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臻 臺灣微軟開發工具暨 平臺推廣處總經理

對臺灣開發者而言,最熟悉的開發技術,除了Java之外,就是微軟的.NET,不少IT人更是從學校畢業就靠.NET技術一路江湖十多年。在臺推廣這些微軟開發技術的關鍵人物,就是臺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臺推廣處總經理劉念臻,他曾在貝爾實驗室擔任研究員,返國後在臺灣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產品研發。從1996年加入臺灣微軟後,從Windows NT開發技術的推廣,.NET開發框架熱潮,到現在微軟Windows Azure興起,今年引進臺灣,他一路見證了臺灣IT人從傳統軟體開發,網頁應用開發,一直到現在開始要進入雲端應用開發的過程。

劉念臻觀察,雲端應用的第一波受益者是臺灣的ISV(獨立軟體開發商),因為雲端服務將會改變ISV的營運模式。他進一步解釋,過去ISV的軟體產品有兩種部署方式,一種是部署在使用企業的機房內,但要到每一家用戶企業的機房中維運,成本和人力需求很高。或者是可以建置在電信業者的代管機房中,但臺灣代管服務不夠發達,服務品質不穩定,老闆常常半夜睡不著擔心服務會中斷。這兩種作法都讓ISV業者難以擴大規模,拖累了ISV的發展速度,但是,「有了雲端,ISV就可以擺脫硬體伺服器的限制。」他說。

若用孫悟空來比喻雲端時代的應用模式,劉念臻表示,雲端資源可以像金箍棒那樣無限擴充,需要的時候可以伸長,不需要的時候可以縮小,而遇到大量敵人的時候,孫悟空還可以拔一把身上的毛,複製出很多分身來應敵,雲端環境也可以無限複製來滿足快速暴增的需求。

成功上雲端的關鍵是架構設計

但是,要讓應用程式要能善用各種雲端技術自然伸縮與無限複製的特性,劉念臻認為:「Coding不是問題,架構設計才是挑戰。」

對熟悉傳統開發技術的IT人,劉念臻認為,很容易就可以適應新的雲端環境,技術轉換的門檻其實不大,而真正的挑戰則是,ISV開發應用程式時,一開始就要想像出雲端運作的架構,而不是在單臺機器上執行。

這兩者的差別是,以前的應用程式可以是一個執行檔就能運作,但是到了雲端以後,是一群Web Services間互相呼叫來提供應用服務,程式架構和過去截然不同。「就像SOA觀念,雲端服務就是服務元件的組合。所以,上雲端的關鍵是架構,不是Programming。」

企業IT上雲端是要延伸機房,不是取代機房

劉念臻表示:「對ISV而言,上雲端是改變經營模式,是全新的變革,但是對企業的資訊部門而言,上雲端是延伸機房,而不是要取代機房。」

因為企業資訊部門的的工作就是維護機房裡的伺服器,倘若所有伺服器都被雲端取代了,就是挑戰IT人的飯碗。以現階段臺灣的發展來看,劉念臻認為,雲端不能完全取代機房,企業還是希望將核心應用系統,部署在企業內部比較放心,機房還是有存在的必要,「這是種可以控制,可接觸得到的信賴感。」而且,有些應用系統其實不需要彈性擴充,放上雲端執行的效益不高,也沒有必要,就可以使用原有的硬體設備來執行。

有的情況則是實體空間有限,必須透過雲端來延伸現有機房,例如新竹園區有家規模很大的公司,高層要求IT部門不准擴增機房,但對這家公司的CIO而言,還是要繼續提供更多資訊應用系統,

「這就是雲端的機會,採用IaaS就能擴充虛擬機房,這也是雲端的好處之一。」劉念臻表示,就像是美國親戚來家裡拜訪,家裡客房不夠了,我們會到附近旅館訂房。企業也可以將現有機房中不常用的應用,反而是放上雲端,騰出機房來開發新的需求。對IT部門而言,雲端可以讓資訊應用多一個靈活調配的空間,不需要困在機房裡。

對ISV而言,雖然企業導入雲端服務的門檻很低,看起來似乎比過去更容易銷售給企業使用,不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導入系統,但是,現在的客戶游離度更高,企業隨時可以停止使用。ISV的壓力變成得隨時提供新的功能,要讓顧客有驚喜。

要能隨時強化新服務,讓客戶持續認為有價值

不過,在雲端提供新功能是非常簡單的事,ISV也很容易透過雲端來提供測試功能或新應用程式的潛力,一旦沒有效果以可以馬上結束,再換新的產品。ISV業者可以更專注於本業的軟體創新,「真正做雲端服務,要能隨時強化新服務,讓客戶一直覺得有價值。」這個價值可以是新功能或是大降價,也可是顧客發生問題時,能透過客服中心取得很好的協助。「未來的的軟體生意就會是這樣的模樣,這是ISV經營型態的轉移。」劉念臻表示。

對ISV而言,需要善用PaaS服務,而企業則是可以運用PaaS、IaaS和自家內部機房,找出至這三者最佳化的配置方式,而新創公司則是可以善用雲端的環境,要短期快速嘗試新想法,「雲端讓IT可以有選擇,不像以前只能在機房發展,可以利用雲端創造更多靈活運用和選擇,這些都是IT發布模式和通路的變革。」劉念臻表示:「那些上雲端的企業,從來沒有想要回頭的。」


相關報導請參考「2012企業雲端開發術」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