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伺服器的發展,除了因為各種不同應用與使用環境,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硬體規格之外,也會因為處理器的變革而隨之改變,例如,Dell與HP的伺服器產品型號,就會隨著每一個新世代的處理器面市,而有所改變。
新一代主流伺服器
伺服器廠商隨著Intel Nehalem Westmere與AMD Opteron Magny-Cours推出,也隨之發表新款伺服器。例如Dell的PowerEdge系列在去年Nehalem 5500系列處理器推出時,Intel平臺的產品就進入10G(第10代)系列。而今年初,他們也因應Nehalem Westmere的更新,而推出了11G的產品。而HP在AMD平臺的產品,也隨著Magny-Cours的6100系列處理器,推出了G7(第七代)的產品,因此可以看出處理器的更新,也促使伺服器的推陳出新。
目前,Intel平臺的伺服器在銷售上,可說是遙遙領先AMD平臺的伺服器數量。若從伺服器廠商的產品線來看,也能看出兩家處理器廠商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
大多數的廠商都有AMD平臺的伺服器產品,但是從產品數量來看,即可知道AMD平臺少於Intel平臺的產品數量。例如,HP採用 AMD平臺的機架式伺服器系列,目前僅有DL 165、DL 385與DL 585等3個系列產品,而且隨著AMD平臺的更新,這3個系列還分別有G5、G6與最新的G7等3種規格,與Intel平臺伺服器的數量相比,明顯較少。而且在直立式伺服器產品線,不論是Dell或是HP,都是使用Intel平臺的處理器。
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與廠商聯繫以及產品借測的過程中即可得到證實。以往我們在產品借測的過程,或是製作採購特輯的,Intel平臺伺服器的數量就比AMD平臺伺服器多,甚至指定借測AMD平臺的產品時,伺服器廠商也時常無法提供測試設備。
依應用而發展出不同取向的伺服器
伺服器的規格,隨著各種不同需求而有不同的設計取向,例如近來受到重視的虛擬化伺服器,因為在單一實體伺服器內安裝多臺虛擬伺服器,因此需要大量的記憶體,所以一般以虛擬化為目的的伺服器,主機板上記憶體插槽數量,也都會以處理器可支援的最多插槽數為主,而且有些廠商為了加裝虛擬化管理系統,在主機板上還會設計記憶卡或USB插槽。因此這類伺服器在主機板規格的設計上,便與一般伺服器規格有所差異。
工作站與網站建置
依照Intel處理器產品線的分類,Xeon 3000系列(3400/3500)系列處理器鎖定的伺服器種類,是僅能安裝一顆處理器的1路伺服器,而AMD的Lisbon 4100系列處理器,也是針對1路與2路伺服器所設計的處理器。
在市面上使用1路架構的的伺服器,一般常見於1U機架式與直立式伺服器。
1路機架式伺服器很適合用於網站建置,因為網站應用程式一般都沒有太高的運算需求,而且網路流量如果增加,因為1U的體積較小,需要增加應用服務,或是擴充時,都可將伺服器堆疊起來,快速架設、部署。
而直立式伺服器,通常都習慣稱為工作站。這類伺服器與一般網站、資料庫或是虛擬化等伺服器應用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所提供的是高速的繪圖運算,而不是處理器的高效能運算。因此可加裝繪圖卡便是這類伺服器的首要考量。因此這類型設備的機身大小一般都無法壓縮至1U或2U的高度,至少都有4U或5U的高度,也因此這類型設備許多都改用直立式設計,看起來與一般個人電腦主機差不多。
另一方面,由於繪圖卡(GPU)的運算能力,尤其是浮點運算的速度越來越快,除了可以高速繪圖運算之外,也可提供系統額外的運算效能。使用繪圖卡加強運算的應用,目前已經有所謂的通用運算型GPU(General Purpose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GPU)架構出現,這類型應用就是將一般運算工作,轉換為GPU的計算方式,藉由繪圖晶片內大量的運算核心協助計算,借此提高整體的運算效能。
而且目前市面上,許多繪圖卡也都可串接,藉由兩張繪圖卡協同運算提高系統的繪圖能力,這樣的應用同樣可套用在GPGPU的架構之中,因此加裝1張或是多張繪圖卡的系統,只要軟體支援,他們的運算效能便會提升許多。繪圖卡的擴充方式都是透過PCI-E介面加裝,只要空間許可,便可加裝更多的繪圖卡。
資料庫與虛擬化
資料庫伺服器在使用上,由於需要高速的運算,並且會使用大量的暫存資訊,因此處理器的快取記憶體便十分受到重視,而每顆處理器內建的快取記憶體又十分有限,因此採用多路伺服器的架構,就會是資料庫伺服器的絕佳選擇。例如Intel Xeon 2路的5600系列與4路的7500系列處理器,或是AMD的同時支援2路與4路的Opteron 6100系列,都很適合這類伺服器的應用。
另外,由於儲存重要資料的資料庫需要備份,以防硬碟損壞,或是資料的遺失,因此磁碟陣列也是這類型伺服器的基本配備。
因此針對資料庫應用的伺服器在外觀上,與其他伺服器最大的差別,在於硬碟的數量明顯多於其他種類伺服器。一般而言,1U尺寸的伺服器,最多可安裝4臺3.5吋SATA或是SAS硬碟,若搭配的是2.5吋硬碟,最多可安裝8臺硬碟。隨著機身尺寸增加,可安裝的硬碟數量也隨之增加,有的甚至將光碟機的空間取消,以便多放一臺硬碟。
由於這類型伺服器的硬碟數量非常多,而且目的是資料的備份與保護,因此這類型伺服器一般都會內建磁碟陣列卡,或是另外加裝可以提供較多磁碟陣列模式的磁碟陣列卡。
在虛擬化伺服器環境需求上,主要考量就是需要大量記憶體,提供多臺虛擬環境使用,因此這類處理器可支援的記憶體容量非常驚人。例如Intel Xeon 5500系列處理器,就支援一臺2路伺服器最高144GB的記憶體,而5600系列則將記憶體總數提升一倍,達到288GB。而AMD Opteron所支援的記憶體,每顆處理器可支援最多12 DIMM,而2路即可裝24 DIMM,記憶體的擴充性非常明顯。
而且,以往虛擬機器在存取實體環境如網路資訊時,須透過很多層的傳輸,例如虛擬環境的驅動程式、VMM(Virtual Machine Manager),以及虛擬設備模擬器(Virtual Device Emulation)等,才能讓虛擬環境可讀取,或傳送到實體環境的設備中,這對於大量資料傳輸的伺服器來說,都會耗費不少效能在這過程,因此透過處理器對虛擬環境的直接存取支援便能節省不少效能。
新一代的伺服器處理器,都有支援虛擬環境直接存取實體環境裝置的設計,例如Intel的VT與AMD的AMD-V技術,都是為了讓虛擬環境可以直接存取實體設備,減少效能的耗費,加強虛擬化的整體效能。
高密度運算
以往的高密度運算環境,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刀鋒伺服器,不過刀鋒伺服器售價不僅不便宜,而且許多情況並不一定需要如此多的伺服器架構,因此近年也有許多廠商在1U機身內容納2臺,或是在2U機身內置入4臺伺服器,在單一機箱中容納更多實體伺服器。
一般高密度運算的伺服器都使用1路或2路架構,而且還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耗電量並且節省空間。
這類伺服器有一些共同特色,例如共用的電源供應器與散熱風扇,而且記憶體插槽數量與容量都不多。由於這類型伺服器的特色,就是在原本單一伺服器的機箱內容納更多臺實體伺服器,因此每臺伺服器可用的機身空間有限,可安裝的記憶體與擴充介面等都有限,因此這類伺服器的PCI-E與USB等擴充介面都很少。
另外,這類伺服器也很適合用於虛擬化環境,由於這種密集的機箱設計,雖然擴充機能受限,但是記憶體插槽卻可使用更緊湊的排列,而無損最高記憶體容量,而且共用的電源供應器與散熱模組,對強調節能,且集中管理的大量伺服器環境來說,除了虛擬化之外,使用高密度設備也是節省耗電量與空間的方法之一。
目前在市面上,還有另一種高密度伺服器的設計,在空間的使用率上更為緊湊,例如Dell XS11-VX8專用伺服器,它與一般高密度伺服器不一樣的地方,在於2U的機箱內可容納12臺伺服器模組,每個模組都擁有1臺硬碟、一個記憶體插槽與一顆處理器,另外還有2個網路埠,因此功能也是相當完整。由於這類型伺服器的運算效能不是很高,因此是針對網站應用環境所設計,而如此高密度,且大量的伺服器,主要是給主機代管業者所使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密度伺服器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不論是虛擬化環境或是網站架設等,都可使用高密度伺服器建置。
採用Nehalem 5500系列的伺服器,最多可支援18組記憶體插槽,容量達144GB,適合用於虛擬化環境。
使用Xeon 3400系列處理器的單路伺服器,適合網站建置,直立式伺服器還可加裝繪圖卡當工作站使用。
加強伺服器應用的硬體設計
伺服器會隨著處理器發展而有所改進之外,也會因應各種使用環境,讓機構或是元件設計,因為特定的應用而有特殊的發展
伺服器的發展,從各種不同應用與需求環境來看,都已經越來越成熟,而現在大家也開始將伺服器的選擇考量,從原本只注意的效能、穩定度與安全性,到現在也開始注意耗電量,是否符合使用需求,以及硬體是否完整發揮效益等各種不同考量。
記憶體
記憶體的容量,也是隨著處理器的發展而進展,例如去年Intel Xeon 5500系列系列最大可支援18 DIMM記憶體插槽,而最大記憶體為144GB,也就是單條DDR3記憶體最大為8GB,而今年發佈的5600系列處理器,最高記憶體可支援288GB,單條記憶體為16GB,可看出記憶體的發展與處理器是相輔相成的。
網路卡
一般伺服器都內建有GbE等級網路埠,並且搭配整合式網路晶片。不過在資料中心,以及虛擬化等環境,便需要支援更高速的網路介面,以應付大量的資料傳輸。
目前內建的網路介面卡,一般都是10/100 Ethernet,另外還可選擇10 GbE的網路介面卡,加強網路的傳輸速度。加上目前處理器都支援的虛擬化直接存取技術,更讓10 GbE網路卡的傳輸優勢更能發揮。
一般會搭配10GbE的網路卡,都是儲存設備、資料中心或是虛擬化環境等。
資料備份與保護
伺服器的硬碟,依照大小區分,可分為2.5吋與3.5吋兩種,依介面來分則可分為SAS與SATA兩種。一般而言,單顆硬碟相比,3.5吋硬碟容量會比2.5吋硬碟還要大,但是在相同的機身面板上,可安裝較臺2.5吋硬碟,因此有較多的磁碟陣列方式可選。一般伺服器都有內建可做到RAID 0與RAID 1,適合沒有太多硬碟配置需求的環境使用,另外有許多可選購的磁碟陣列卡,可達到RAID 0/1/5/6/10/50與60等磁碟陣列模式,另外還有些可做到非磁碟陣列模式,也就是每臺硬碟都是獨立的,這是磁碟容量最高的配置,但是卻是資料保護性最低的。
資料的保護,除了使用磁碟陣列保護既存的資料之外,未存入硬碟的資料也非常重要,因此有些伺服器另外在磁碟陣列卡上加裝記憶體,加大暫存空間的容量,而且,還加裝一顆電池,提供這張記憶體暫存資料時所需的電力。這樣的組合在伺服器產生問題,例如斷電,或是突然的當機時,可提供磁碟陣列卡記憶體內部的暫存資料,直到系統回復運作時,可再將這些資料寫入硬碟內。
在傳輸的速度上,SAS會比SATA快,但是近幾年,有一種新型態的儲存裝置可以提供更高速的吞吐能力: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SD)。這種新型態的磁碟,沒有以往傳統硬碟的物理機件,也就是沒有馬達,或是讀寫頭等構造,因此在資料的讀取速度上比傳統硬碟快許多。
固態硬碟對於大量資料讀寫需求的資料庫,可以提供比以往硬碟更高的效率,因此很適合證券或銀行等,有大量卻瑣碎的資料讀寫頻繁的環境。
1+1備援電源供應器
伺服器的運作,一般都是處於長時間運作的狀態,也就是機箱內所有元件都必須能禁得起長期運作的標準,而伺服器內部,運作時溫度最高的除了處理器、硬碟與記憶等元件之外,電源供應器也是必須注意散熱的元件之一。
電源供應器肩負著電壓轉換與穩定電壓的工作,在電力轉換的過程便會產生熱能,因此一般伺服器內的電源供應器,都有獨立的散熱風扇強制冷卻。不過電源供應器也會有發生故障的狀況,因此便有可1+1備援的電源供應器。這種電源供應器最大的特色,就是可在不停機的狀態下,直接抽出2臺電源供應器之中的其中一臺,而未卸除的那臺將會持續供應伺服器用電。因此許多機架式伺服器都採用這類設計,確保伺服器可以持續的運作,不過直立式伺服器或工作站,由於機箱的設計與個人電腦相當,因此一般都還是採用固定式的電源供應器。
熱抽換風扇
要讓長時間運作的伺服器不因溫度太高而產生當機的狀態,就需要風扇來冷卻,不過風扇也有可能在長時間的運作下而故障,因此支援熱抽換的風扇設計也出現在伺服器內部。
雖然僅是強制伺服器機箱內部空氣流動的風扇,但其實這些風扇還連接著許多感應器,可隨溫度調整風扇轉速,或是當機箱開啟時,便會強制高速運轉。
另外,當其中一個風扇故障,停止運轉時,有些伺服器在前方的資訊面板上就會顯示警示燈號,且其他風扇也會提高轉速彌補停止運作的部分。不過,與熱抽換的電源供應器一樣,這類型設計目前僅出現在機架式伺服器上,直立式伺服器或工作站並沒有這類型設計。
強化伺服器效能與穩定性的配件
磁碟陣列卡記憶體
許多廠商在磁碟陣列卡上,都可加裝記憶體與記憶體專用的電池,在系統發生狀況時,可將未寫入硬碟的資料暫存在記憶體中,並由電池提供電力保存資料。一般這類記憶體大小為256MB與512MB。
記憶體
記憶體的插槽數量,雖然受限於處理器的支援程度,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會因為主機板大小,或是機箱空間不同,而有所限制。
1+1備援電源供應器
可以1+1備援的電源供應器,主要的目的就是確保伺服器可以長時間運作,不會因為電源供應器故障而發生強迫關機的情況,不過目前僅見於機架式伺服器,一般直立式伺服器或工作站並沒有這種設計。
熱抽換風扇
許多機架式伺服器內部的風扇,都是可熱抽換的,而且還與許多感應器連結,可在不同狀態下調整風扇轉速。不過,直立式伺服器並沒有這樣的設計。
熱門新聞
2024-12-02
2024-11-29
2024-12-02
2024-12-03
2024-11-30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