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商業競爭領域,趨吉避凶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大家無不渴求能擁有最多、最大的機會,卻又期盼盡量不要遭遇風險,若無法躲避,總希望能安然度過。就實際的狀況而言,我們可能更常感受到這其實是一體兩面,於是有「危機就是轉機」、「富貴險中求」這類說法。

根據Simplicable Guide網站的解釋,機會是未來會有所得的潛在可能性,風險是未來會有損失的潛在可能性,因此,在決策制定、策略形成、管理等層面,均扮演重要角色。

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雖然烏克蘭戰爭、臺海危機、全球通膨等多種不利市場的因素,仍籠罩在前,但經過這三年來的緊縮與壓抑,早已擋不住亟欲外出探險的情緒,期盼大展長才,而2022年下半以來,也陸續出現員工出走、企業裁員等狀況,雖然令人擔心失業率大增、經濟下滑,相對地,也有可能帶動創業潮,為產業增添新的可能性。

無論是企業推動數位轉型,或是自己找一群志同道合之士創業,都是希望能以各種創新手段,來獲取更多商機,然而,大家可能最擔心的還是失敗的風險,於是,這需要有強大的高層支持,以及說服足夠的金主作為靠山,才能在嘗試各種作法的過程當中,找到符合理想目標、市場價值,以及最適合本身發展的產品與服務。

關於創業、商機這方面的話題,有很多專家可提供建議,負責推動的人也有其特殊性,相較之下,風險管理則是所有人都會面臨到的功課,不論是守成或開拓,我們總是身處在一個多變的環境,若缺乏這樣的概念而貿然行事,有很大的機率會得不償失,與其到時候怨天怨地怨自己,不如自己設法學會管理風險。

然而,想要做好風險管理,首先要認識風險。以資安領域而言,若是iThome資安日報長期讀者,可能會發現惡意軟體、駭客所能滲透的部分,經常超乎大家想像,攻擊手法不斷推陳出新之餘,也會彼此爭相模仿、合作,而且,任何疏於管控、防範的單一或多個環節,都有可能成為阿奇里斯之腱。

就以1月30日網路共享汽車業者iRent傳出資料外洩疑雲為例,根據國外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報導,因為他們所用的資料庫系統並未啟用密碼保護,再加上這系統使用固定的公共IP位址,因此,只要透過網路掃描,找出位於網際網路且使用特定通訊埠或通訊協定的資料庫系統,就可能得知IP位址,再加上並未搭配密碼驗證存取方式,使得這個資料庫形同在網際網路「裸奔」,他人可存取裡面儲存的客戶資料。

而稍早農曆春節期間,永豐銀行信用卡傳出24位客戶盜刷事故,6日內進行76筆交易,交易金額約110萬元,經初步調查,原因可能是進行3D驗證程序時,動態密碼同時寄送至客戶手機與電子郵件信箱,而歹徒可能是從電子郵件當中擷取動態密碼,而這些客戶被盜刷的交易均是在國外網路商店購買遊戲點數,而且是分散在三十多家商店,信用卡究竟如何被盜用,仍需要進一步釐清。

以上述兩個例子而言,一個是相對年輕的公司,隸屬於汽車廠商集團,另一個是成立超過30年,且屬於法規高度監管的金融業,他們都在努力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此而使用IT技術或安全性強度較高的身分驗證,這沒有錯,然而,我們都知道機會稍縱即逝、要及時把握,卻可能忘了風險態勢本身也是持續轉變的,過去從沒發生過重大問題的系統組態,隨著網路環境、服務型態、系統與資料存取方式的種種變遷,而導致各種危害資安的條件逐漸成立,但負責後續維運的人員可能並沒有重新檢視這些狀況,最終被有心人士發現可乘之機,釀成大禍。

因此,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防守端如果沒做好風險管理,未及早補救缺失,其實就是在幫攻擊者製造有利可圖的機會。而這樣純屬人為造成的狀況,真的是大家完全無法考量到嗎?不為也,非不能也。若以此看待其他足以影響全球的重大事故,也是類似的,諸如劇烈氣候變遷、區域戰爭,大多都是人類的活動所造成的,要緩解這些災患、避免其惡化,需要大家的重視與投入實際行動,而且,能否改善已關乎全人類的利益,甚至是未來能否繼續生存的重大關鍵。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