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不知何時開始,各種聚會場合都會聽到討論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乃至於金磚四國的競爭力問題。大部分的討論都把競爭力放在下一代的教育水準、人力素質以及工資成本上,感覺上這些都是大環境的事情,談到後來大家都很無力,因為台灣的教育明顯失敗了,人力素質上也不一定能跟這些擁有極大量人口基礎的國家競爭,工資成本當然更不用說了;「輸定了」的感覺大家都說不出口,但是明顯且深刻地感染到每個人。
曾經有位外國朋友問我:「他想不透,台灣人只要遇到研發,就找一大堆人,而且還一直說人不夠?用了之後還一直罵素質差?」
好幾年以來,這個問題我答不出來。在請教過很多長輩,老師後,漸漸地我們摸索出一個答案:台灣的工程師並不會比較笨,但是很明顯地沒有效率與經驗。
觀察擴張中的大公司,只有底層的研發人員在做事,中層與高層都在開會還有管人,也就是研發的上司在做沒有效率的事。而且很奇怪的是,研發上司對於研發都逐漸排斥,因為如果沒有走到管理職,就覺得矮了一截,而且研發很耗時間與精神,還要不停追逐新知補充知識,不如去開會就好了。
從小公司我們看到,公司有了一點小收入就要補充人力,為了省錢只好補充新人,但是小公司的體質並沒辦法給新人良好的教育訓練,因此能做的事情有限,每個老闆都在罵,卻沒有人肯花錢請有經驗的人。所以到後來,我們都用時間來彌補「無效率」,做事情沒有效率,管理沒有效率,研發沒有效率;因為沒有效率,所以大家都下結論認為需要補充人力,因為事情做不完,進度嚴重落後。
很多企業老闆太急,因而浪費很多資源與金錢只為了滿足老闆的急性子,卻沒有認真佈局。老闆急沒有不好,但必須要穩,最急的事情,只有自己來做才會有效率。
人的事情,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通常是一加一等於1.2(有經驗的改負責行政,沒經驗的作研發),然後一加一加一等於1(有經驗的作行政與開會,另外兩個人溝通不良),超過這個數字以上,效率就低於1了。
行政工作會帶給研發人員很嚴重的效率困擾,因為在會議與會議間,很少人有辦法定下心來完成什麼研發的;都是只能等到晚上安靜下來才有辦法做,但是到了晚上又需要回家了。
管人尤其是最頭痛的事情,這兩件工作都會讓研發人員很煩,同時讓研發產值降低到逼近於零。這個事實很多企業的老闆都不相信,有些嗤之以鼻,甚至很生氣的說:我自己都這麼拼,什麼事情都做,為什麼我的主管可以要求要做什麼?
是的,效率不良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叫做「拼勁」。
現在的社會環境不比從前,員工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比起以前大許多。我最常聽到的是:公司付我多少錢來買我的生活和性命?如果我們不能給予員工超常報酬(所謂的名、利、爽),以當前的價值觀來說,確實很難創造超常拼勁。
回歸到常理,公司裡面錢拿越多的人應該要用更多腦筋來解決問題。如果老闆拿最多錢,既然知道同仁的能力與速度在哪裡,確實就必須先分析自己做好案子的可行性,再交付給同仁進行,至少先把幾十種可能性篩選到只剩下兩三種。老闆沒辦法做,就只能凹領第二多錢的人做,以此類推。韓國、新加坡、香港的研發人員薪水比台灣高非常多,就是因為這樣,逼得高層去思考,才能找出新的路來。
假教育訓練之名,行無效率之實,是當前企業最大的迷思。很多企業將需要做決定的事情交給底下的員工,卻沒有辦法將決定權交給他們。這些都講得很好聽,是為了訓練員工有能力survey各種產品與技術,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基本道理:還沒學會走路怎能要求跑步?
很多管理顧問老師一直在強調要逼新人快速上手;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新人都很有學習企圖心,不一定需要逼迫,但是公司給定的任務是否合理?如果企業的每一個管理階層都變成forwarder,對於上層的交代,下面的人原封不動要員工照做,講是講訓練同仁,但是往往變成被同仁吐曹,幾次之後再怎樣想拼的同仁也不想動了,因為接到的任務可能隔一兩天就會喊停,喊轉彎,變來變去之後,換成是我也會先「停看聽」。
於是我反問那些外國朋友說,國外的人力那麼昂貴,你們的研發怎麼做?他們說:「很簡單,為何要每件事情都做?少做一點,專注一點,市場端先弄清楚了再來做……至於一時興起的想法,先沉澱幾天反覆咀嚼再說。」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