出,……實在可以說是『盡其誤導之能事』……」啊!本人看到此處,心中感受可說是「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不只是驚出一身冷汗,恐怕就算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韓愈……不不,就算是「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元稹,心情也不過就是如此這般吧!
但是……等一下!
這信的內容好像有點短?
這位讀者的來函提到「錯誤百出」,「盡其誤導」……那我翻來覆去,左看又看……赫然驚覺:這位讀者他信的內容雖然這樣寫了,但後面卻都沒提到……本人的文章錯誤在哪裡,而又誤導了什麼呢?!
你沒寫我又怎麼知道哪裡有錯呢?
是我眼花了嗎?
但是,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我也只能夠「盡其所能」的回答讀者的問題而已,不能猜測讀者來函「說了錯誤百出但沒指出半個來」的原因(真是猜不透啊!)。所以,我只能猜測自己的文章哪裡有錯,然後拼命的找尋原因,並針對讀者的問題來回答──並且希望,可以不要誤導本刊的讀者啊!
關於校稿的流程
一本刊物的校稿流程……有人在乎嗎?
如果有人在乎的話,我個人是相當有興趣跟各位解說一下,不過這流程很枯燥。關於這位讀者所提的問題:「像這樣的文章實在難以令人下嚥,請問是否有經過貴單位編輯之眼、之手?」我必須沈痛的向各位致歉:沒有。
唉,為何沒有呢?
因為,不好意思,敝人在下我的頭銜是──總編輯。
一般來說,媒體工作有所謂的「校稿流程」,記者寫完後,稿件給他的主管看,他的主管看過後,再傳給主管的主管看……就像個食物鏈──不是,我是說,就像個生產線一樣,所謂的一校二校三校四校……。當然,也不是所有媒體都一樣嚴謹,但在敝周刊的狀況而言,還是有一定的校稿制度和流程的。
但是,真的不好意思,筆者不才,忝列總編輯之職位……所以,敝人在下的文章,是沒人校對的,負責的就是我本人了,因為總編輯職位上面並沒有總總編輯、總總總編輯……。
所以,這個問題,我只能說,答案是:沒有經過其他編輯之眼、之手,這篇文章負責人就是我本人囉。
關於「錯誤百出」
至於本人文章的第二個問題:「全文內容錯誤百出,令人不忍卒睹,……實在可以說是『盡其誤導之能事』……」,很抱歉,我實在不知道錯誤出在哪裡。
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這情形。
這就好像,考試以後交卷的學生,當然知道自己的考卷不一定會考100分,但是──你總是希望你寫的都對吧!正常情況下,你總是會把你知道的、認為是正確的答案寫出來。如果老師說:「你這份考卷有錯,重考!」相信任何人也會想知道「錯在哪裡」吧!不過,既然這位讀者沒寫出來,我也只能猜猜看到底是哪裡「可能會有錯誤」。
首先,有一種可能是,敝人在下的文章中,沒有把細節講清楚,導致有人認為我「不懂裝懂」。
我舉個例子好了。
比方說,一般人所認定的x86和x64版本的Windows,其差異是:x86的Windows可以定址到4GB,而x64的Windows可以定址到超過4GB以上的記憶體容量,但我希望各讀者理解的是:其實這不太對,x86版本的Windows一樣可以定址到4GB以上的記憶體空間,但因為Windows設計的一些問題,導致Windows的一般版本(x86版)都會有這個問題,雖然Microsoft並不打算在x86版的Windows解決此問題(其實是可以的),但Microsoft確實在x64的版本解決了記憶體容量定址的問題。
但是,我還是認為,x86和x64版本的Windows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兩種Windows使用了處理器「一般暫存器」的不同運作模式。但是一般人能理解這樣的說法嗎?恐怕不行,那我也不去細說了。當然,有些人也可以據此認為我不懂,這我也不想多辯解。確實,撰稿為文,本就有「去蕪存菁、損之又損」的判斷在裡面。我在撰寫「IT自救術時」,總會一直想著「這要寫出來嗎?」「這會有人有興趣嗎?」「這東西有人看得懂嗎?」「這麼枯燥的東西有人會想知道嗎?」……但是,我沒寫出來未必是我不知道,但這還是一樣,說了再說也都是「口水」,如果這位讀者認定我是「錯誤百出」,所謂「讀者自有公論」,也只能說:這是「公論」中的的一部分,我也會「謝謝指教」囉。關於「盡其誤導之能事」
至於這位來函讀者所言,本人該文「盡其誤導之能事」,也是令我難以索解……我有勸大家去買股票炒樓房,還是要大家愛臺灣愛國民?還是像金剛經一樣,「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往,云何降伏其心。」於是我就東施效顰,向各位讀者大德說:「以我文章,汝當奉持……」好像沒有吧!本人的個性是內向溫和,提建議也都相當內歛自抑:「我的看法是這樣……不過,最後做決定的是你,你請……看著辦囉!」我在文章中要是真有什麼建議,我當然不敢說我的建議「一定是對的」,也不敢說「我會負責」(這種事情讓政府官員和少年男女去做就可以了),但我至少是「試驗過了,有點把握」才會這樣做。
再舉個例子吧!
筆者雖然不才,但以前也學過一點程式設計。小時候寫DOS程式,整天和記憶體容量搏鬥。那是個什麼時代?那是個DOS、Lotus、dBase的時代,那是個記憶體容量1MB、4MB、8MB的時代,那是個8086/8088、80286、80386……的時代,那是個Ray Duncan、Charles Petzold、Andrew Schulman和Knuth……的時代。
好吧!Knuth的書我讀不懂,我承認,可以把他從上面的列表刪掉。
1990年代,該死的DOS只能定址到1MB,即使你明明用了所謂的80286(定址到16MB)或是80386(定址到4GB),你的程式也不能寫更大。所以就會有一些專書出來說,有很多的方法可以突破這類問題。
當時幾個知名的作者,合出了一本稱為「Extending DOS」的書,就專講這方面的技術。我的天啊!這書我居然還留著!在歷經我前公司幾乎一年搬一次家的瘋狂舉動(我不會說神經病啦),這本書我居然還在!這書裡面就會說明,要能切換到大容量定址模式,並不是個「個人」容易做到的事情,整個處理器不再使用以前什麼「分節定址」模式了,什麼GDR、LDR……然後呢?
有人對這歷史有興趣嗎?
32、64為那樁?
再從所謂的「學界」說法來看,早期很多處理器因為只用了「不足32位元」的實體記憶體定址,後來的「進步空間」就受到了嚴重限制。
請容我抄一段(教科)書上的說法吧!「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2nd Edition」:
「The reason the address size is so hard to change is that it determines the minimum width of anything that can contain an address: PC, register, memory word, and effective-address arithmetic. If there is no plan to expand the address from the start, then the chances of successfully changing address size are so slim that it normally means the end of that computer family.」
這段話的理解是什麼?我的看法是,早期很多處理器比較小器,著重的是「相容」和「成本」,但是這會有未來的嚴重問題。大師的看法是:32位元定址只是「基本」,「平面定址」(而不是什麼他XX的分節定址)才是最好的。事實上,大師的書裡面(3rd Edition),後來也更新了說法:
「A partial list of successful computers that eventually starved to death for lack of address bits includes the PDP-8, PDP-10, PDP-11, Intel 8080, Intel 8086, Intel 80186, Intel 80286, Motorola 6800, AMI 6502, Zilog Z80, CRAY-1, and CRAY X-MP.」
「Even the venerable 80x86 line is showing danger signs, with Intel justifying migration to IA-64 in part to provide a larger flat address space than 32 bits, and AMD proposing its own 64-bit flat address extension called x86-64.」
然後呢?這樣大家有更清楚了?
如果參考Wiki上的資料,又可以更清楚了:從Pentium Pro以後,Intel處理器是支援所謂的36-bit PAE定址(是36-bit),而某些完整支援PAE的Windows Server產品(即使並非x64版本)也能使用超過4GB的記憶體……這些都要一點一滴的仔細交代才不會誤導我們讀者大眾?我個人粗淺的判斷……是不至於啦!
從圖中可知,到了Pentium Pro之後,Intel系列處理器都已經支援36-bit PAE的實體定址空間,到了後來的Prescott Pentium 4更支援到64-bit實體定址,但是……軟體呢?
看大圖
本期結論: 還望各位海涵諒解
不過,這些都是我的猜測,我想,做一個媒體工作者,我所能做的也只能希望各位諒解:筆者學藝不精,專業程度涵養不到位,若有錯誤、誤導之處,尚請大家海涵。若不忍卒睹或難以下嚥──只好請您跳過此欄,以免有礙您的消化啊!
最後,我想說說我的「感想」。
現代人的「優勢」與「困境」,都是來自於閱讀。以前曾看過一篇文章,「人類一生的知識,90%~95%,都是來自閱讀。」當然,現代人閱讀的範圍相當廣,這是優勢。
那困境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困境是「你很難查證」你讀到、你聽到的事情。
但是,幸好,人類的能力中有「理解力」、「判斷力」和「洞察力」,所以我們可以分析、思考、判斷,我們可以從正面、反面、側面去推敲一個人、一件事的真假。到底我的文章有沒有錯誤,有沒有誤導?我自己說了也沒用,還請各位讀者自行衡量、判斷了。當然我希望我交出去的考卷考100分,但是老師要給我0分兼留校察看(而且並不說明原因),這也是老師的自由啊!
熱門新聞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3
2024-11-10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