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踢踢(Ptt)網站日前在Java版發生了版主遭到罷免的事件,原因是不少人不滿版主管理風格,然而引發罷免提案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有很多人覺得版主對於新手過於嚴苛,其中不乏Java老手。

Hackpad上日前出現了個共筆「問題家庭共筆:不要再對小孩這樣說!」,有朋友打趣地說:「如果來建立一個技術論壇老鳥都怎麼罵菜鳥的共筆,應該也會很精彩」,新手與老手之戰永無止休,新手與老手的界線究竟在哪?

提問的智慧、省時的智慧

任何稍具規模的討論區,必然會存在一個頁面,規範著新手應避免什麼樣的發問、發問前該做哪些功課、如何正確陳述問題、得到解答後該怎麼回應……,不少討論區會推薦或直接引用Eric Steven Raymond撰寫的〈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中文翻譯為〈提問的智慧〉,內容非常長,說明了發問者該做好哪些又不該做哪些,從2001年以來,該篇文章持續在更新,撰寫這篇專欄文章時,最近一次更新是2014/5/21。

站在老手的角度來看〈提問的智慧〉,當中內容確實都是老手發問前會做的事情,其實這並非什麼良好討論區使用者應有的高道德標準,純粹只是老手們知道,發問前不做這些事情,否則會浪費自己更多時間。

因為老手也都曾有跨入另一領域成為新手的階段,而〈提問的智慧〉是他們成為新手時在把玩的時間魔法,能讓他們快速進入新領域、直搗問題核心,並且,避免在無效的發問、討論、等待解答上浪費時間。

站在新手的角度來看,第一個反應通常就是「我要是有時間做哪些事,還用上來問嗎?」實際上,〈提問的智慧〉在〈提問之前〉這部份章節的著墨並不多,其他篇幅多半是告訴新手如何提問、解讀答案、蠢問題的範例……。即使我在撰寫這篇專欄前,並沒認真看完〈提問的智慧〉,然而,我在發問之前都會這麼做,於是,往往在我試圖選個好標題及陳述問題的過程中,就那麼靈光一現地出現解答,從而避免了發問、討論、獲得解答,省下這中間必須花費的時間。

〈提問的智慧〉是給新手看的嗎?不!是給那些「無法清楚地陳述問題或想法的提問者」。這類事情並不只會在討論區上發生,你我身邊應該都有這種同事、夥伴或客戶,無論他(號稱)在這個領域有幾年的時間,透過電話、郵件或任何媒介,發問求助的方式就是亂無章法、令人不耐。

就像〈提問的智慧〉中提到:「粗心的寫作者通常也是馬虎的思考者(我敢打包票)。 回答粗心大意者的問題很不值得,我們寧願把時間耗在別處」,身邊若有這類人種對你發問求助,多半也是有這種「又在浪費我時間」的感覺!

針對新手的酸民文化

如果真要討論新手,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是初跨入程式設計的新手,一是在程式設計已久,只是在跨不同的技術生態圈時成為新手。

確實地,前者比較會提出蠢問題、犯下提問禁忌或扮演失敗者,當這類提問者重複發出類似問題時,討論區上就會開始有人要求新手爬一下舊文、RTFM(Read The Fxxking Manual)、STFW(Search The Fxxking Web),或使用let me google that for you(http://lmgtfy.com/)網站,來Kuso、挖苦那些提問者。

即使是這類的回答,也都還算正面,這可能是在告訴新手,在發問與等待回覆的這段時間內,也許先主動搜尋,早就解決了問題,有時也在表達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多個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在其他地方早就都有全面性的討論,自己去找出並看看那些討論,會比直接給答案,更能讓新手學得更多。

只不過,新手總是會不斷出現,當老手連回RTFM都覺得煩時,討論區中,就會出現一類專門針對新手的酸民文化。

針對新手的酸民文化,主張者基本上是認為,那種不知所云、沒有重點、想都不想就直接發問的人,根本就不適合程式設計,不用對他們客氣,趁早讓他們在新手時,就知道這條路不好走,才是對的,於是他們遇到這類新手的提問,回覆時並不會有任何尋求答案的資訊,而是句句酸味地針對新手冷嘲熱諷。

面對酸民文化,不見得只有新手反對,有些老手也覺得,有些新手確實不懂技術生態圈中的文化,也有可能生態圈太大又沒有正確的方向,除了酸文之外,不如也給點有用的資訊。

實際上,每個設有討論區的網站,多半會針對不同主題,或者是不同程度使用者設定多個版面。有些討論區會在版面名稱上就標明新手區,允許使用者對初階問題發問,願意照顧新手的老手,可以自行到該區回覆問題,對新手問題不耐的老手可以對該區視而不見,然而,酸民文化支持者有時也會闖入該區教訓新手,這時,造成的衝突,就有許多模糊空間。

如果討論區沒有特別區分新手版面,或者是管理員本身就是酸民文化支持者,那就會造成更多甚至是連老手也看不過去的衝突。

社交網站的討論區是好是壞?

由於臉書、Google+等社交網站的流行,現在要開設討論區只需動動滑鼠,或許某些程度因為這種簡便性,針對各種主題、使用者程度而開設的討論區越來越多,每個討論區也各有規則,老手可以開設專為老手討論區,新手也可以開設專為新手的討論區,並且可以自由加入,也可以是審核制,這本來應該是好事,只不過性質重複的社團很多,品質良莠不齊,也分散了討論的力道。

最糟糕的是,搜尋功能是寄生在這類社交網站中討論區的罩門,只要討論告一段落並沉寂了些時間,要找出該篇討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使得我在看到一些不錯的討論時,都得自行加為書籤,免得來日無法尋得,想要新手爬一下舊文的可能性,也幾乎消失了,只剩下RTFM、STFW、let me google that for you,只不過想靠後兩者來找到社交網站中的討論區資訊,也只會得到滿滿的挫折感。

社交網站的討論區還有一種特殊的現象,由於每個人都可以開設討論區,自然也就是該討論區的管理者,也就容易發生不容異已,而各自山頭林立的情況。

有時,你會發現性質相近的兩個或多個討論區,各自吹噓自身主張的好,各自批評對方主張的壞,要是有不知情使用者貼了敵對主張的資訊,包準被批評或酸得一無是處,成了另一種被轟炸的新手,因此,新手與老手之間的界線,越來越複雜了!

知識對等的溝通

問題似乎不是新手與老手間戰爭的問題。老手也都是曾經犯過錯的新手過來的,面對〈提問的智慧〉嘖嘖稱好,只不過是因為老手知道,那包含了自身過去寶貴的經驗,要求新手按照這個經驗集成來做事,不要老犯一堆蠢事罷了。這麼比喻的話,某些程度上,確實是與大多數父母認為,自己對待小孩的方式沒錯、因而剝奪小孩犯錯權利的意思是相同的!

老手與新手有時就像醫生與病人,身為病人也要對自己的病痛多做研究,別老是只想打針吃藥就立即病除,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問題,如果你確實做好功課去問醫生,而他不回答也不引導,那就換個醫生吧!有的醫生發現你做了功課,知道你有能力聽懂更多,才會告訴你更多,這就是知識對等的溝通,醫病關係是如此,親子關係是如此,新手與老手之間的戰爭也是如此。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