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言豬語

Mac的愛恨情仇之群雄四起

事情變的愈來愈有趣了,自從去年中Jobs宣佈採用Intel CPU開始,江湖上一場腥風血雨戰爭就此展開。原本Mac跟Windows的戰爭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著,但因為這次的硬體平台轉換,讓整個戰爭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各方好手紛紛加入這場大混仗,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個混亂法~~

參與這場戰爭的我粗分為四種人:
1. 堅持原汁原味的Mac基本教義派
2. 想把Mac OS X安裝在光華牌PC的靈魂派
3. 想在Mac Intel上灌Windows的肉體派
4. 比爾萬歲之Windows基本教義派

鋒芒乍現 ~ 瘋 IT

談 Data Warehousing下的 Table Merge (一)~資料庫系統在資料倉儲環境下所會面臨的問題

對於小資料表而言,或許如果一次的 Full Table Scan 是一秒鐘,那兩次也才兩秒而已。但對於大型的資料表而言,如果一次的 Full Table Scan 是十分鐘,那兩次則是以二十分鐘來估算了,當然這更不用說那些巨型的資料表了。因此,在資料倉儲的環境中,一個 SQL 語法所會造成的 Full Table Scan 次數會是系統效能的重要議題……

談 Data Warehousing下的 Table Merge (二)~TABLE MERGE–Oracle 所提出來的解決方案

MERGE是ORACLE資料庫在版本9i以後所提出來的SQL語法,讓使用者可以用利用該語法,在一次執行中,同時對資料庫進行修改用(Update)與新增(Insert),一方面,可以方便資料庫管理師(或程式設計師)在PL/SQL的撰寫(過去,如果要達到相同的果效,即要利用cursor宣告與控制),另一面就系統效能的考量而言,這樣的做法,減少Full Table Scan的次數……

談 Data Warehousing下的 Table Merge (三)~ MERGE 語法在資料庫版本10g上的New Feature


.Net Go2 OO

搞懂耦合力與內聚力,紮穩物件導向設計的馬步

在物件導向的設計的實務上,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決定物件的責任以及物件之間的關係」。

我們可以由兩個不同的觀點來解釋這句話:從抽象的觀點來看,物件的責任分配應該易於理解與合理,不讓人困惑,並且讓物件之間的運作盡量不會互相干擾;從實做的觀點來看,讓物件之間相依性降到最低,不會因為特定物件的變更而引起了整個架構的漣漪,確保設計擴充上的彈性。

系統設計的起點:如何將需求轉為物件導向的設計

初學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人員,不必過於將真實世界的所有事情都要以OO的觀點來看待他,因為此時你所學習到的只是如何去實踐OO系統開發的工具而已,你可能會一直停留在物件導向的reuse或extend等執著當中,所以你會遇到為什麼使用OO會這麼的礙手礙腳的問題,此時別灰心,因為只是你缺少了一些思考的觀點、原則及方法等經驗吧!

Kenming's 軟體設計思維

淺論架構的 POC (Proof of Concepts)

POC, Proof of Concepts, 從字面的意義來解釋的話,即為 "概念性的驗證"。

既然是需要驗證(Proof),所以 POC 是一種 "解決方案(Solution)",是針對 "概念" 所提出的解決方案,而架構的 POC,目的即在於擷取出最精要、核心的解決方案(Solution),以作為解釋架構的概念依據。

我與 Ringle 聊到 POC,他原來對 POC 的認知是對客戶所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所以主要滿足對象是 "客戶"。不過,對於架構的 POC,我不太認同對象是客戶,我會以為,會希望能透過某種概念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架構有整體、全貌性的認知者,那才會是架構 POC 的對象。

所以,誰負責撰寫架構 POC? 我認為是 "架構師(Architect)",誰想瞭解及驗證架構 POC?我以為是開發團隊所有成員與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

架構 POC 的對象釐清後,再來是瞭解其呈現的具體樣貌是什麼樣子呢?底下是架構 POC 具化的幾個可能樣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