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採用體積不大的mSATA規格SSD當作系統碟,可以增加系統開機和執行程式的速度。

從近年的筆電發展上來看,機型大多以12到15吋為主,其中13吋以下的筆電機身大小,能夠比A4尺寸的紙張還小,商務攜帶上較便利;14吋的主流筆電,價格通常比較便宜,整體周邊連接埠的配置也比較齊全;而15吋以上的筆電,雖具有較大的螢幕,有替代桌機的可能性,移動性上卻較不便。

在今年這次的筆電採購中,我們以行動商務所注重的攜帶方便性為首要考量,並以2公斤以內、12吋以上的機型為限,找到14臺屬於輕量型的筆電,並相互比較它們的特色,像是其效能差異、功能設計、周邊配置,以及穩定性。提供給經常有行動商務需求,又不希望增加隨身負擔的人參考。

這次送測的廠商一共有8家,分別是華碩、Dell、Fujitsu、HP、聯想、Toshiba、Sony、Apple。

2公斤內的主流筆電,以12吋與13吋為主

由於筆電的重量與尺寸有一定關連,因此在這次送測的14臺2公斤以下筆電中,有4臺是12吋的產品,8臺是13吋的產品,另外有2臺則是14吋的產品。以過去的採購經驗來看,如果前幾年要挑選13吋的筆電,選擇並不多,而這次的送測產品中可以看出,幾乎各家筆電廠商都推出13吋的機型。

其實,以目前筆電產品的重量來說,本機含電池的重量已經不容易有超過3公斤的產品。15.6吋的機型重量大約在2.5~2.7公斤之間,主流的14吋機種,重量則是在2.3公斤左右,特別的是,強調輕薄的機型已經可以做到2公斤以內;而13吋以下的機型更不用說,幾乎都能在2公斤以內,少數講究輕薄設計的12、13吋筆電,更是只有1.3公斤左右的重量。

在這次輕量型筆電採購中,我們實際以電子秤測量所有受測筆電的重量,其中Apple MacBook Air是最輕的一臺筆電,只有1.31公斤,而它的機身薄度更是其他筆電所無法比擬的,第2輕的是聯想X220,有1.39公斤,第3名是Toshiba Portege R830, 1.46公斤。而Fujitsu LifeBook PH701與Sony VPCSA23GW的表現也算是不錯,分別是1.59公斤與1.61公斤。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們也測試過的Sony VAIO Z117,有1.38公斤重,而它的新款即將上市,據說只有1.16公斤,也很令人期待。

另外,我們也曾針對採用Intel超低電壓版處理器的輕薄筆電做過比較,5臺受測產品的重量在1.29~1.68公斤,但是,這些筆電雖然具備相當輕薄的機身,但也犧牲了大半效能。而過了一年半的時間,現在這些具有主流效能的筆電也能與過去輕薄筆電一樣,也有不錯的輕量化設計,未來,若是主流效能的筆電都能夠在1.5公斤以內,相信會更令人滿意。

至於14吋的機型,本身產品尺寸就比較大,不過也有2臺筆電算是相當輕,像是14吋的ThinkPad Edge E420s,只有1.99公斤比起一般14吋筆電要輕。有趣的是,另一臺14.1吋的Toshiba Tecra R840,在官網上標示的重量為1.99公斤,而我們測量的結果卻是2.04公斤,這樣的狀況我們也反應給Toshiba的臺灣代理新禾科技,他們表示,這可能是因為電子秤會有0.5左右的誤差。

比較不同的是,還有一臺12吋的筆電HP EliteBook 2760p,它的重量明顯比同尺寸的其他受測機型重,似乎是因為這臺電腦同時屬於平板電腦的定位,因此它的機身設計比較不同,比一般12吋筆電重。

新世代處理器讓筆電效能再突破

處理器是筆電的主要效能關鍵,目前市場上各廠牌的筆記型電腦以Intel處理器與AMD處理器為主,不過,一直以來,商用筆電幾乎都是採用Intel處理器的天下。

這次我們所測試的14臺輕量型商用筆電中,有12臺筆電已經搭載Intel今年初發表的Sandy Bridge平臺、第2代Core i筆電處理器,不過Apple MacBook Air仍是搭載Core 2 Duo L9600處理器,而華碩P31F則是採用上一代的i3-390M處理器,不過,這兩臺筆電的下一款產品也將更新為Sandy Bridge架構的處理器。像是在Apple的網站上,已經找不到舊款MacBook Air的產品頁面,而華碩則是預計將在第3季末開始換裝。

今年初我們也曾經報導過Intel新一代Core i系列處理器的能力,簡單來說,Intel新一代筆電處理器的優勢在於整合GPU繪圖功能,其Intel HD Graphics 3000技術的效能比過去內建的顯示晶片效果好,而且可以趕上過去低階獨立顯卡的效能。其他還有強調低耗電的特性,內建自動超頻Turbo Boost 2.0技術,具有將每顆實體核心虛擬成2顆邏輯處理器的Hyper-Threading技術,以及支援可幫助浮點運算加速所新增的AVX指令集。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都知道Intel以Core i3/i5/i7來區分其效能等級,其中Core i3處理器仍不具有Turbo Boost技術,並且不支援Intel vPro管理技術。

這次14臺筆電都是採用雙核心處理器,我們實際測試14臺筆電的效能,由於MacBook Air搭載Core 2 Duo SL9600處理器,而華碩P31F則是採用上一代的i3-390M處理器,因此整體運算效能表現較弱,剩下12臺筆電則分別採用Core i3-2310M、Core i5-2410M、Core i5-2520M,以及Core i7-2620M這4款Sandy Bridge處理器。

其中Core i7筆電的效能均有不錯的表現,而Core i5-2520M的表現也很出色,相較之下,時脈較低的Core i5-2410與Core i3-2310M就顯的遜色。

從最後的效能測試的結果中,我們也可以對照出新舊平臺處理器的一些差距,像是以WinRAR測試軟體的基準測試項目來看,同是i3的處理器,去年我們測試Core i3-330M產品的解壓縮成績在1,400 KB/秒左右,而今年搭配Coer i3-2310M的筆電能達到1,900 KB/秒;而i7處理器方面,新款處理器效率更是快,以Core i7-260M與Core i7-2620M相比,能從1,700 KB/秒進步到2,500 KB/秒,增加的幅度更大。在處理PhotoShop濾鏡效果上來看,效能的提升同樣是顯而易見的,各等級處理器大約能夠快上1~2成的處理時間。

基本繪圖表現大幅提升,mSATA規格SSD亮相

我們也觀察到在這次的產品中,有6臺產品搭配獨立顯示晶片的機種,另外8臺則是採用內建的Intel HD Graphics 3000顯示技術──以商用機種而言,這樣應該已經相當夠用,而且過去多數商用筆電都不會搭配獨立顯示晶片。

若是以Intel HD Graphics 3000與上一代Core i內建的Intel HD Graphics相比,我們從Windows體驗指數中就可以看出差距,尤其是在遊戲圖形的項目中,採用Intel HD Graphics 3000的筆電通常可以拿到6分以上,而上一代Intel HD Graphics通常只有5分左右的成績,你可以看出兩世代間繪圖顯示能力的差距。

不過從近年趨勢上來看,部分商用機種也會開始強調繪圖顯示能力,而搭配高階的獨立顯示晶片,讓整體效能都有出色的表現。

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聯想ThinkPad Edge E420s雖然僅搭配Core i5-2410M,不過因為搭載SSD為開機硬碟的關係,使得整體效能分數表現相當出色。尤其,這臺筆電的硬碟配置方式,是很值得觀察的趨勢,過去筆電若是搭配SSD,多半是直接將硬碟HD換成固態硬碟SSD。而這臺筆電採用mSATA規格的SSD,並與傳統硬碟搭配使用。

由於此種規格的SSD體積不大,就像是採用PCI-e插槽介面的SSD,所以能在有限的機身尺寸內,多加上一顆SSD當成系統碟。這樣的優勢在於,能夠增加系統開機和執行程式的速度。

從這次14臺筆電的PCMark Vantange效能測試軟體的成績來看,採用SSD固態硬碟將大幅度影響筆電的整體效能表現,使各測試項目的分數大幅提高。

由於SATA國際組織在去年才公佈mSATA的介面連接規格,未來是否將有更多筆電採用這種設計,是相當值得注意的,畢竟從聯想ThinkPad Edge E420s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效能來看,綜合表現相當優異,而且它的售價並不貴,只要3萬多元,這樣的價格相信會讓整個筆電市場帶來衝擊。在這次受測的筆電共有2臺內建SSD固態硬碟,另一臺當然就是Apple MacBook Air。

附帶一提的是,在這次效能測試過程中,我們也將Apple MacBook Air透過Boot Camp輔助程式裝上Windows 32位元作業系統,方便某些測試項目的比較。在筆者朋友當中,現在確實有一些使用者購買Apple筆電,卻同時安裝了Windows作業系統,這樣的趨勢也讓我們關心未來是否有更多人會這樣做?

許多筆電廠商已經陸續推出支援USB 3.0的產品

這次的產品測試中,我們也實際比較所有受測產品的連接埠規格差異。

今年,許多款筆電已經開始加入USB 3.0的連接埠。與USB 2.0相比,USB 3.0的理論傳輸速度可達4.8Gbps,是USB 2.0的10倍以上。在這次測試中,14臺筆電已有5臺提供USB 3.0的連接埠。由於USB埠可以向下支援,兩者外觀形狀一模一樣,而要分辨那個是USB 3.0的連接埠很簡單,看接頭顏色就可以區分──支援3.0的USB埠中間部分是藍色。

此外,有些USB埠還具有充電功能,像是HP、聯想與Toshiba的筆電都有這樣的設計,可以在筆電待機、休眠或是完全關機狀態,用這個連接埠幫周邊裝置充電。不過這個連接埠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例如聯想是將USB埠中間塗成黃色,HP則是在機身旁的符號加上電力的符號。

另外HP還有一個帶有USB+符號的USB埠,這個連接埠能加強USB供電,也就是比一般USB 2.0埠提供的電力多,能連接其他用電較大的周邊裝置。

從去年開始,eSATA連接埠配置也成為主流配置,為了節省筆電周邊空間,我們常看到eSATA/USB Combo共用的連接埠設計,但是在這次的14臺筆電中,似乎採用這種設計方式的機型變少了,可能是因為周邊空間配置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新的傳輸規格出來,eSATA也將逐漸退出的徵兆。

至於影像傳輸方面,既有的D-Sub 15Pin連接埠(VGA)仍是電腦連結最普及的配置,而數位視訊傳輸規格方面,最近幾年很少看到DVI的連接介面,而HDMI已經成為主流的數位視訊傳輸規格,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DisplayPort,不過這兩種規格中,筆電產品通常只會選擇用其中一種,在這次受測的14臺筆電中,有12臺筆電都是採用HDMI。其實,我們也可從其他周邊裝置的角度來看,例如要找支援HDMI的顯示器比較容易,而支援DisplayPort規格的相當少。

其他周邊連接埠方面,像是ExpressCard 34插槽仍是多數筆電具備的擴充連接埠,而RJ-11電話埠與IEEE 1394等介面也已經相當少見,當然,有些筆電依舊會配置這類連接埠,以便使用者要換機時能找到同樣設計的筆電。另外值得一提就是,Apple新推出的連接介面Thunderbolt,它的數據傳輸比目前USB還要快,目前最新的Apple筆電已經搭配這種傳輸介面。

綜合來說,目前最普及的數據傳輸介面仍是USB 2.0埠,USB 3.0雖然已經有一些筆電開始支援,但從對應的周邊裝置上來看,還需要不少時間才能夠普及。至於eSATA這種類型的連接埠,雖然速度比USB 2.0快,但用的人並不多,而Thunderbolt目前還很少見,等到要開始流行時,說不定那時無線USB技術又開始竄起。

再說說光碟機吧。受限於機身尺寸,光碟機往往會是這類型筆電捨棄的項目,加上USB外接式儲存設備的成本越來越低、容量也越來越大,大家已經習慣用USB隨身碟、外接式硬碟等儲存設備,來取代傳統的CD、DVD光碟片。因此,光碟機的使用率確實有縮減的趨勢,這次的14臺筆電中,有半數犧牲DVD光碟燒錄機的配置。

比較特別的是,聯想ThinkPad Edge E420s採用吸入式光碟機的設計,不禁讓人聯想到Apple系列的筆電。

多家廠商內建快速開機系統,各筆電廠商提供的軟體大不同

在這次送測的14款筆電中,我們發現目前筆電配置上的一些變化,像是網路攝影機的畫素提升,以及內建一套快速開機系統。

過去筆電配置的攝影鏡頭畫素通常都不高,最基本是30萬畫素,好一點的可以配到200萬素,隨著光學鏡頭成本降低,現在我們發現有多款筆電配置了支援720p的HD網路攝影機,像是聯想的ThinkPad Edge E420s,以及HP的3款筆電,都能提供更好的視訊效果。

在這次送測的筆電產品中,我們也發現部分廠商內建了一套快速開機系統,只要透過機身上的獨立按鍵即可啟動。其實這也就是多了一個Linux的簡易系統,能夠提供使用者一些常用的電腦功能,像是處理文字、圖片、音樂等小工具操作,並且能夠上網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其實,只要能夠上網,透過許多雲端服務就能完成一些工作。由於不需要載入龐大的Windows作業系統,因此它的開機速度比較快,使用不但上方便快捷,還更加省電。

其實,這種快速開機系統在前兩年就已經收到許多風聲,直到今年才看到較多款產品內建這樣的功能。在這次的筆電採購中,有3家筆電廠商提供這樣的設計,像是華碩Express Gate、HP QuickWeb,以及Sony QuickBoot。

另外,Dell Latitude on也是類似的功能,只不過這次送測的產品並未配置這個功能。

從筆電廠商提供的軟體來看,過去商務系列筆電通常都會具有指紋辨識、人臉辨識、硬碟鎖定、硬碟防震等安全性功能,多數廠商也會提供系統復原、備份工具,方便使用者恢復電腦設定。

現在各廠商也針對電源管控方面加強設計,像是華碩提供的Power4Gear、聯想的Power Manager,Toshiba也提供ECO省電模式的快速鍵,各廠商幾乎也都可以在Windows 7下的電源選項中,找到各筆電廠商內建的電源計畫,方便使用者對於電力方面的調整,以配合工作上對於效能與續航力的需求。此外,華碩還有加速開機的Fast Boot工具。

同時,也有些廠商提供集中式的管控介面,讓使用者更容易掌握電腦的操作,像是聯想提供ThinkVantage Toolbox,讓人容易了解目前電腦狀況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而ThinkVantage Tools可以幫助使用者使用記錄密碼、備份還原、電源管理、硬碟保護等功能。

最特別的是HP,提供集中式的安全防護管理工具HP ProtectTools security manager,可以防範未經授權存取電腦、網路及重要資料的可能性,像是提供簡化登入的密碼管理員、生物辨識技術、支援整合式晶片讀卡機。另外Fujitsu也有OmniPass工具,允許使用者使用一組「主密碼」管理所有Windows、應用程式和線上密碼。

此外,重視資料防護的商務機種會內建TPM安全晶片,或是支援具有全硬碟加密功能的軟硬體。這次受測的機種當中有6臺內建TPM安全晶片。另外,硬碟資料消除工具也可以防範極機密資料外洩的可能性。

14臺筆電的價格在3萬~7萬元之間,高階產品比過去略便宜

綜合來說,在今年的筆電採購評測中,有幾項設計讓我們相當印象深刻。像是聯想 ThinkPad Edge E420s搭配mSATA規格SSD的配置方式、HP的兩用薄型變壓器與免工具的拆殼設計、Fujitsu筆電具有較多的獨立快捷鍵與圓形觸控板、Toshiba筆電的長效續航力表現、Sony的獨立顯示晶片切換功能,以及華碩、HP、Sony內建快速開機系統。當然,最讓人難忘的還是Apple MacBook Air的輕薄,從發售以來,一直都是輕薄筆電類的最佳代言人。

最後,我們再從價格方面來看這14臺輕量筆電的差異。搭配新一代處理器的商用筆電價格大多在3萬元以上,不像消費機種只要兩萬元就可以買低階的新一代Core i3處理器。從這14臺筆電的整體價格來說,大多都在3、4萬元左右,僅有兩臺超過6萬元。

其中最貴的是,搭配Core i7-2620M處理器的Fujitsu LifeBook SH761與聯想ThinkPad X220,售價都接近7萬元。

最便宜的是13.3吋的華碩P31F,搭配上一代Core i3-390M處理器,只要32,900元,另一臺12.1吋的HP ProBook 4230s,搭配新款Core i3-2310M處理器,只要33,900元。此外,聯想ThinkPad Edge E420s的價格相當搶眼,同時 具有不錯的效能表現,售價才3萬多元。

 

14臺輕型筆電特色比較表

(看大圖)

 

mSATA介面SSD

採用體積不大的mSATA規格SSD當作系統碟,讓筆電可以增加系統開機和執行程式的速度。

 

USB 3.0連接埠

USB 3.0埠與USB 2.0最明顯的差異在於中間的顏色,且支援USB 3.0的周邊設備也是藍色插頭,很容易辨認。

 

快速開機系統

圖中為華碩的快速開機系統Express Gate的介面,透過簡易的圖形操作即可瀏覽網頁、管理圖片、使用小工具,HP QuickWeb介面也很方便實用,而Sony QuickBoot則是直接開起Splashtop瀏覽器連結網路。

 

AMD也將在下半年發布高階的APU處理器

從AMD的筆電處理器角度來看,去年開始已有入門級商務機型採用AMD處理器,不過仍不多見。今年下半年,AMD將推出具有主流電腦等級效能的A4、A6、A8處理器,不過到時仍要看新款處理器是否具競爭力,以及筆電廠商的態度與市場接受度。

 


相關報導請參考「輕型商用筆記型電腦採購大特輯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