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友人去購物,聽見一段詭異的對話:
友人:「怎麼沒有發票?」
店員:「我們現在全面改用電子發票,比較環保!」
友人:「沒有發票,我怎麼對獎?」
店員:「如果中獎,會有人主動通知你。」
友人:「光憑一張發票,怎麼可能找得到我?我不相信真的會被通知……還是列印一份紙本給我好了!」
於是,雖有電子發票,紙本照樣滿天飛。儘管電子版上路了好一段時日,始終無法取代消費者對紙本的依賴。當場列印,已算是方便的。有些網路商家,多年來試圖實施電子發票,消費者仍要求賣方寄送紙本。賣方非但要列印、寄送,寄出後還得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不啻增加人力、郵資的額外支出,既不環保、也沒省到事。
消費者擺脫不了索取紙本的習慣,有幾個理由:
1. 保留一份消費記錄,方便記帳;
2. 順手捐發票,幫助弱勢族群;
3. 每月一次的對獎,仍希望憑據掌握在自己手裡……
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對電子發票的運作霧煞煞,不敢信任電子發票作業系統。拿一張具體列印的紙本發票,令人安心得多。搞了半天,原欲節省資源的電子發票,反而帶給商家更沉重的負荷,消費者也沒享受到好處。
為什麼要有電子發票?
故事,得從十二年前說起。電子發票的緣起
當網路交易剛崛起的「doc com」時代。為了便利線上買賣,政府被要求建置電子發票系統。當時的政府,看不出電子發票有何非存在不可的價值,參與並不積極,因而成效不彰。
幸而在之後數年,電子發票機制持續進化,相關單位也逐漸意識到交易資料e化的重要。一則明顯案例,是我們永不打烊的好朋友7-11。不只是一周營業7天,就連發票存根,7-11都會保留七年。試想:以7-11交易頻繁的程度,7年的發票,得用多大空間來貯存?更慘的是有一次,7-11基於某種理由,必須找出幾年前某一筆交易的發票來核對。那次翻箱倒櫃、勞師動眾的場面,簡直言語不足以形容。
為了推動發票電子化,財政部過去幾年付出了不少努力,系統本身功能已趨完整。可惜的是,由於宣導不周,消費者一聽見繁雜的註冊、歸戶手續,還得在許多商家建立會員資料,徒增麻煩與風險,便對電子發票望之卻步,寧願停留在往常的行為模式,難以建立對新體系的信任。
其實,消費者在許多百貨專櫃、大賣場、網路商城,皆已放心留過會員資料。只要會員檔案與電子發票作業系統連線,無須擔憂發票成為無主孤魂,一旦中獎,獎金絕不至於不翼而飛。倘若對某些小規模店家不放心,對方也未建立會員制,那麼買鹽酥雞、刨冰時,仍可要求店家印出發票。雙管齊下,堪稱現階段最理想的作法。
仔細想想,電子發票有不少好處。
首先是節能減碳。每年80~100億張的發票,需要砍伐8~10萬棵樹,等於2~3座大安森林公園。為了印出沒中獎便遭丟棄、偏偏絕大多數都不會中獎的發票,恁多無辜樹木必須犧牲,未免殘忍。發票電子化,無異為地球的綠化略盡綿薄之力。
其次,企業的e化及電子商務拓展,皆需要電子發票的協助,來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傳統發票的交易資訊保存不易,7-11找發票的浩大工程,還是建立在發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萬一發票毀損或遺失,查詢、追蹤更是難上加難。電子發票機制一旦成熟,交易過程有何疑難雜症,商家即可迅速調出客戶資料,對症下藥,大幅節省雙方心力時間。對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消費者停止索取紙本,將可減少企業維運不必要的浪費,創造更大商機。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消費者若肯除下心防,接受電子發票,定能替國家、地球節省不少資源。商家使用電子發票時,亦可協助說明其意義,減輕消費者的疑慮,讓買賣雙方同步邁入更先進的交易時代。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