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四大奇書的《三國演義》第一回,開頭提到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而在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更是一再見證這幾句話不斷上演。
以企業儲存系統而言,相信我們的技術主筆張明德應該會很有感觸,因為在過去這十幾年來,我們經歷了好幾波系統核心的變革,儲存設備的處理器從廠商開發的專屬晶片,後續改為通用處理器平臺來統籌全局,從Atom、Xeon D到Xeon Scalable,如今又面臨新的典範移轉,出現以處理器搭配DPU/SmartNIC/IPU這類加速運算的作法,似乎又有回到專屬晶片架構的可能性。
回顧過去,今日的軟體與硬體工程的提升幅度之巨大,已到達難以想像的地步,正如過去許多專家的預期,IT的發展確實走向高度整合、標準化、動態化、最佳化的道路上,軟體的價值也在硬體的效能增長與生產成本降低等因素之下,持續發揮,不過,有一些問題的思考,仍然沒有標準答案,那就是該用現成的產品與技術?還是自己親自去打造解決方案?
關於這方面的觀點,在我們的《程式人》專欄裡面,很多年前就提出很重要的思考要點,大家有空不妨重新再閱讀,像是〈軟體設計就是取捨之道〉、〈具再利用性的設計,將強化生產力〉、〈「懶」出生產力是程式人很重要的美德〉,以及〈打造輪子的樂趣〉,或許我們可以想想面對有些狀況的發生,是否有不同解決方案。
而在1081期的封面故事裡面,我們在探討Arm架構如何走上公有雲服務的過程中,恰巧也從不同廠商的採用方式,看到這兩種模式。
若以2022年上半的此刻來看,大多數公有雲業者採用Arm架構處理器的作法,是基於Ampere Computing公司的Altra處理器平臺,來建置相關的基礎架構環境,市面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伺服器廠商,推出可搭配Ampere Altra的機型,例如,長期耕耘Arm伺服器領域的技嘉科技(我們去年曾介紹他們推出的兩款產品)。
最近有更多廠商宣布與Ampere Computing公司合作,加入供應Arm伺服器產品的行列。例如,在該公司5月公布策略與產品發展藍圖的影片中,我們看到Supermicro、DDN來站臺,而在他們網站公告的Ampere Systems產品資料庫中,我們看到緯穎科技、Supermicro、凌華科技、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浪潮,都列出基於他們參考平臺而成的產品機型,或是相關開發平臺。
除了搭配現成的處理器,有的公有雲業者在幾年前就決定「自己造輪」,而這個廠商就是公有雲市場的龍頭廠商AWS。
得知他們自行設計Arm架構處理器,或許很多人會以「有錢就是任性」,來猜測這麼做的動機,不過,隨著這幾年來我們持續追蹤觀察該公司的技術架構發展演變,其實並非如此,甚至越來越了解到他們算盤打得很精,很清楚這個「重新造輪」會替公司帶來更高的基礎架構設計自主權,他們可以主導相關技術變革的步調,不會完全受限於晶片廠商的產品開發與上市時程。
關於自行設計晶片,在去年的封面故事《AWS 2022新戰略》當中,我曾經以「自己設計多種晶片,展現實質成效」、「兼具省錢與高效,創造雙贏局面」為題,整理AWS在2021年之前的多種運算晶片發展歷程,以及用於自家雲端服務可能產生的業務成效,當時對於他們公開說出的各種考量、規畫與實踐力,印象很深刻,但對於這一年底發表的Graviton3處理器,我仍持保留態度,想等到這顆處理器與搭配的執行個體服務上市,再來深入探討。
而在5月底,他們終於正式發布上市的消息,在AWS副總裁暨傑出工程師的James Hamilton介紹之下,終於證實Graviton3處理器採用Arm Neoverse V1平臺,但我不能理解:為何一臺伺服器裡面,會是3顆Graviton3處理器搭配Nitro Card……
抱持這個疑點,我重看去年AWS年度用戶大會的主題演講畫面,赫然發現AWS公用運算資深副總裁Peter DeSantis介紹Graviton3時,背後的伺服器機箱內部配置畫面似乎怪怪的,但又說不上來,只覺得為何裡面有3個處理器插槽很特別……,這時才突然想到這兩者是同一件事!
我赫然發現他們居然創造了一臺1U的3路伺服器,而且還用來營運實際的雲端服務工作負載!綜觀伺服器的發展,此舉大大顛覆了所有IT人員的刻板印象。如果不是AWS堅持要自己設計伺服器晶片,恐怕沒人能想到伺服器可以居然能這樣設計,而且還很有用。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