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業界的朋友都在說,臺灣已經過了製造「堪品」(勉強可用的產品)的時代,要走向「精品」。於是我問了將「提升品質、製造精品」朗朗上口的朋友:第一步我們該怎樣做呢?「全面品質管理」、「落實教育訓練」…大多數的回答都是教條化的方式。於是我轉一個方向,問問看有經驗的資深工程師,大多數他們的表達沒辦法很具體,我認真思考之後,認為他們想要表達的概念都差不多,一言以蔽之,就叫做「要對品質有信心與耐心」。
要有耐心與信心去面對與解決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的問題。
什麼是信心?就是面對品質提升問題的時候,再怎樣困難,也絕對不說「不可能」,很好笑的情況是,最愛說「不可能」三個字的竟然都是產品原設計者。重新設定方向,逆向思考,提升軟體硬體視野,甚至重拾書本請教學校教授…我們可以想出一千種方法,但就沒有一種方法叫做「不可能」。這其中要投入熱情、實力、精力、創意,同時也需要落實系統化的方式逐步找出答案。
當年韓國三星(Samsung)投入大量資源進行NAND Flash開發(數位相機記憶卡,大姆哥使用的大容量Flash),國際上都不看好,因為當時是以NOR Flash為主,日本、美國大廠在NAND有著幾年懸而未解的技術困難。
結果證明三星是對的,NAND Flash開啟了電子產品的新時代;我曾經問過在該公司任職的韓國朋友,難道他們當初不會想到失敗這件事情嗎,畢竟別人都做得不是很好?他回答:有時間擔心失敗,不如拿那個時間來思考解決方案才有意義。
有著很強技術能力的老前輩,失敗對他們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失敗的原因與數據,因為有可能已經在成功的門口,就是我們相不相信這個百萬分之一的機率是否存在?或者,理論上知道存在、也相信他存在,但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克服?
平常心很重要,因為他讓你面對失敗的時候能夠冷靜,面對小小成功的時候不會浮躁。
在面對技術以及品質提升的問題上,常聽到一種持續性的抱怨:機器性能不好,所以很難做到。我看Discovery電視節目裡面,播放帝國大廈的設計與建立、二次大戰航空母艦的設計與建造、舊金山金門大橋的建造、第一個核子彈試爆、早期的IC積體電路設計、跑卡片寫程式…等。在那個年代,沒有電腦,所有工程圖都是用圖紙一筆一筆、一張一張畫出來。有些時候我們是否太忽視自己的潛力?沒有強力的電腦,沒有好的機器,我們就會先侷限自己。企業或者我們自己是否都持續在強調:有沒有辦法在花最少錢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有的,就是我們的大腦,一個只會一件事情的員工,如果讓他學會跟他工作有關的三項額外技能,電腦軟體或者機器設備,你會發現原本的問題可能都不是問題了」有一個資深的主管這樣表示。
我們常常會以為,不要讓優秀的員工去做簡單的實作,這樣會浪費時間。但是我們卻沒有想過,一個員工如果能精通上下游流程,他可能會告訴你我們現在的流程有多笨,因為三個和尚沒水喝。而且,如果他優秀,學習其他事情絕對不會浪費他的時間,反而能擴展他的視野。
對於品質的耐心,反應的不單只有解決技術問題,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員工是否有耐心學習更多軟硬體,經內化後來提升工作的技能以及效能?帶領這些員工的主管是否對於這些軟體、硬體與流程的性能都了解?因為員工的耐心需要有「內行」的主管才能激發,如果主管外行,不要說員工有沒有耐心,老講一些讓人額頭上出現三條線的解決方法,誰還要去改善品質?做了只是讓外行的主管升官而已。
當量產進行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解決了大多數千分之一機率的問題,但是現在量產動輒十萬百萬,如何能解決更大機率的問題,就需要持續的耐心,因為這種問題絕非一天兩天可以解決,想要模擬出來都不容易了。我們可以做很多假設,每個假設都需要做實驗,然後各自又產生很多假設,這樣一路下去就像一棵樹,從只有一個樹幹,但是到最後卻是百萬片樹葉。如何有系統地修枝剪葉,以較少的力量、較少的成本來解決問題,需要的可能是要能夠跨多項領域的精英團隊以及原設計者的參與,而不是放著讓新進人員練習挫折。這裡面所需要付出的耐心,超乎想像。
品質的提升,以公司的立場只能持續宣導,重點還是要有願意提升品質、追求卓越的員工。我們現在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沒有讓原設計者在現場參與,甚至訓練他動手,如果原設計者熟悉機器的性能,就不會老是設計出具有潛在品質問題的產品,因為後面的人只知道要把這東西做出來,並不知道設計者當初為何要這樣?
追根究底,百萬分之一的問題還是解鈴仍需繫鈴人,應該要訓練並且反饋到原設計者身上;我們也常常遇到原設計者一附高姿態的樣子,這就表示企業沒有善盡要求的義務、沒有要求設計者參與、了解以及溝通整個流程細節所造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讓員工滿口「錢錢錢才能解決問題」,而應該告訴大家「想想想,做做做,學學學,想想想,做做做,學學學…」。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