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不斷追求更敏捷的IT,是企業對IT最核心的期待,來因應各種新需求、新挑戰和新的常態變化。DevOps是提高IT敏捷能力的關鍵,從今年iThome CIO大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到,15.4%企業要擁抱DevOps,金融業跟服務業更是接近2成企業要用。

但是,要如何衡量企業DevOps團隊的效率?依舊是CIO們的課題。Google旗下有一個專門研究DevOps評估方法的團隊(DevOps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簡稱DORA),從2017年開始,每年公布DevOps年度報告,7年累計調查了超過3萬2千位企業IT專家。DORA團隊設計了4個指標,來呈現企業DevOps的交付績效,以企業關鍵AP為對象,調查平均部署頻率、更新準備時間、平均復原時間和變更失敗率。
DORA透過網路問卷方式,向IT人員或開發人員調查,由他們自填他們所屬團隊在上述四大指標的成效,甚至Google還提供了一個開源的DORA指標小工具,可以用來自動搜集以GitHub為程式庫來進行DevOps流程的上述四項績效數據,作為填答者搜集資料之用。

蒐集到自評問卷的數據後,DORA再依據所有填答者的績效指標的高低分布,區分出4個等級的DevOps團隊等級,從低階、中階、高階和能力最強的精英團隊。每一級在4個指標上各有不同層級的績效要求。
在2021年報告中,對精英團隊的DORA指標績效要求是,必須能夠按需部署(每天多次),更新準備時間得少於1小時,而更新出錯時的平均復原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平均變更的失敗率還要低於15%。而且不是只有一項指標達到標準就夠,必須每一項都達標,這個團隊才能視為精英團隊。

根據2021年9月公布的最新一版報告,全球達到精英等級的企業有26%,遠高於2018年時全球只有7%是精英。DORA團隊還會每年對精英等級的標準,2021年的精英能力要求,遠高於2018年的標準。
因為Google連續多年發布這項DORA指標和四種DevOps團隊的等級,也逐漸成了業界重要的參考,尤其DORA指標不只可以用來衡量自家DevOps團隊的能力變化,還能用來跟國際DevOps團隊能力指標相比,來了解自家團隊與全球水準的差異。

所以,在今年iThome 2022 CIO大調查中,我們也參考了DORA四大指標,採用同樣的問題和同樣的四大指標定義方式,請填答的CIO自評。在分析時,再按照同樣的DevOps團隊四等級,來區分臺灣企業IT團隊的DevOps。

這是第一次將臺灣大型企業IT團隊的DevOps能力數據化。高達52.2%的臺灣企業IT屬於高階團隊,只有4.2%企業達到全球精英團隊的水準。

整體來看,仍有2~3成企業,沒有辦法揭露這四大指標的數據,許多企業是缺乏了對這些數據的紀錄和搜集機制而無法提供,這也反映出臺灣企業在系統績效監測數據搜集能力的不足。

從各單項指標來看,27.9%企業可以做到關鍵AP的按需部署,有需要可以一天多次更新。而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則會採取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的步調,這是許多企業更新App的速度,每周或每2周更新一次,而不會天天改版或更新。不過,關鍵AP的更新程式碼準備時間以1天到1周的企業較多,約26.7%比例,只有少數6.3%企業可以做到1小時,從程式碼發布後,順利在執行環境中完成安裝能夠開始執行。

系統更新或改版有時不如預期,可能得退先前版、重新發布或緊急修補,有37.7%企業變更失敗率低於1%,其餘也大多低於15%,合計有67.3%的臺灣企業達到DORA定義的精英團隊的變更失敗率標準(15%以下),這是四項指標準,臺灣企業表現不輸國際水準的一項。

一旦出現更新錯誤或失敗,就得緊急啟用回復機制,復原時間越短,對企業影響就越小,臺灣企業關鍵AP的平均復原時間(MTTR),近半數企業需要1天左右的復原時間,只有少數14.7%企業有能力做到1小時內復原。不過,仍有17.5%企業需要花上一周,甚至有少數企業需要半年之久才能復原。

不少企業是1、2項DORA指標表現頂尖,不輸國際精英團隊的水準,但要能四項每一項都達到國際水準者的企業,仍然還是不多,相較於國外,26%的企業已經邁入精英團隊的等級,臺灣企業只有4.2%企業達標,臺灣整體產業的DevOps能力仍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提升。

 問卷執行說明  CIO大調查執行期間從2022年7月1日到29日,對臺灣大型企業、歷屆CIO大調查企業、政府機關和大學IT與資安主管進行線上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16家,其中69.3%填答者為企業IT最高主管。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