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夏,天氣漸轉晴,人心卻蒙著一片掃不去的陰。對臺灣人而言,這是個難捱的季節──無論油價、電價或民生物價,皆在這當口無情飛漲;證所稅朝令夕改,鬧得人心惶惶,臺股慘遭凌遲;中、韓等亞洲新興國家薪資不斷增長,臺灣望塵莫及;迎接全球經濟衰退與通膨壓力,臺灣卻似唯恐不及。
面對四起的民怨,剛辦完連任大典的馬總統總是身段柔軟地道歉。可惜九十度的鞠躬,並不會帶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而是敬禮之後直起身來,一切又回到原點。管他藍綠,誰出來選舉,嬴,百姓苦!輸,也是百姓苦!曾遭批評作風優柔的領袖,這回竟祭出斬刈殺伐的魄力,明知百姓背負沉重的生活壓力,仍堅持推動漲價政令,叫人不禁想說:奇怪耶你!
然而,高學歷、高道德標準的領導人,一反常態地展現強硬,肯定有他的理由。據說,那個理由,叫做「公平正義」。
因為選舉期間刻意讓油電凍漲、因為選完了就該把定價機制還給市場、因為臺電明明壟斷全臺供電卻經營不善養肥貓囤呆帳、因為核四蓋一半喊卡賠給外國廠商太多銀兩……。所以人民得為以上諸事付出代價。此項近乎懲罰性的義務,官員們理直氣壯地稱之為「使用者付費」。
讓百姓越過越苦的施政方針,當真符合「公平正義」嗎?
我們寧願相信也樂意肯定馬總統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但顯然能源與物價的上漲,並非發揮公平正義的理想舞臺。所謂「公平」,指的是大家擁有平等的權利;「正義」則是在面臨大大小小決策時,能做出正確選擇。活在廿一世紀,欲達上述兩種境界,資訊科技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拿今年備受爭議的證所稅法案來說,民眾只知有藍營版、綠營版、政院版、立院版……五、六種版本莫衷一是,某些還一日數變,加乘起來多不勝數,但其中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納稅人無從獲悉更無從評論,宛然刀俎上的魚肉,默默任政客宰割。模糊的決策機制,對人民何曾公平?最終敲定的版本,是否具有正義性,人民心中也難免存疑。
因此,我們需要資訊科技。
自從網路蔓延、部落格盛行,從前遙不可及的偶像明星,如今都能在臉書、微博輕易找到,甚至和他們直接互動。相較於「販售夢想」的演藝界,「為民服務」的政治人物更該縮短跟大眾的距離,透過資訊科技賦予全民「知」的權利,公開政策內容、部會營運狀況,提供民眾所需服務,建置民意交流平臺,從民間徵詢專業意見並有智慧地採納,讓民眾有機會參與政策的評估、擬定。一言以蔽之,即是構築更成熟的「電子化政府」(e-government)。
近年來,「電子化政府」已成民主國家競相跟進的趨勢。且看學者對「電子化政府」的定義:「藉資訊科技之力,成為更有效率、透明公開、快速回應社會所需與提倡高度民主參與的政府。」「將政府與多方利害關係人的互動重新定義與設計,以創造價值。利害關係人包括:公民、企業、社會組織、其他政府機關與公務人員等。」
馬總統任臺北市長時,催生了〈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呼籲民眾「少用馬路、多用網路」,在家用滑鼠申辦市政業務,不僅省時方便,亦收節能省碳之利。傲人政績,讓臺北榮登美國《連線》雜誌評比亞太第一、全球第八的資訊科技發展潛力城市。
當初做得到的,今天理應做得更好。馬總統大可不必聚焦於漲價和課稅議題,惹民眾的氣,而是打造〈臺灣政府全球資訊網〉,促進政府資訊透明化,鼓勵全民更深地投入社會發展,萌生與政府「同甘共苦」的革命情感,進而更認同政府頒布的法令。唯有資訊透明,才是真正的公平;有多方資訊為參考,也才能做出客觀、正義的決定。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