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往臺大的路上,電臺播著王菲的〈紅豆〉:「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金獎詞人林夕的文字,不只形容愛情貼切,一句「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也充分反映了現今世代不變的趨勢──變。

文化在變、人心在變,就連颱風天該不該放假,都是一日數變。

傳播科技的進步,縮減了資訊的不對稱,人與人之間的二三事,越來越無可隱瞞,生活中的大小事,選擇也越來越多,使得我們的環境和心境益發動盪。曾幾何時,我們無法再以「不變」來應萬變,而是得「跟著變」甚至「變得更快」,才有辦法應付外界瞬息萬變的刺激和挑戰。世界充滿了詭雷,隨時會爆裂;為了不踩到雷,我們走得步步驚心。

然而,我們必須經常自問:每一次的每一個決定,究竟是隨機應變,還是隨波逐流?是應變,還是善變?

且看六月份造成嚴重淹水的暴雨和欲來又止的泰利颱風。六月十二日,暴雨滂沱,早上十點才來的放假令,叫一早便冒雨就定崗位的民眾措手不及。為避免類似事件重演,馬總統要求,停班課訊息須提早發放。一周後,泰利颱風形成,風雨不若想像中大,反倒是停班課決策鬧得滿城風雨。晚間十點多,臺中、彰化、嘉義地區先說「正常」,未料十一點,又改口放假。不少早早入睡、隔天起床沒看新聞的家長,送孩子去學校,發現白走一遭。苗栗則到中午才宣布放假,家長又得衝去接回孩子。

有人怪氣象局預測不準,有人怪官員缺乏魄力、政策變變變。事實上,天象本就詭譎多端、瞬息萬變,沒有哪一套系統能百分之百掌握。重點是:風雨來襲的時候,應用系統的人,能否用智慧和魄力來應變?

再拿今年臺灣人的切膚之痛──油價來說:政府堅持油價一次漲足,導致民生物價跟著上揚,一場漲價行動醞釀了半天,國際油價走勢偏與臺灣「專家」看法背道而馳,各國都跌、只有臺灣要漲。於是鐵令才剛頒布,旋即上演連十周調降的烏龍戲碼。面對民眾的撻伐,政府的說詞竟然是:「世事難料,跌破專家眼鏡」。走到這一步,饒是油價調降,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卻已是萬夫莫當。

時間繼續往回推,年初將臺股指數凌遲得體無完膚的最大禍首,非證所稅莫屬。馬總統認為,課徵證所稅是公平正義的表現,責成財長執行聖諭。但證所稅到底該不該課、要怎麼課,各路人馬各說各話,有府院版、政院版、藍營版、綠營版……不一而足。即使是同一個單位的版本,也因某些人中途加入意見而改來改去。最後,財長下臺了事,證所稅法至今仍沒個定案。

一言以蔽之,就是個「亂」字。

或許是生活在彈丸之島,導致臺灣人目光變得狹隘,每天步伐很忙很快,卻不知所為何來。短視近利的結果,養成了業務員心態──只求快、不求好,先上路,再看地圖。摸不清楚方向,頻頻錯過該轉彎的地方;發覺不對勁再掉頭,已然浪費了大半缸油。

只要具備小學程度,都懂得「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為何程度理應遠遠超越小學生的領導人們,總是無法先將事情想得透徹一些、完整一些,再著手進行呢?不少官員或老闆們,總是喜歡頒布令人費解的即興提案,待惹來沸騰民怨或造成了亂象,證明行不通,再想別的辦法補漏,朝令夕改事小,有時甚至表現得手忙腳亂、六神無主。諸如此類不負責任的行徑,不啻是缺乏建設性的「善變」。身為領導人,該當具備的能力是「應變」──預先設想種種可能發生的逆境,在各種狀況發生時,祭出思考過的策略來應對,以求將傷害減到最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