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已死,這句話雖然還沒有應驗,但不可否認有越來越多的電腦設備開始不採用傳統硬碟;超薄型筆電採用SSD快閃記憶體硬碟,也才沒幾年,卻已是習以為常的事了,而未來銷售量仍會持續攀高的平板電腦,更是快閃記憶體一族。

在硬碟使用大宗的企業儲存方面,情況也是如此,新興的SSD儲存設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儲存大廠如EMC、IBM紛紛布局SSD儲存技術。IBM不久前才剛買下記憶體儲存設備的先驅廠商──TMS(Texas Memory Systems),這家公司早在30年前就推出記憶體儲存設備。

我還記得好幾年前有家廠商送測1臺TMS的記憶體儲存設備,我們把伺服器打開一看,插滿一排排的記憶體模組,少說也有好幾十條。在記憶體模組還算滿貴的當時,那個場面可真是壯觀。但是,一聽到價格,大家立刻就由雲端降落到地面了,用得上如此高檔產品的企業應該不多。

但SSD問市之後,情況變得不一樣了。SSD一方面彌補了記憶體儲存設備一個天生的問題──關機後記憶體的資料就消失了,另一方面,SSD的價格可親民多了。雖然SSD終究是無法跟記憶體如閃電般的傳輸效能匹敵,但比起機械式硬碟,SSD在效能上則有很大的優勢。

SSD這樣的技術特性,剛好是符合企業應用的需求──有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式需要大量且頻繁地存取資料,但是預算又不是毫無上限而可以追求夢幻級的技術。SSD的單位容量成本可能是傳統硬碟的10倍,然而SSD的單位效能成本,以隨機存取的效能來看,卻是傳統硬碟的10倍以上,因而對於需要較高隨機存取效能的應用來看,SSD就有取代硬碟的優勢。

其實從整套系統的角度來考量的話,SSD的優勢更明顯。傳統磁碟陣列的隨機存取效能,要與1臺3U至4U的SSD儲存設備相當的話,可能需要部署1、2個機櫃以上的硬碟,其整體設備耗電量、空調耗電量、維護成本都加總起來,那麼SSD陣列與傳統硬碟陣列的成本差距就不到10倍了。

不過,企業級的SSD陣列要發揮真正的效能,可不是把傳統磁碟陣列都換成SSD硬碟就行了。試想,當高速公路上的汽車全換成了高速賽車,那麼現行高速公路的設計可能是無法應付的。過去磁碟陣列的效能瓶頸主要在硬碟的I/O,但SSD硬碟不再有機械硬碟I/O受限的問題,因此效能瓶頸不再是儲存媒體,而是磁碟陣列的其他元件:控制器、傳輸介面、儲存設備的作業系統等等,而這也是儲存廠商未來研發的趨勢。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我們的技術編輯張明德,針對DRAM儲存設備與SSD儲存產品,詳細盤查了一番,並且測試Nimbus S255M這款裝載24臺SSD硬碟的SSD陣列。實際測試發現,在循序存取資料的模式下,SSD陣列的效能與傳統磁碟陣列相當,但在隨機存取資料的模式下,SSD陣列就徹底發揮優勢,即使是其傳輸效能表現的最低點,IOPS(每秒I/O處理量)的表現起碼是傳統磁碟陣列的3至4倍,而最高效能甚至可以跟傳統硬碟陣列相差10倍之多。

此外,我們自上一期開始刊登iThome 2012年個資法大調查,本期刊載調查結果的第二部分。這份調查可說是個資法上路之後,率先反應企業因應個資法狀況的第一份調查。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5千大企業普遍採取什麼樣的作法,在執行面上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等等,可做為你因應個資法的參考。

吳其勳/iThome電腦報周刊總編輯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