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種COVID-19疫苗了嗎?最近在臉書上,頻頻看到許多人分享疫苗接種後的種種經歷,儼然出現了一股個人疫苗書寫的風氣。但你知道,疫苗從飛機運送到臺灣落地,通過檢驗封緘,一路層層保護,送達醫護人員手上來施打,全程得靠專屬的低溫冷鏈配送。為了避免運送過程出狀況,保存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只要有一個保存箱出現溫度異常,疫苗接種就會少打一千人。

如何做到每一瓶疫苗都不能浪費,IT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甚至可以說,IT就是臺灣所有COVID-19疫苗運送過程的守護者。故事得從臺灣第一批疫苗完成檢驗封緘,展開配送的那一天開始說起。

3月19日凌晨12點15分,第一輛載著臺灣首批COVID-19疫苗的配送車,從桃園倉庫出發,要運往臺東,讓當地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施打。裕利醫藥資訊處處長費而隱帶著IT團隊,和物流作業團隊一起,專注的盯著儀表板上的數據,監看冷鏈配送全程的溫度變化,從出貨後,到達目的地前,每3分鐘就會更新,一有狀況,都可以隨時介入處理。一整天下來,裕利一共出動60輛物流車,順利完成任務,一瓶都沒有失溫,順利配送到全臺50多間醫療院所。

不只是這一批,臺灣所有COVID-19疫苗配送,從送貨飛機在臺灣落地後,開始入庫、食藥署檢驗作業、上架、低溫儲存、檢貨、出貨到配送,全部都由這家百年老字號的跨國醫藥物流服務商接手,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家有能力依據不同疫苗保存溫度要求,提供冷鏈運送的物流業者。

雖然過去運送過上千萬劑各類疫苗,但是為了這次COVID-19疫苗,目標要做到一劑都不浪費,裕利格外講究,不只結合IoT技術來監控溫度,還打造了新的COVID-19疫苗冷鏈物流系統。

一般常見的疫苗運送方式,貨車會對車廂內的溫度進行監測,也會在儲存疫苗的每一個保存箱中,放入溫度監視片,來監控每一箱疫苗的保存溫度,一旦運送過程溫度超過警戒範圍,監視片就會變色。等到貨車到達目的地,司機交貨時會從保冷箱取出監視片,交給接貨的醫事人員驗收,確認顏色沒有改變才簽收,這代表了溫度正常,沒有影響到疫苗品質。

可是這種作法有個問題,保冷箱若在運送過程出現溫度變化,但沒有反映在車廂溫度上,司機當下就無法察覺,要等到交貨時才發現,可是這時發現為時已晚,這一箱溫度異常的疫苗得直接報廢,不能施打。若以第一批疫苗每個保冷箱可以裝10盒疫苗來計算,一盒10支,一支10劑,一箱損失就等於浪費了約一千劑的用量,等於疫苗接種會少打了一千人。

裕利改用新作法,在每個疫苗保冷箱裝上藍牙溫度計,可以每分鐘量測到箱內溫度,透過藍牙與車上的工業級4G閘道器連線。4G閘道器接收到藍牙分享的溫度數據之後,再利用行動網路回傳到後端系統上,再結合車上GPS,裕利可以知道每一輛車在每一趟配送過程的全程溫度變化,直接在COVID-19疫苗冷鏈物流系統的儀表板上一覽無遺,每3分鐘就會更新疫苗溫度的最新資訊。

圖片來源/裕利醫藥

甚至,一旦某一個保存箱的溫度超過警戒值,還會自動透過Line發布溫度異常通報,運送的司機也能馬上得知,趕快停車來補救,避免造成失溫的影響。第一批疫苗配送,裕利一共部署近200支藍牙溫度計,配置到60輛物流車。

當然不止這一批,至今超過7百萬劑疫苗的運送都是如此,借助IT技術,層層監控和保護之下來運送。這正是我們這一期的封面故事「COVID-19疫苗冷鏈運輸大作戰」,也是裕利在臺疫苗冷鏈幕後機制首度大公開。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