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怡/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律組專任副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法學碩士

兩年多前在突尼西亞首府突尼斯召開的「第二階段聯合國世界資訊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Information Society, Phase II)」,清楚揭示了全球運用資訊通訊技術推動資訊社會發展理念,以及如何落實的行動綱領。其中針對「文化多樣性、認同與語言多樣性和本地內容」,與會的各國政府、企業、公民社會代表所提出的共同宣言,特別強調文化與語言的多樣性,和對於文化認同、傳統與宗教的尊重。

對於一個相當著重在文化與文化間、區域與國際競合情勢中發展對話關係的資訊社會而言,上述宣言是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為了落實上述共同目標,世界資訊高峰會也通過了一連串的行動準則。這些行動準則的內容有不少值得我們據以反思之處。

例如,以國內的數位化風潮為例:「數位化」一直是政府長期規畫與執行的重要政策之一,而「數位典藏」及其相關的「數位學習」,過去五年來也都列為國家型科技計畫。觀察這些國家重大數位化建設的內容,再對照上述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的共識,或許,我們應該以下面的一系列問題為主軸,共同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決策者應該制訂怎樣的政策,達成尊重、保存、推廣與增進文化與語言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承的目標?國家的政策與法律應該如何做完整詳細的擘畫,才能確保圖書館、典藏機構、博物館與其他應該參與數位化的文化機構,可以充分扮演資訊社會中的內容提供者的角色?

支持一般人民發展與使用資訊傳播工具來保存自然與文化資產,才能夠使人人都成為文化生活裡的一部分。所以,如何發展出確保人人都能夠持續地取用數位倉儲(Digital Repositories)裡的數位化典藏資訊與多媒體內容的系統,進而使每個人所蒐集或創造的文化蒐藏,成為人類集體記憶的一環,或許正是各國政府不容怠忽的責任。與此相關者,還包括如何激發、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資訊內容,以及如何使用各種方法,包括如何透過數位化教育、科學與文化等層面的資產,來發展出保存與推廣文化表現多樣性和本地知識傳統的問題,都應該一併思考。換言之,支持本地內容社群發展、翻譯、改編和數位化檔案,增強在地與原住民社群的力量,都是當代資訊社會裡的數位決策者應該特別留心的文化傳承議題。

在手段的選擇方面,是不是應該找出最有效的手法,讓資訊社會裡的個人,人人都能夠朝向成為內容的創造與永續發展者的方向去發展。在資源動員和配置方面,或許應該嘗試藉由建立公部門和民間部門之間更有效的夥伴關係,來加速內容的創造、傳播與再創造。
在培養在地能力方面,則更應該注意如何培養在地社群創造與散布軟體和內容的能力,並支持在地社區媒體將傳統媒體和新科技進行結合,讓在地社群在文化推廣與語言多樣性政策的經驗和知識上,能充分擴散。

以上這些思考,只是展現全球各國目前對於應用資訊通訊科技來改善資訊社會面貌和保存地方文化方面的幾點共識而已,其他可供挖掘和討論者不勝枚舉。回顧過去並盱衡當前全球的數位趨勢內容,國家數位化政策應該往何處去,方能展現數位典藏的歷史意義,並讓推廣數位學習等相關措施成為資訊社會裡造福每個人的政策,恐怕都和以上這些思考脫離不了關係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