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則表面看來不相關的科技新聞,值得我們合而觀之:

1.微軟推出自有品牌平板電腦Surface,引發原品牌電腦商宏碁、華碩等的不滿,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便表示,微軟此舉破壞電腦產業的產業生態,對未來合作關係有不良影響。

2.臺灣的電腦代工大廠廣達推出自有品牌伺服器,品牌客戶戴爾聲明,ODM廠如果搶生意就砍單。

3.中國電子商務領導廠商阿里巴巴推出自有手機作業系統平臺阿里雲(修改衍生自Google的Android系統),找上宏碁推出智慧型手機,宏碁則收到來自Google勿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強烈警告。

4.三星因為和蘋果的業務衝突日益擴大,導致蘋果開始將零組件供應商去三星化,部分的臺灣科技廠商因而受惠於蘋果的轉單效應。

5.臺灣智慧型手機的標竿企業宏達電近期股價暴跌,幾乎是跌回進軍自有品牌時的起漲點。市場上現在有一種看法──如果宏達電一直做代工,會不會命運有所不同?

這些看似不相干的新聞,都和某個陣營,以及陣營間的消長有關。這在科技業本是常態,臺灣的公司在其間也是有得有失,不全然是正面或負面效益。但是如果拉大看待此事的視角,就會發現當中還有一些根本性的變化:三星之所以被蘋果「排擠」,是因為三星自己也變大尾了,自成一個陣營,蘋果沒有扶植餵養自己的競爭對手的道理;至於中國,它的科技硬體製造業都還未真正超越臺灣,但是就如同百度、優酷、或是新浪微博一樣,中國的軟體業者已藉由中國市場與國家體制上的優勢,正面挑戰美國企業的領導地位。

我們臺灣呢,大體上就是還在各個陣營之間進退維谷,在夾縫中求生存。夾縫中求生存自然也是一種策略,有人一定也會說,臺灣一路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問題在於,這縫隙明顯越來越小,臺灣的科技業逐漸黯淡無光,國民所得停滯不前就是個例證。

臺灣的產業進退維谷,而且是個斷頭谷,因為我們沒有建立自己的山頭。我們的股市還在仰望蘋果光,我們還在抱怨微軟破壞產業生態,我們還在寄望華文市場同文同種的優勢。我們還在仰望、寄望與抱怨的同時,韓國PSY的騎馬舞已在紐約、巴黎的數萬人面前開唱,三星即便割捨蘋果的訂單也要建立自己的山頭。

臺灣人沒有志氣跟企圖心了,是臺灣當前產業發展的最大危機。現在臺灣人需要的勇氣與企圖心,不是那種每日工作十八小時、任勞任怨的勇氣與企圖心,而是建立自己的山頭、建構屬於自己的產業論述的勇氣與企圖心。

過去我們的產業走的是緊跟大國、領先國的依附模式。但是過去的領先國,要不領先地位自身難保,像是微軟、戴爾、惠普,要不營運模式更新,根本不需要小跟班來跟他分一杯羹,在這樣的產業,沒有山頭,就沒有市場。

臺灣產業的明天,只能靠發出自己的聲音、自己找路、攀爬自己的山頭。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