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產品,都會需要「規格」(Specification,簡稱spec)。競爭,除了產品品質之外,規格也是一項重要條件,當前在中國簡稱「性價比」(性能與價格的比率),性能好(也就是規格高)、售價低的產品是大家最喜歡的。平均每一項功能要花的錢越少,理論上性價比就越高,應該會賣得越好。所以是不是我們在設計產品時,要做最完整的Full Spec,讓消費者不得不心動?
這需要從市場特性來分析起,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知道自己「想買什麼」,沒用到的功能其實再多也沒有用,因此在這種市場上,所謂的Full Spec指的是80%最常用功能的集合。尚在起飛的開發中國家市場,消費者心裏想的是便宜又大碗,所以會用除法來看每項功能的價格,也會去比較一些不是很常用到的功能,就好能一次買到最多功能。在這種市場上,Full Spec指的是120%或更多使用者功能,就算非常少用到的也算。
成熟的市場重視品質,只要把最主要的功能做到最好,就可以抵銷缺少其他次要功能的疑慮;但開發中國家市場反而思考的是功能的數量,品質只求穩定,甚至偶而出些毛病也沒有關係。
設計產品最難的事情是,決定哪些功能是殺手級,必須要被放進優先設計的群組,哪些是消費者不用的,要放在次級的群組,還有哪些是重點行銷功能。在公司裡面,PM產品經理就需要擔負起這個角色,定義並且催生產品。從前我們製作產品都是拿大廠的產品規格來抄,有些不太急迫必須的功能就減少,這樣子可以加快上市時間,還可以壓低一點點成本。不過中國更厲害,所謂「拿來主義」就是山寨的基礎精神──大搖大擺地抄就是了,反正以前西方人也偷我們的造紙、製絲、燒瓷的技術啊!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公司開始思考如何差異化形成「價值」,以爭取到短暫時間的領先。
所以我們先定義,特定市場能夠開始銷售的規格,就稱為銷售規格,例如一個滑鼠,只要有USB、尺寸夠小,就可以在市場上賣。至於USB是1.1還是2.0,並不影響核心功能,所以就不算是銷售規格涵蓋的範圍。這樣子對於一個產品經理而言就簡單了一些,可以先從想像自己是消費者,列出很多需要的功能,然後多問幾個人,找一些市面上類似或者競爭對手的產品,就可以拼湊出「大家都有」的規格,這就已經需要很大的力氣了。一家公司的銷售規格可能永遠都達不到Full Spec,因為沒有必要去追逐枝微末節的地方,也有可能因為市場成熟了、Full Spec簡化刪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需求,因此跟銷售規格相同了。不過在多家公司競爭的情況下,扣除花俏功能,誰最先達到消費者真正需求功能的最大集合,誰就有機會主宰長尾效應成為最後贏家。
所以,如果公司追求長遠的競爭,必須要持續努力將普羅大眾需求的規格做到完整,這樣可以讓消費族群的涵蓋率達到最高,性價比也逼近最佳。如果公司希望短時間內獲得收入,那就在階段性過程中導入行銷的訴求,每個階段主打的都是行銷訴求,整個功能不一定要做到完整,因為來買的人都是受到行銷訴求吸引,其他的功能並不絕對重要。當前我們在制定規格時,往往沒有弄清楚公司的能力是在哪個產品生命周期階段,以及公司能否撐到長尾效應出現,便按照規畫者個人的喜好與品味下去設計,風險其實很大。一個有經驗的學長就說:「有些公司就只能做中規中矩的設計,有些公司則可以做前衛的設計,但是弄錯了自己的能力,就只會做票房毒藥的設計。」
品牌與規格有沒有關係?這不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或許大家想像不到,但實際上品牌的建立全都在於「細節的關注」:規格、包裝、品質……等等。例如iPod最夯的規格一開始是內建超大容量的硬碟;但是當消費族群增加之後,真正的殺手級規格是iTune線上音樂購買。足夠深入的規格意涵,才有辦法造就真正的門檻與品牌。但是因為消費者對於品牌都會有期望,期望這個品牌能滿足他們絕大多數的基本功能之後,再來才是殺手功能。所以iPod並不是花俏而已,也很實用。想要競爭,想要脫穎而出,就要比別人做更多,想更多。
過去我們常常被RD質疑:做那麼多功能哪時候可以收斂?哪時候可以開始賣錢?這些功能真的是消費者要的嗎?消費者其實是決定規格的重要推手,所以透過與消費者直接互動,或者比較市場熱銷產品的規格,我們就可以知道該如何決定當前RD工作的先後次序,否則有可能因為做不完而錯失市場機會,或者做不夠造成滯銷。
Full Spec的達成,通常都是藉由先把符合銷售規格的產品上市,然後再以有節奏的方式改進,讓通路與客戶適應這個節奏,他們就會在下一次推出新功能時就先在那邊等待了。但是如果我們想的是一步到位做到好,除了挖別人的團隊來奠基之外,最好是三思而後行,因為這有可能演變成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30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