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勛iThome電腦報總主筆
近一、兩年網際網路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在我看來,是所有的業者,長得越來越像。
原本在即時通市場領先的微軟,現在搞搜尋引擎,搞網路電話,在入口網站市場也大有斬獲;在搜尋引擎市場絕對優勢的Google,現在也玩免費郵件,玩網路電話,不無可能也玩網路拍賣;至於原本領導入口網站市場的雅虎,已經無法一一列舉它近年的發展方向了——我還真想不出來,有雅虎不做的網路業務範圍。
原本最專注的eBay,本周剛剛花了26億美元買下網路電話公司Skype,算是正式加入這場混戰的戰局。
在過去,這種現象我們習慣稱之為產業的匯流、越界或整合。這個現象,當然也不獨出現在網路產業。現在的金控公司,保險、貸款、基金、股票、外匯等等,什麼都賣;現在的手機,電話、相機、MP3、電視、網路、PDA、GPS等等,樣樣都包;現在的便利商店,繳電費、訂大閘蟹、寄宅急便、提款、買門票,無所不能。
對於這些匯流、越界或整合,過去我們也有個習以為常的解釋,叫做「綜效」。一家銀行分行就可以賣五十種金融商品,一支手持設備就可以滿足十種通訊與娛樂需求,一個店頭就可以應付居家生活的七成需求,這聽起來當然不錯。但是「綜效」理論沒有解釋的是,為何綜效以前不太重要,現在則是人人追求綜效呢?
讓我們先回歸到我們所熟悉的產業,為何呈現當前的面貌。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你中了樂透彩頭獎,決定斥鉅資買一套百萬音響,試問,你是會去百貨公司的高樓層電器部、家樂福之類的大賣場、還是專業的音響店考察呢?我想,多數人的直覺判斷會是音響專賣店。因為我們相信,專賣店比較有好東西、試聽環境比較好、服務人員比較具備專業知識等等。
如果景氣不好,音響專賣店能不能在店面挪個位置,兼賣進口高級眼鏡或是鐘錶——目標消費者可能是一樣的,都是有錢的大爺?如此一來,不就有了「綜效」?你不會這麼做的原因,不是你不愛綜效,而是你怕有損你在音響市場的專業形象。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專精專業化和跨業的綜效,有時存在根本的矛盾與衝突,是必須有所取捨的。專精化可以讓你在單一領域更有規模經濟(我們一般所說的量大就便宜是也),讓你更深化技術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綜效追求的則是不同事業部門間的範疇經濟。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錢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研究美國企業的發展史發現,一般而言,企業都是先追求規模經濟,等到成長趨緩,沒搞頭了,才會轉而追求範疇經濟,再進入下一個循環。
回到我前面講的網路趨勢問題。網際網路的出現,意味者自20世紀初亨利福特以降,從大量生產、到市場區隔、到個人化這個越來越靠差異化以創造附加價值的過程被推到極致。這個趨勢,當然還沒有中止(離所有的商品都完全客製化,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在同時,我們卻也看到一個產業之中的企業提供的產品越來越類似,甚至是,大家都一樣。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企業尋租危機的徵兆——企業藉由技術創新創造差異化,深耕專精特定領域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能力減弱了,只好靠範疇經濟的追求來提升企業的獲利。
當年亨利福特的名言,「不管你要什麼顏色的汽車,我只有黑色」,既一語道盡當年企業與消費者間的權力關係,也闡明了企業帶給消費者的價值(低價商品)。我們的時代,這事可就沒那麼清楚了。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