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大型企業而言,導入虛擬化除了提升其基礎建設的布建之外,更重要是在應用程式(Application)層面也可受益。究竟虛擬化能如何協助中大型企業簡化IT設置?中大型企業在導入虛擬化時,必須重視的關鍵因素為何?透過銀行業的例子,筆者將說明虛擬化建置時的具體考量與作為。
|
虛擬化技術之所以協助精簡IT,除了在降低軟體授權成本,同時儉省用戶在IT人員應用程式部署與維運的花費支出。 |
軟體授權成本
中大型企業導入虛擬化,好處正是軟體授權成本的精省。
多數企業級商務軟體的授權費採處理器使用數量加以計價,舉例來說,一臺雙處理器的伺服器上,安裝並執行一套資料庫軟體,而該資料庫的計費方式是一個處理器1萬元,企業用戶需要支付2萬元的軟體授權費。同樣地,如果該資料庫是在一臺擁有4個處理器的伺服器上執行,授權費用就成了4萬元。
不過,計費方式應以實際投入資料庫執行的處理器來計算,才真正夠準確。如果一臺伺服器擁有8個處理器,但運用系統分割的功效機制,只運用8個處理器中的4個處理器來執行資料庫,如此資料庫的授權費只需要4萬元,而不是8萬元。
近年來,處理器的運算效能飛快成長,2000年時一個伺服器用的處理器,它的工作頻率約在350MHz~450MHz間,而近年來卻已動輒2GHz~3GHz,伺服器效能的提升代表用戶使用1臺伺服器,就可以勝任過去需要6~8臺伺服器所負責的工作。因此,透過虛擬化的統合功效,將過去需要多臺伺服器執行的工作集中到一臺伺服器上,如此將可減少處理器使用數,只用少數幾個高效能的處理器,取代多個先前採用的過時(Legacy)的處理器,就可以精省下許多授權費開銷。
此外,有些軟體並非透過處理器使用數量進行計價,而是以安裝的伺服器數來計費(如安裝於1臺伺服器收取1萬,安裝於4臺則收取4萬,但不細究伺服器內的處理器用數),虛擬化同樣可以提升用戶精省軟體成本的功效。
近年來處理器朝多核(Multi-Core)的趨勢發展,從過去1個處理器僅具1個核心,轉變成具有2、4個核心,使處理器的整體效能再提升。對於這樣的發展,軟體業者原本以核數為單位的授權計價,之後開始逐漸放寬授權規格,例如將雙核視為1.5個處理器,或1.35個處理器來收費,有的軟體業者則乾脆放寬到不細究處理器內的核數,一律以原有的處理器用數來計費,用戶若是透過使用多核處理器的伺服器來進行虛擬化統合,將可讓企業獲得更高的授權費精省效益。
應用程式的部署與維護成本
軟體的授權成本只是企業取得軟體使用權的購置成本,更大的開銷卻是在後續的維護管理成本上,這包括軟體的部署、更新、升級等等。
舉例而言,今日若有家銀行擁有30家分行,而總行的資訊部門開發出一套財務應用程式後,必須由資訊人員逐一到各分行進行程式安裝及測試,今天必須開車到基隆分行安裝,明天則要到南投分行安裝,接下來還有花蓮分行、屏東分行等等,光是程式的部署安裝就耗去諸多時日、人員心力、以及舟車往返等成本,且日後應用程式後續有任何的更新、修正,也必須比照第一次部署的模式,由人員至各處進行更新安裝、測試,由此可見,軟體的維護管理成本總是居高不下。
若透過伺服器統合的精簡方式,具體作法是,將原本布建於各分行的伺服器(即應用程式執行系統)集中化統合,透過總行的3~5臺伺服器來取代原本配屬在30個分行的30臺伺服器。每當銀行購置新的商務應用程式,或者資訊部門開發完成一個新的財務應用程式,日後只需要1名資訊人員將新程式安裝在總行的3~5臺伺服器上,就可以完成了軟體的部署工作,省去人員到各處逐一安裝的相關成本。
對於各分行的程式使用者而言,也只需透過銀行原有布建的企業內外部網路連回總行,就可以用與過去全然相同的方式來操作應用程式,存取原有的商務資料與財務資料;此外,當用戶要進行相關的軟體程式更新與修改時,也只需要安裝與更新統合後的3、5臺伺服器中即可,減少程式更新、升級等,不再需要到各分行更新、額外支付維運開銷。
新程式試行驗證
虛擬化機制在銀行業的使用,不只是整合帶來的好處,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新系統更新可能帶來的風險。
透過虛擬化,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虛擬的營運系統平臺,而該系統的執行程式、應用資料等相關組態環境都與營運系統一致,資訊部門就可以在這個虛擬出的系統中,先行安裝、更新、測試、除錯與調修應用程式,觀察一段足夠的運作時間、確定更新程式不會對現有營運系統造成不良的衝擊影響後,再正式部署更新。
過去的作法上,軟體測試的流程經常是另外準備一臺伺服器系統。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實體的拆裝、接線、調整等,相當繁瑣累人,而這些工作的用意是為了讓試行系統的各項環境盡可能逼近、相似於真實的營運系統,但其實還是有差異;相對地,在已經導入虛擬化的資訊環境中,直接在資訊營運系統虛擬出一個小型的試行系統、環境,則該系統環境的真實度將勝過前述的作法,以此種方式試行驗證新程式,不僅更快速方便,也更確切真實。
虛擬化對應用程式正式部署前的試行驗證,對正式部署時的授權花費,以及部署後的持續升級、更新等維護管理成本等,都能夠帶來精省效益。當然,虛擬統合後因為伺服器數目的減少,也讓原有的基礎維護管理工作更加輕鬆,原本需要定期檢視30臺伺服器的硬體組件,而今只要檢視3~5臺,磁碟重整工作也從30次減少為3~5次,備份、掃毒程序也類似。
此外,虛擬化的集中統合,更能有效協助企業營運彈性因應環境的變化。銀行業若是要因應重大的展覽活動,而必須在展場外圍設立一個為期數日的臨時分行,傳統作法是搬運實體資訊系統到現場安裝、執行,實體搬運的人力、成本還在其次,系統與資料的安全性才是更重要的顧慮;然而,現今透過使用虛擬化統合的資訊系統,臨時分行可輕易地連回總行系統,辦理執行各項業務。同理,日後要在各地建立辦事處、分行等,也都以相同方式快速支援。
取得更佳的營運尖峰因應力
根據筆者曾導入的銀行案例,過去當銀行的地方分行業務量突然增高時,該分行只能期盼自有的資訊系統能因應尖峰運算,或者事先布建極高硬體性能的系統,並預留寬裕充沛的硬體資源,以此因應尖峰營運。但這樣的做法上,其實許多時間的效能及資源是閒置的。
在虛擬化統合後,運算力與硬體資源可快速、彈性地挪調運用,當地方分行有更高的業務量時,就可透過虛擬化以及時調度其他閒置效能來因應,而在因應完分行的日間業務後,夜間則可將相同效能與資源挪去財務部門,以加速年度會計帳的相關計算,如此才能真正精省企業的整體營運成本。
《作者簡介》林俊吉
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系統架構顧問,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並獲得會計資訊碩士學歷。主要負責臺灣地區IBM系統產品跨平臺系統架構規畫業務,進入IBM已達25年。負責支援的系統產品涵蓋大型系統軟硬體、高階儲存體系統軟硬體、中文印表系統軟硬體以及跨平臺系統架構規畫。此外,支援領域則包括系統提升安裝規畫,系統調適、容量成長規畫,與系統整合。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