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電腦系統的日漸成熟與穩定,若不是這幾年來透過加密方式綁架檔案的勒索軟體肆虐,恐怕越來越少人會注意到資料備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而對於企業而言,因為許多應用系統與網路儲存空間處於多人共用的狀態下,平時對於資料備份這方面的需求與意識,都是相當明確的,每家公司或許不會要求每一臺電腦都要做,但至少對於重要的伺服器、應用系統、儲存設備,或是個人電腦,應該都會實施定期的備份作業,以防出現各種意外而導致料遺失或損毀。

這些都是在公司內部網路環境進行的工作,然而,正逢企業擴大IT應用上雲的比例日漸增加,由於其IT架構與操作方式的差異,IT人員需要一些時間了解、適應這樣的變化,並調整既有維運管理方式,再加上雲端服務具有相對較理想的規模延展性,以及服務可用性,導致大家不自覺地忽視了資料備份的必要性。

目前企業上雲的比例有多高?根據PwC最近公布的2023雲端業務調查結果,運用雲來提供IT服務的公司(Cloud-powered companies)占了一半,若單看IT營運作業搬移到雲端服務,或是推動相關的遷移、架構現代化、雲端原生的用法時,透過雲端服務來進行這些工作的公司,比例分別是68%、70%,而採用其他方式的公司比例為35%、34%;而在推動整個企業的轉型時,透過雲端服務來進行這些工作的公司比例略高,增加到77%,採用其他方式的公司比例也呈現略高的狀態,可達到48%。

就資料量而言,放在公有雲環境的資料量有多大?根據新創儲存廠商Wasabi委託市場研究機構Vanson Bourne的近期調查,平均而言,2024年全球有多達43%的資料存放在公有雲環境。

不過,這當中也面臨IT資源優先度彼此排擠的挑戰。例如,有51%企業表示,上雲是為了支援ERP、CRM關鍵業務應用系統,38%與41%的企業將公有雲用於備份與歸檔儲存庫的比例;關於增加公有雲儲存支出的因素上,有56%的企業是用在基礎架構遷移,也就是IT層面的計畫,有45%用於數位轉型這類業務計畫,至於備份與災難復原這類資料保護計畫的比例則是排名第三,比例為44%。

若單就企業採用雲端備份服務(Cloud-powered backup),以及雲端災難復原服務(Cloud-powered disaster recovery)而言,在未來這幾年仍有增長的空間。

根據備份軟體廠商Veeam公布的Data Protection Trends Report 2023調查報告來看,採用雲端服務的比例目前上看8成,而運用自行維運管理的系統或多個資料中心的比例,可能減至2成。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雲端服務環境資料保護成效的認知上,目前也存在著某種迷思,使得用戶誤以為不需要進行資料備份作業。

例如,在Veeam另一份Cloud Protection Trends for 2023調查報告提到,對於雲端業者代管的檔案共用服務與資料庫服務,認為其具備高耐用度或不需要備份的企業比例,分別是34%與15%。事實上,IT服務本身的高可用性確保,以及資料能否妥善保存,兩者雖然有些地方彼此相依,但不能混為一談。

要確保IT系統或服務快速恢復正常運作的方式,與促使資料內容快速復原的方式並不相同,前者著重的是整體韌性,或許能夠連同所儲存的資料一起復原,後者聚焦在能否正常存取原本儲存的資料,可能需要就地或至其他位置進行全部或局部的內容復原。

簡而言之,備份資料這項工作仍須持續落實,不能因為許多系統與資料上雲是趨勢,以及公有雲環境具備極高的服務可用性,就天真地認為能獲得萬無一失的擔保。

身為租戶的我們,必須務實看待並了解自身應負起的責任,並且主動、積極採取應有的各種防護與備援機制,才能有效因應與管理風險,以免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