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談到雲端服務,企業IT廠商總是會介紹他們的混合雲(Hybrid Cloud)架構,而在儲存應用的領域,幾家主要廠商也都開始發展和推出相關的解決方案,然而,到底有多少種類型,不同產品與雲端服務互動方式的差異,一直是我們很大的疑問。而在這期由我們的技術主筆張明德所撰寫的990期封面故事〈新世代混合雲儲存的興起〉當中,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首先,我們將現在的混合雲儲存,分為一般型和整合型。前者的技術門檻較低,甚至許多小型NAS產品都能提供類似的架構,只能從應用程式與檔案的層級來進行存取,而後者能讓儲存系統平臺在本地端與雲端之間,直接互通,因此,在底層的儲存區層級,兩端也能相互存取資料。

而在整合型混合雲裡面,我們進一步區分為兩種應用形式:「延伸儲存空間」和「延伸儲存節點」,分別提供雲端分層儲存與雲端儲存陣列的形態。

而最後,我們認為,如果基於整合型混合雲的作法能夠繼續順利發展下去,未來將促使企業儲存應用進一步跨入多雲架構。

關於這樣的發展態勢,到了今年已經非常明顯。最早投入相關的產品技術布局,而且持續至今的廠商,當以NetApp為首,他們擁有最完整的混合雲儲存解決方案,而且,也支援多雲架構,不只是和當前三大公有雲業者展開合作,而是已經到了實際推出相關服務的階段,而非紙上談兵。事實上,許多儲存廠商號稱能提供最大的選擇彈性,但細究之下,我們會發現僅限於特定層級的混合,想要統合管理橫跨雲端與本地端的儲存資源,也可能需費上不少功夫。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廠商是Pure Storage,他們不僅靠全快閃儲存陣列躍上檯面,近期也積極布局軟體定義儲存與雲端服務的整合應用,例如,去年6月發布的Purity CloudSnap,今年11月宣布推出的Cloud Block Store for AWS,也已進入公開Beta測試階段。

巧合的是,他們以「Pure Storage Cloud Data Services」來稱呼這樣的雲端儲存服務系列,但NetApp在稍早就採用了類似的名稱,以「NetApp Cloud Data Services」來突顯側重公有雲層面的混合雲儲存解決方案,而提供的應用服務陣容、類型與部署方式,也更為豐富而完備,他們還設立了專屬入口網站NetApp Cloud Central(https://cloud.netapp.com),來統籌所有相關產品資訊。

而在這次探詢企業混合雲儲存服務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HPE也有解決方案,但在之前,我們完全不知道該公司能支援這類架構的部署。原來,他們去年併購Nimble Storage之後,也同時取得了混合雲儲存-雲端儲存陣列的入場券,該公司旗下有一套Cloud Volumes的解決方案,正是基於設置在獨立機房的Nimble Storage儲存陣列設備,然後透過高速網路直接連結公有雲環境的方式,讓公有雲服務環境的虛擬機器能夠存取。

就建置架構來看,它跟NetApp這兩年推出的雲端原生檔案服務NetApp Cloud Volumes並不相同(雖然名稱很像),反而比較接近NetApp Private Storage for Cloud(NPS),運作上,NetApp儲存設備也是設置在Equinix機房,再以專屬線路直接連到公有雲服務業者的環境。

反觀國內業者,在先前一波的全快閃儲存陣列與軟體定義儲存的風潮下,能夠繼續回應此種市場挑戰的已經不多,接下來,能否與大型公有雲服務進一步接軌,提供整合型的混合雲儲存環境,恐怕會是更艱難的挑戰,因為這牽涉到更多條件的配合,而非只是單靠本身的技術研發能力,臺灣儲存系統廠商所要面對的局面,不只是外商的競爭,還有其他廠商與公有雲業者的密切合作。面對這樣的局面,國內儲存廠商該如何自處?生存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