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蠻喜歡士林夜市的水煎包,在我仔細觀摩之後,發現水煎包的攤位都是找工讀生來包,總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於是,我自己買菜做了餡料、桿了麵皮,做了一鍋水煎包。結果可想而知,吃了第三口之後,我就把整鍋水煎包扔了,實在是太難吃了。
這只是我個人失敗的小故事,有個長輩跟我說:你才損失一鍋水煎包而已,我就是因為輕視別人的成就,結果賠了兩億還沒辦法收!
我們常看到商業雜誌報導成功的人與故事,當然,礙於雜誌篇幅的限制,所以寫的都是濃縮版本,但是,當我們想要複製別人的成功經驗時,到頭來都難免是死得難看或掙扎得很痛苦。
盲點1:無法肯定他人的成功
「關鍵在於態度!」有一個成功的學長,總是喜歡提項羽跟劉邦的故事。項羽見到秦始皇出巡的時候,他說:「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的意思),但是,劉邦卻說:「大丈夫當如是!」(這樣才算是個英雄阿!)
對於別人的成就,我們必須要不吝惜地給予肯定,因為成就的背後不知有多少次的決策、衝突、痛苦以及挫折必須要去承受克服,才有辦法戴上桂冠。如果我們只是輕蔑地說,「這沒什麼了不起」,並不能顯示自己的能力很好,反而會讓真正內行的人發現講這個話的人其實是外行,酸葡萄心理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短處。業界確實有很多藉由否定別人來提升自己價值的現象,相信這種說法的人邏輯並不好,因為否定別人不能代表自己很行,這種人為何能值得信任呢?
前陣子業界又流行起「相人」之術,大家總是希望自己能在一開始就能判斷出找到的人是千里馬還是賠錢貨。那位賠掉兩億的長輩說,他從這兩億的學費,學到不要用把「這個很簡單」這種口頭禪掛在嘴邊的人。經營事業,每一步都是戰戰兢兢,每一步都很不簡單。
盲點2:無法全面深度思考,簡化成功之道
我們常常會怪主管一件事情想太久,不趕快投入戰場。事實上,我們思考時用到的參數往往太少,我們只想到對手的產品、開發時間、搶先上市就可以占有市場……等看似理所當然的參數,但是,在真正決策者的思考模式裡面,還需要加入資金運籌、產品本質、市場行銷、退貨風險……,看似很簡單的事情,背後其實都有它的道理。
別人的成功看起來簡單的另一個原因,除了商業雜誌寫得很簡潔之外,這些成功的人,都有能力讓複雜的事情變簡單。
如何讓經營變得簡單?「就是建立系統,用系統來做管理。」一個臺商透露他的成功之道,讓整個公司系統化、透過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的管理、完善的文件與品管制度、量產單位的效能改進,乃至於持續不斷的追求卓越。
也有人提出「品管→幹部→研發」三部曲,先把品管做好,培養好第一頭金牛,然後藉由穩定的運作培養出幹部,最後,再來透過組織、資金進行研發。每個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哲學,有些時候重複、有些時候創新,但是,最終重點還是「化繁為簡」的功力。而且,這個能力80%用在觀念與企業文化的溝通上,20%才是跟技術有關的層面。
盲點3:無法承認所謂「技術簡單」的成功
我們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不屑去做Dirty Work的成功,這種情形就很像我跑去做水煎包一樣,我覺得自己的廚藝、學歷可以比得過工讀生,我應該可以征服水煎包這種簡單的產品。相信讀者知道我的錯誤在哪裡,問題是,我們仍持續輕視Simple&Stupid的產品,甚至輕視那些做Simple&Stupid產品而成功的人。小從簡單的耶誕燈泡,大到複雜的電腦手機;簡單的頁面與模式如Google,複雜的頁面與服務如Yahoo。
成功是一個事實,如果我們仍傲慢到無法承認別人的成功,即使我們可能成功,但將會缺乏持久性。放下身段,或許你也可以感受到創意源源不絕,機會俯拾皆是。
當我們容易眼紅於別人的成就時,我們的眼界將因此縮小,創新能力開始鈍化,然後可能會感嘆自己時運不濟或者懷才不遇。
盲點4:無法與組織分享成功
有位已經退休的科技界前輩(當然是身價數十億才會提早退休囉!),他總是說,所謂的成功是「機構價值」:當我們把優秀的人才集中之後,由於對於彼此才能的欣賞、尊重與激盪,所以整個組織結構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
成功的組織,其中的每一分子都算是分享了成功的榮耀與財富,同時,他們也知道組織裡其他成員的能力「一點都不簡單」。反之,如果我們總是抱持著一山不容二虎,喜歡去分高技術與低技術,這樣子終究沒辦法產生「機構價值」,只能靠自己的能耐去闖蕩。這樣並非不會成功,只是成功機率偏低,同時也苦了自己而已。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