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常常會有個共通的特質,那就是從小就對未來要成就的事業展現相當大的「興趣」,所以長大之後對於兒時志向理所當然能投入心力、忍耐挫折然後有所成就。然而我們也發現「興趣不能當飯吃」,例如有些人的興趣是看電影,但很少有人能從電影這個興趣中直接獲得較大成功──粗俗一點的說法就是「賺錢」。我們之所以討論興趣與工作,還有興趣與賺錢,原因在於許多人都說上班很累,工作一成不變、沒有興趣可言,只為了養家活口才為五斗米折腰。如果工作動力不強,我們可能只會發揮50%心力在工作上,剩餘力氣可能只用來抱怨發洩,或者用在業餘的興趣上。
「工作狂」似乎漸漸成為一種負面的形容詞,可是偏偏我遇到的許多老板都是工作狂,而且也樂在其中,很少人喊累。於是乎我們想知道「疲倦」的源頭到底在哪?有人說是因為缺乏興趣,有人認為工作不順利,有人認為賺的錢不夠多……。根據研究發現,真正問題出在「心態的設定」。舉個例子,小A的太太是職業婦女,她跟我說,她只管人家交辦什麼就做什麼,因為自己的重心設定在「帶小孩與補貼家用」,所以還得小心翼翼別做太好,以免負擔太多責任而把自己搞得很累。而小民是一家小公司的網站IT人員,他覺得自己很累,因為「雜事很多,沒辦法做自己想做的新技術」,小民的重心設定是放在「學習」,沒辦法學習到新知讓他感到浮躁。我們也常常看到高科技公司如果股價直直落,難免會發生離職潮,原因就在於流失的這些員工「心態的設定」本來就是「釘住公司前景」的,一但公司失去前景,疲倦感就會產生,無法繼續承受原本的高壓與工作量。
所以,如果想在職場上有所成就,得先「把自己的心態設定正確」。小民反問:「為什麼不是換工作直到找到合適的呢?」要透過不斷轉職來換到合適的工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根據一些顧問公司的問卷調查發現,換工作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要找「大公司」「福利好」「薪水高」「老闆不錯」「工作內容符合志趣」的,這些條件都是對我們自己單方有利的。然而,符合求職者理想的公司,徵才條件往往是:「工作態度與專業能力」。假設我們都是很有能力的,那麼接下來就要比「工作態度」了。這就回到我們一開始說的,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符合自己開出的條件」的工作,那麼自己的心態必須要設定正確,否則就算應徵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也不見得真正適合。
最近西方的人力資源學者檢視世界前500大企業主管的生涯規畫之後,提出一個觀念:每一個人的職場生涯,應該是以培養與累積自我的知識、視野與人脈為主軸,也就是把心態設定在「培養實力」。有人對於「培養實力」沒有興趣嗎?應該是很少了,但是因為「實力並不直接等於賺錢」,所以興趣的強烈度不如賺錢。臺大傅佩榮教授在談「快樂」的時候,認為「被動」都是不快樂的,只有「主動」才會快樂;培養實力,是一種「主動」的行為,把焦點放在這裡才會快樂,也才能逆來順受。
想想看,我們在職場上,就算能一開始有一些不錯的薪資與福利,未來能長期保有這些嗎?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做「比較幸福的一方會驅於保守,因為如果冒險的話損失大」。也就因此,如果沒有把重心放在「培養自己的知識、視野與人脈」,那麼自己的工作能力便可能是持續在弱化。這其實有點危險,因為年輕人找工作不會是問題,但是中年人找工作肯定困難重重。就拿線上遊戲來說好了,我們滿足的不就是「經驗值」提升,然後可以打更大的怪物嗎?現實世界「經驗值」的提升,帶來的數字可能不是那麼直接,可是一點一滴下來還是會很可觀。
累其實只是一種心理狀態,除了源自於心態設定之外,也來自於自己的負面情緒還有時間管理。工作多少並不會影響時間管理,但是不正確的心態設定,還有負面情緒不但會讓時間管理亂了套,而且也會讓自己因為不快樂而效率低落。在執行同一件事情時,比起樂意去做的人,不滿與不快樂的人的工作效率會減少40%。這麼高的效率損失,等於是我們是用「沒必要的情緒」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同樣的時間拿去累積知識、視野還有人脈不是很好嗎?打起精神樂在工作,坦然面對挫折,只要自己持續累積「經驗值」,升級應該都是遲早的事情。
心態的轉變最長只需要一天就可以,本來對工作已經提不起幹勁的小民,如果能把工作當做是「怪物」,每個待解決的問題都算是「打怪」,大一點的案子是等級更高的怪物,而他渴望的升遷,則是這一關的「魔王」……如此每天確實累積經驗值,這樣的他對於是否能換工作反而沒那麼在意,而是對於經營自己有了更多的樂趣與心得。重新設定自己的工作心態,改變做事的態度,培養自己成為一個「被人賞識」的人,就會有許多成功的機會等著我們。
想掌握最新IT動態,歡迎按贊加入iThome粉絲團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30
2024-12-02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