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開始正式進入「Real World」SOA的時代,競爭者仍是資訊市場界的那些大老,工具、產品還是那些熟面孔。業界花了5、6年的時間,終於發現以科技為導向是不正確的方向,以商業為導向的SOA架構才是實際應用需要的SOA。
主力大廠開始倡導他們是Real World SOA,由SOA跨到Real World SOA的另一個原由,是針對SOA的開發步驟。因為運用現代軟體敏捷理念的「持續遞交」理論,成了廠商分解架構的必然利器。
需依循軟體工程
服務(Service)的理念不是現在才有的東西, 跨媒介的協定也早已廣泛受到運用,例如EDI、CORBA、DCOM等,因此今天企業想要解決商業上的問題,而訴求於SOA的解決方案,仍應依循軟體工程的理論。
這一點不論微軟或IBM 都已然體會到,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地放入了以Agile 為主的持續遞交(Iteration)概念,這一點讓上述兩家公司在這方面的進展中取得領先,也間接維持IBM RUP 與微軟的MSF Agile分庭抗禮的局勢。
SOA該從哪裡開始?其實,不管是重新解構已有的交易程式,或是建構全新的專案,所謂的Use case或是 User Story 都是十分正確的開始。應該提醒的是,別忘記軟體工程所教導我們的方法,運用在這裡仍然是十分有用的。
軟體工程新的理論快速應運而生,所謂Break down的方法, 異口同聲大家都提出: 解構(Expose)-組合(Compose)-使用(Consume)的開發法則,再配合由上往下(Top-down)、由下往上(Bottom-up)及全新的Middle-out的解構方法,看起來已經有脈絡可循了。
這些模組化(model)的方法並不是創新的理念, 也沒有完全取代既有軟體工程的方法論, 原則上無需取新而捨舊,我們仍應踏實地運用測試開發法(Test-Driven Development),在先寫測試程式、後寫開發程式之下,持續遞交給客戶真正想要的服務才是較成熟的開發法則。
就是多了個訊息層
SOA服務的多階層示意圖(訊息、邏輯和狀態),看起來與傳統的N-tier的架構十分相似,多出來的是訊息層(Message Processing Layer)。服務是SOA的基本單位,但Web Services不等於SOA,只因它具有跨不同平臺的高整合度,才促使得它取得最佳代言人的地位。實質上,Web Services並不符合傳統架構企業級服務平臺的觀念, Web Services看來只是文件交換的一個好協定,而整個可靠的訊息傳遞層才是SOA真正的戰場。軟體廠商們當然都很清楚這一點,因此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業服務匯流排)自然成了最主要的賣點。
企業服務匯流排
服務導向的結構和事件驅動的結構(Event-Driven Architecture,EDA)是處理整合系統的高複雜挑戰的兩個不同範例。企業如何選擇更好的方法滿足業務需求呢?實際上他們無需苦惱,因為ESB允許同時實現SOA和EDA概念。採用服務導向的架構,運用訊息導向作為協定,以事件驅動的方式實作,這是企業推行SOA的最佳指導原則。
許多企業將「多通道(Multi-channel)」視為SOA的終極目標,理所當然地將企業服務匯流排視成實踐SOA的萬靈丹,但就如同一開始所說的,在進入Real World SOA的時代時,競爭者、工具、產品都是老面孔,B2B時代已有的資料轉換機制,如今都已悄悄更換新妝,繼續肩負SOA時代下的重責。
歷經了幾個版本的洗禮,產品已逐漸進入成熟期,正是最最堪用的時候。但工具製作之初,一定有它的定位及規模的限制,但目前Web Services製作如此簡易且氾濫,跨網路通訊的頻繁,已遠非當初B2B時代的規畫可以跟得上,更別談那些看似極端正規的WS-*標準,都必須重新實作。
更新的Web Services標準推陳出新
Web Services也未曾料到它會肩負起這樣的重責大任,許多關鍵性的工作或是巨大的企業組織,若是以現在的方式運用Web Services,管理不易與衍生的災難,恐怕會迅速超越它的效益。
W3C與OASIS這兩個國際性非營利公協組織,他們正在努力制訂新Web Services的標準,從可靠度、安全性、同步與非同步功能及交互運行的效益,設法提出好的考量,因此應運了企業級的Web Services。
這樣的演變過程是十分自然且良性的,但在刻不容緩的商業競爭中,企業時時刻刻都必須適應及調整商務狀態,要如何才能盡快採用SOA的架構而獲得實質的效益呢?這是導入SOA的企業與軟體廠商的最大考驗。
一些錯誤觀念
「服務導向是一種設計理念」,這句話明白告訴工程師,設計程式是以解決商業上的問題為主的行為,因此要兼具相當的商業知識,才可能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作品。
「製作服務不等於製作Web Services」 IT人員必須知道何時該採用何種訊息傳遞資料,因為基本上Web Services是一種基於TCP/IP之下的HTTP無狀態(stateless)的訊息傳遞(協定)方式。
「別人成功建製的SOA方案,並不一定符合自己」他山之石不見得可取,尤其是以商業狀態為導向的系統架構,還是應該透過軟體工程的分析設計。
幾乎所有的企業在計畫實行SOA之初, 都採用先引進大量顧問的方式。若說BPM像企業流程的重整(re-engineering),那SOA就是企業資料的整合,訊息的流動成了最重要的一環,因此由資料的產出,到訊息的建立、傳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企業訊息層,企業若能有效率地從中獲取創價(time to value)的資訊,將明顯獲益;反之,就只是在浪費企業的資源,雖然作到資訊的匯集,卻無法善加運用。
這一點印證Gartner公司在2006年中期一項對158家企業的調查,32%的公司表明,他們在成本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或者顯著的不利影響,同時47%的公司表明,使用SOA並沒有為公司節省任何成本。但超過50%的受調查公司認為,SOA對商業靈活性有積極的影響。這些反應在在說明了運用才是重點,因此慎選工具才是實質上該作的。
SOA之後
SOA絕對不是企業架構的終點,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出現的產物,透過實作之後的架構。企業在處理IT無法回應的多樣性和快速變化所帶來的問題時,SOA將展現越來越多的優勢。
SOA廠商產品越來越成熟,工具平臺也依據新制定的標準持續的發展中,尤其當交易數量日漸增加之後,符合企業解決方案的架構就會越發浮現,我們自然會更加認清運用SOA的未來。當它的重要性、價值以及複雜性受到證實後,我們都在期待下一個建構在SOA之上的革命性產品或技術的到來。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