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一向有種很怕被邊緣化的傾向,大學要念熱門科系,就業要投身熱門產業。

至於很熱門、很主流適不適合自己,很少細想。

十年前生物科技系所超熱門,現在的生技產業畢業生則是超難找工作。日前財星雜誌(Fortune)網站引述市調研究機構Canaccord Genuity的研究指稱,蘋果的iPhone手機獨占了智慧型手機市場91%的利潤(雖然市場占有率只有17.2%),手機二哥Samsung市占率23.9%,營業利益則是手機市場的14%。兩家公司合計的獲利率就已超過100%,原因是緊跟其後的智慧型手機公司,雖然也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像是HTC、Lenovo、SONY與微軟等都是虧損,黑莓與LG則是勉強損益兩平。

在多數人的心目中,手機產業不也是個「熱門產業」?臺灣投入這個產業的工程師們爆肝、乃至過勞死的事件也是時有所聞。我們不禁要問,一國之菁英,不眠不休投入的熱門產業,全球為何竟只有兩家公司賺錢?

有人或許會說,蘋果乃是極端特例,其他領域便未必如此。說所有的產業皆是這樣,或許太過誇大,但蘋果絕非唯一或最極端的例子,像在搜尋引擎領域,Google便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第一名以後的排名便不具實質意義。

這類的「贏家通吃」產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如果沒有辦法搶占產業的前幾名或甚至是首位,幾乎就只有退出市場一途,沒有中間地帶,也沒有「利基」市場。而在所謂的全球化與網路化的世界裡,這樣的市場只會越來越多。

但要成為市場領導者,需要很多條件,包括企業的資源、技術的實力、產業生態系的奧援、國家與語言的優勢,以及,好運氣,好時機。

這種策略上所需要的思維,後見之明看來都那樣簡單又明瞭,很多人搞不好還會嘲笑那些不自量力,死在沙灘上的二、三線挑戰者。

但我們若看看當下,有多少的父母,都還在建議甚至強迫自己的子女要讀熱門科系?有多少的企業,都還在宣稱要打造自有雲、自己的作業系統平臺,不管他們在主流市場的相對地位究竟是如何?

緊跟潮流、追隨主流,向來是臺灣人不太質疑、甚至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生態度與經營哲學。這種態度與哲學有時可能也很對,可以得到一些好處,特別是緊跟領導者的腳步還是有飯吃的時候。

臺灣的困境在於,這個世界已經改變了,有越來越多產業的追隨者是沒有飯吃的,你得自己開創一個產業、一個潮流,或是成為產業與潮流的領頭羊才有飯吃,但我們的腦袋,多半還是停留在「想辦法跟領導者一樣」的這種思維。但我們應該都不能理解,當最高目標只是和別人一樣,結果是絕對不會一樣的。

眼前有兩條路,我們該不該走人煙稀少的那一條呢?在我看來,那得看人多的路上,都是哪些人,人少的路上,你是否又能不畏人言,勇敢地走下去。

更重要的是,別再想當第二個蘋果了。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