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期的文章中,我們以Flash Recovery Area來說明資料庫快閃備份技術。對於熟悉Oracle資料庫災難回復的讀者而言,一定會想到另一種復原方式──Data Guard。我們就以這2種機制為例,比較一下不同的資料庫復原機制的差異。
Oracle Data Guard簡介
Oracle Data Guard的設計主要是根據修復資料庫而來,需先準備一組環境雷同的系統(該系統環境會有自己獨立的主機及儲存媒體),做為備援的資料庫服務系統。這個備援的資料庫服務系統有獨立的instance(稱為standby instance),平時(recovery模式下)負責接收營運中的資料庫系統的交易內容差異記錄(記錄時間差的資料差異),並依資料庫管理師的規畫,定期地補足(apply)差異資料,讓備援資料庫的資料內容維持最新,減少與營運中資料庫的差異程度。
當營運中的資料庫損毀時,資料庫管理者就可以直接改變備援資料庫的狀況,讓Instance由原先的Standby Mode轉換為Open Mode(不過,實務上大多數人還是會試著再做一次到兩次的資料復原),此時資料系統即可提供正常的服務了。
上述的作法與叢集架構下的待機設計不同,叢集架構下必須共用儲存媒體,因此叢集的「Fail over」主要是針對主機損毀時的轉移,若儲存媒體嚴重毀損,還是有可能造成資料庫系統服務必須長時間停止;但在Data Guard的架構下,待命中的資料庫是獨立於營運中資料庫之外的(不論是Host主機或是儲存媒體),因此災難發生時(不論問題點發生在Host主機或是儲存媒體上),Data Guard架構下的「Fail over」則是指整座資料庫服務系統(主機及儲存媒體)的轉移,是故若要預防因儲存媒體的災難而導致的資料庫系統停機,Data Guard與Flash Recovery Area都能達到縮短停機時間的要求。
作業模式比較
Data Guard需先在備援的儲存媒體中存一份完整的資料庫檔案,不過在概念上,Data Guard所使用的儲存空間隸屬於備援主機(不同於營運中資料庫的儲存空間),而Flash Recovery Area與營運中資料庫檔案所存放的儲存媒體則同時隸屬相同的主機。
所以概念上Data Guard的作法是利用主機與主機所連接的網路,將資料庫檔案(Data file、Control file、redo log file以及記錄時間差的異動資料的Archive log file)傳送到備援的儲存媒體上面;若採行的是Flash Recovery Area備份策略,則是在同一個主機下搬移檔案或區塊(block)。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Flash Recovery Area傳送資料庫檔案的速度會比Data Guard快,而在災難發生的時候,Data Guard可能遺失的資料量因而相對地可能比Flash Recovery Area多。
功能比較
Data Guard自Oracle Database第7版時提出的方案(那時名為Standby Database),因此發展至今,不論是在管理工具或是功能的成熟度上都較為完善,因此管理Data Guard會比Flash Recovery Area來得容易。就整體備份策略而言Flash Recovery Area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實務上筆者自己測試過也沒有問題,不過,可能這是Oracle Database 10g才提出的做法,目前在資料庫管理面上的某些細節, Oracle 並沒有提供相對應的功能,因此,在實做上,如果要達到比較完善的管理,還是需要輔寫一些OS script或是PL/SQL。
架構比較
Flash Recovery Area的備份建議策略是用RMAN(Recovery Manager)復原資料庫備份檔案;而Data Guard則需起一個instance,並讓它在Automatic Recovery Manager Mode下,來將營運中資料庫所傳送過來的Archive log file,進行備援資料庫的復原。
Data Guard的模式,會建置另一臺主機,讓Standby Instance獨立運作,因此,若營運中的資料庫同時只以一臺主機、一個instance提供服務(並且沒有其他叢集備援主機)的情況下,適合採用Data Guard 方案。若資料庫系統同時有兩個或以上的instance,就可以考慮採用Flash Recovery Area的備份策略,讓Flash Recovery Area的儲存媒體來扮演備援儲存媒體的角色,來縮短因儲存媒體所產生的停機時間。
系統需求比較
在儲存空間上,基本上兩種解決方案都需要先有一組完整的資料庫檔案備份,以及儲存Archive log files的空間,因此兩者差異不大。不過,Flash log也必須存放在Flash Recovery Area(供資料庫等級的Flash Back使用),實際上Flash Recovery Area所需硬碟空間會多一點。
在記憶體的使用上,Data Guard由instance負責資料庫復原,因此基本上要建置備援資料庫,最少需要256 MB的記憶體空間(如果還需要Enterprise Manager,要再加上256MB)。而Flash Recovery Area是利用RMAN來完成,理論上不需要太多額外的記憶體空間,只要給與營運中資料庫instance中的Large Pool足夠的記憶體空間即可。因此,在記憶體資源的使用上,Data Guard會比Flash Recovery Area高很多,在多臺線上資料庫系統同時運轉,而共用使用一臺備援主機的情況下,記憶體佔用量大會更為明顯。
除此,前面已經提過,如果使用Data Guard的話,一般建議建置在另一臺主機上(不過,當然可以有多組線上資料庫共用一臺備援主機)。因此Data Guard的建置至少會多出主機的成本支出;而Flash Recovery Area則沒有。
備援距離比較
Data Guard模式下,營運中資料庫與備援資料庫兩者間透過網路溝通、傳送與補足資料內容交易記錄,所以在網路穩定的前提之下,Data Guard可以提供距離較長的資料庫備援機制。
在Flash Recovery Area模式下,一般會建議儲存媒體透過SCSI介面或是SAN儲存區域網路連結,因此距離上的彈性比網路低;對於遠距離的資料庫系統備份回復機制(異地備源),Data Guard則會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對於本地端的資料庫系統備份回復機制,在妥善的規畫下,可以考慮使用Flash Recovery Area的備份策略來取代。
從備援的角度思考,Flash Recovery Area Standby著眼點只在儲存媒體上面,而Data Guard除了儲存媒體之外,還有自己獨立的主機與Instance。所以,對於尚未有Instance Standby或備援架構的資料庫服務系統而言,以Data Guard建制資料庫災難回復機制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相反的,當資料庫服務系統已經有建制規畫妥善的Instance Standby或備援機制時,在成本考量下,可以使用Flash Recovery Area。值得一提的是Flash Recovery Area是資料庫備份策略的一部分,而Data Guard則是著重於異地備援的考量,因此在整體資料庫系統架構的規畫上,資料庫管理者應先思考資料庫備份的策略,再來考慮資料庫的異地備援。
Non-Cluster Standby Database
雖然Cluster與Oracle Data Guard所提出的「standby database」都是指一個待命中的資料庫,可以在災難發生的時候來取代運行中的資料,但由於所採用的技術方法不同,所能面對的災難也不相同,因此為了區分兩者,有些管理者則會稱Oracle Data Guard的待命資料庫為「Non-Cluster Standby Database」。
《作者簡介》杜奕鋒
艾群科技技術顧問,畢業於中央大學。
專精於商業流程設計、資料庫管理、T-SQL及軟體整合,通過OCP(8i/9i)、RHCE、SCSA、SCNA認證。曾任職於104人力銀行,負責eHRPortal及WorkFlow系統整合;曾任職於紡拓會,負責紡織業ERP系統導入;亦曾擔任臺灣護理學會系統整點導入顧問。並曾任教於關渡基督書院、永達技術學院。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