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體專案運作期間,團隊成員經過長期高壓折磨後(請容許筆者用這樣的形容詞,但軟體專案確實是個壓力密集度高的工作),團隊成員會出現腦力疲乏、反應不佳、情緒偶有失控、思緒無法有條不紊地運作的症狀,就像顆電力被消耗殆盡的電池,執行效能處於殘弱的狀態。

專案成員理應經常充電,以保持良好的使用效能。企業不斷地倡導從A到A+的觀念,套用在資訊軟體專案中,專案團隊也會遭遇到相同的問題:你要選擇向上提升,抑或向下沉淪?

想要向上提升,你可以選擇透過坊間的充電課程提升戰力,不過,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課程需要的成本及耗費時程,無法允許已經忙到抽不出空的軟體專案團隊去充電,使得教育訓練大多落於理想而難以付諸實現,造成專案成員異動頻繁,軟體專案品質嚴重低落。

就管理技巧而言,「從作中學」是學習專業能力及養成經驗效果最好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On-Job Training。《Agile Retrospectives》即強調從工作中來學習、強化你的專案團隊。

作者設計許多演練的方式,只要按表操課,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閱讀本書可以有助於:

● 設計出有效的專案團隊實戰準則
● 學習找出專案問題,進而思考得出最佳解法
● 試著強化團隊的優勢,發揮超出預期的團隊績效
● 不只是強調技術專業能力,也重視人在團隊中可能的影響
● 有效運用建議的管理技術及方法

往覆式開發讓專案開發保持在正確方向

Retrospective就字義上而言,著重在過去事物的回顧及反省,以記取過去的經驗,有「知古推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味道在。

運用在軟體專案上,則代表曾經在專案中遭遇的技術及管理難題、團隊成員間有待改善的合作方式,或是未臻完美的專案成果及實務教訓,這些都是身為專案領導者或成員的你,在過去專案經常遇到的問題,以期在未來能找出改善的做法。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面對眾多管理或是技術上的抉擇時,會有「這樣做是不是最好?」、「這樣做是不是對的?」的疑惑。在專案邁向下一個階段時,也不斷地思考,如何在眾多做法中找出最佳方案。

一般傳統式專案開發都是到執行末期才發現問題所在,這時候早已回天乏術、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透過Agile往覆式開發精神,在專案各個階段結束時,即可以針對問題進行改善,持續修正方向直到專案結束,不會等到整個專案結束後,才能回顧與檢討。因此往覆式的專案開發所造成的偏差,遠低於傳統式專案開發。

5個步驟將管理技巧導入專案開發

本書重點在於讓軟體團隊可以在專案進行過程,透過作者建議的工具及方法降低失敗機率。敏捷開發的迭代式開發特性,可以讓專案成員在進入下一個Iteration時,發現問題並及早因應,提出改善方法。

本書有5個步驟,從設定目標、收集資訊、激發想法、決定做法、到最後的結束,這些步驟是經歷實務考驗的累積成果。各個步驟都提供許多活動(Activities)以達到每階段的目標,從這些活動你可以學習許多管理實務上的技術及方法,例如:用來找出問題根本原因的魚骨圖(Fishbone)、找出多個面向計量標準的雷達圖(Radar),以及利用3M便利貼及色點貼紙收集資料及定義重要性,這些都是可以被應用在不同層面的通用方法。

本書提供不少管理層面的技巧及作法,讓專案團隊可以透過敏捷開發搭配管理技巧,改善團隊績效、發揮潛力。雖然本書強調的是管理技巧與敏捷(Agile)專案開發製程的搭配,不過它提供的準則及方法,也都適用於一般專案團隊。

 

Agile Retrospectives: Making Good Teams Great

Esther Derby、Diana Larsen、Ken Schwaber/著

Pragmatic Bookshelf出版

售價:29.95美元

Amazon五顆星

《作者簡介》

陳宏一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目前任職於某數位行銷公司技術經理,曾任職於南亞科技資訊部工程師、資迅人網路研發副理、艾群科技產品研發部經理,專精於OOAD、J2EE相關技術、Open Source、資料庫設計、軟體開發流程及專案管理等;取得SCJP、SCWCD、SCJD、SCEA、ITIL等認證。曾經歷大型社群及電子商務網站、 WAP/3G行動加值服務、CTI/CRM客服系統架構規畫設計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