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月前,我的一位朋友寫了一篇關於比爾蓋茲的文章。該文提到,賈伯斯是現在的當紅炸子雞,在很多地方都遠勝過蓋茲,但是蓋茲在慈善事業上的成就,就把賈伯斯比下去了。
此話自然不假,蓋茲在慈善上的捐贈達數百億美元,自己捐還不夠,還拉了他的好友巴菲特共襄盛舉,光這兩位加起來的慈善事業,舉世不可能有出其右者。
但是如果我們回顧賈伯斯的一生,以及他所主導的蘋果企業史,會發現這不是一件令人驚訝之事。蘋果1976年創業至今的35年間,它當然推出不止一種產品,但是努力要打造一個軟硬體完美結合的產品的目標,則是從未改變或偏移過。你不會懷疑蘋果究竟是一家軟體公司、網路公司、還是娛樂公司(在這個時代,這種事經常發生在其他公司身上),你也不會在蘋果的產品當中,看到不那麼蘋果的元素。科技業的眾聲喧嘩都無法移轉賈伯斯目光的焦點,慈善事業自然殆無可能成為賈伯斯人生關注的重心。
這事說來簡單,但在科技產業其實很難。因為科技產業的競爭者眾、科技動態變遷快速,讓身在其中的人很難看清正確的前進方向,最安全的作法就是多方下注。同樣是三十多年歷史的微軟(比蘋果早一年成立),雖然我們最記得的微軟產品依然是視窗作業系統系列,但是實際上微軟轉投資或是併購的企業林林總總,從電視、電訊、網路、遊戲機、到鍵盤等等,幾乎產業匯流的範圍有多大,微軟的足跡就會出現在那裡。早期的Google也曾經被盛讚是一家單純而專注的公司,就靠那一行搜尋輸入鍵,囊括了全球搜尋市場的大半江山。但是現在的Google,其包山包海的程度,恐怕也已不在微軟之下。
蘋果有併購、也有轉投資(過去10年,賈伯斯執掌的蘋果併購花的錢不到10億美元,跟其他科技龍頭公司相比,這樣的數字只是零頭),但是它併購或轉投資的,幾乎全是有助於蘋果開發其核心產品的技術或公司,而不是為了跨入另外一個領域。策略這樣專注,這樣簡單,而且還維持了這麼長一段時間,在科技產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我們也不需要過度美化這樣的策略。這樣的策略也曾經讓蘋果跌跌撞撞,幾度幾乎要掩沒在科技產業的巨浪。這樣的策略也無可習,因為只有執著到近乎偏執的人,才有辦法執行這樣的策略,而偏執,是天生的。
美國的彭博新聞分析,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可能會以併購作為主要的成長策略,我們也只有從認識賈伯斯與蘋果過去的選擇是如何的「從一而終」,才能理解未來的蘋果如果大舉併購所代表的意義。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能否維持這幾年的榮景猶未可知,但是未來的蘋果,已不再可能是過去的蘋果:一個看待產品的重要性更勝於企業的成長、而且數十年如一日的蘋果,只有賈伯斯能做得到。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