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前兩年疫情大爆發,如今全球面臨民生經濟層面的重大危機,先前就有塞港缺櫃的物流供應、晶片生產製造短缺等問題,今年初爆發的烏克蘭戰爭則是近期的導火線,後續各國制裁發動戰爭的俄羅斯,又引發更大規模的糧食與能源危機,導致物價飆漲的現象,種種狀況似乎很難在短期之內改善,節省開銷、但又要兼顧經濟成長動能,恐怕會是世界各國都必須正視的新常態。

然而,好不容易眾人盼到經濟重新復甦的契機,在因應業務轉型的壓力之餘,還必須承受高物價帶來的更大成本支出,無論是企業、團體或是個人,如何打理生計都將是更嚴峻的挑戰。

此時,除了透過人、流程來進行節約,我們也能善用科技來幫忙。近幾年來,隨著各種技術應用的進步,使得硬體製造與用戶取得成本大幅下滑,多數人對於科技最習以為常的部分是「開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開拓前所未有的新商機,而對於標準化的產品,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能獲得性能更強、費用又能負荷的新選擇,因此,創造出過去的科技經濟榮景。

其實,「節流」也是技術發展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面向,以資訊科技領域而言,達到「以少作多(Do more with less)」的效果,向來是廠商產品與專家們的看家本領。

事實上,很多資深的IT工作者對於這樣的局勢並不陌生,因為都曾經歷運算、儲存、網路資源極度短缺、效能相當有限的時代,而必須透過更有效率的程式碼、軟體、系統架構,以滿足與實現各種工作負載的執行需求。如今整體環境發展的鐘擺,若重新回歸到資源有限、取得成本大幅增加的狀態,其實也並非壞事,或許能夠讓所有人重新檢視與調整當前的使用方式,正視最佳化設計與管理的必要性,而非因成本低廉就毫無顧忌地揮霍,產生許多虛耗卻渾然不覺。

如何提升IT資源使用效率?以應用程式而言,過往為了快速因應業務變化需求,強化軟體開發的生產力與快速上線部署成重點,但程式碼、處理流程的設計是否能達到更好的效率,可能無暇顧及,然而,現在或許到了積極改變的時刻。這讓我想到最近讀到有人在網路上翻譯了一篇部落格文章,探討程式碼過度膨脹議題,引發迴響,顯然有類似看法的人頗多,而在當前這個重新審視資源調度與配置的時刻,應用程式最佳化有望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關於資料儲存效率,目前所要考慮的面向可能與應用程式不同,早期可粗略區分為結構化資料與非結構資料,著重的對象主要是關聯式資料庫、資料倉儲、檔案與資料夾,這些資料所處的位置也集中在企業內部網路環境,然而,企業接連迎來大數據、資料科學、人工智慧風潮,各種新興的資料儲存庫、資料處理與分析軟體陸續崛起,而在雲端服務、邊緣運算等環境當中,也需要儲存與處理大量資料,而如此龐大、分散的資料也都被視為「新石油」,企業亟欲吸納進來,無法輕易割捨,而這也不斷加重資料儲存與處理的負擔。

根據市調機構IDC去年3月發布的分析統計數據,單是2020年,新增或複製的資料量就多達64.2 ZB,他們認為接下來5年新增資料量將增加2倍以上。而在成長最快的資料類型上,他們認為是物聯網相關數據(已排除視訊監控攝影機擷取的資料),其次是社交媒體的資料;而在雲端服務環境中,資料儲存(store)成長速度高於資料新增(create),而在邊緣運算環境新增資料的成長速度,已經快趕上在雲端服務新增資料的成長速度。

資料量處於暴增的態勢既然已處於難以逆轉的常態,但我們仍應設法運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儲存與處理資料,減緩儲存空間的用量成長速度,進而降低整體儲存層面的成本。

我們在1088期製作的封面故事《備份應用的資料減量革命》提到的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就是一種維持資料可用又能提升空間使用效率的作法,關鍵仍在於運算能力與演算法的持續進步,促使這種方式得以減輕儲存容量的需求。讓人期待的是,這種減法原則的運用應該不限於資料儲存,或許其他領域也可以借鏡。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