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們勇敢站出來衝撞體制,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可能都還是過著與平常相同的日子,絲毫不知道與自身習習相關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太陽花學運對政府當局無疑是當頭一棒,然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亦是迎頭棒喝。學生的行動打醒了我們,50萬人在3月30日從四面八方湧向凱達格蘭大道,以和平理性的態度表達人民的意見。人民不再沈默,沈睡的公民意識甦醒了。

學生們對立場的堅持,也喚起大家對兩岸服貿協議的重視,現在有更多對於民主法制的討論,大家也開始閱讀服貿條文,審視服貿對自身產業可能帶來的影響。

太陽花學運不僅讓我們抓住了審視服貿對企業衝擊的最後一絲機會,也是一個檢視科技對企業影響的絕佳機會。

在整個學運過程中,科技應用的痕跡,俯拾皆是。各界支援人士把這些應用湊在一起,快速打造出各式支援工具;年輕世代對行動裝置、雲端服務、社群網路操作自如。其實這些科技應用並非有多麼先進,而且許多早已經在平日生活中出現,甚至我們可能也習以為常了;然而,在這樣的場域中觀察,卻讓我們對於科技的改變力量有更深刻的體會。

330凱道集會靜坐,在活動尾聲邁向最後高潮時,大家不約而同拿起手機,打亮閃光燈,揮舞著手機,以手機的閃光燈,取代了燭光。更讓我驚訝的是,我們記者拍回來的好多張人群揮舞手機的畫面,可見四處靜坐的群眾都立即響應以手機閃燈代替燭光。這是行動世代的抗議燭光,而他們是如此熟悉操作手機這樣的功能。

學運活動的物資招募也跟以往不同了。活動現場四處可見線上購物網站的送貨箱,不論是要招募物資,或主動捐贈物資,只要到線上購物網站下單,地址寫立法院林飛帆或陳為廷收,6小時內物資就送到了。現場支援的義工要徵召無線網路指向性天線,也是直接在線上文件張貼該產品在購物網站上的連結,要贊助的人留下記錄,下單後義工就收得到了。

而為了要讓太陽花學運能被世界看到,支持民眾在募資網站上號召刊登紐約時報廣告的經費,結果3個小時就收到3千多位支持者捐助的693萬元贊助費。刊登美國大報廣告一事,在募資平臺上竟然如此迅速度就完成了。這些線上購物網站、電子商務網站,平日已經陸續建構好了一套建全的運作體系,在這樣的事件中就徹底發揮了強大的效率。

如前期所言,許多工程師也捲起袖子,加入支援的行列。他們利用線上協作工具,或者是整合成熟的網站工具,在活動過程中依照群眾的需求,快速製作出一個個網站服務,效率亦是令人刮目相看。

為何這些工程師的開發速度能這麼快?而企業在開發系統卻老是被罵如老牛拖車?這些新一代的網路服務興起,對自身的產業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而當熟悉行動、雲端的新世代進入職場後,企業能否適應,又如何提供一個能善用這種技能的環境呢?這種種現象都值得企業仔細思考。(相關報導請見:「科技學運」)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