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場合發生暴力衝突時,拿著擴音器煽動群眾的人,往往自己卻沒帶頭向前衝,因為他可不傻──流血流汗的傻事留給笨蛋去做,最猛、最勇、衝第一的是傻瓜。
高畫質光碟規格出現兩強之爭,雙方陣營都說自己的東西最棒,儘管敲鑼打鼓陣仗不小,但大多數的消費者依然不肯輕易掏腰包買機器。你想想,花離譜的高價擺闊買機器,但是片子少,還可能是被淘汰的一方──還是那句話,衝第一的是傻瓜。
以往只要有新的開發技術出現,我就會心跳加速、興奮異常。最近新世代的軟體開發技術,似乎又出現了兩強之爭,這一次,我卻學乖了,廠商說的話,我冷靜地判斷,不急著身先士卒地往前衝。
但軟體廠商可不希望你這麼認為,為了安你的心,廠商會想辦法和標竿型的企業進行合作。企業可以用相對低廉的成本,得到軟體廠商傾全力的服務;而軟體廠商也可以用該企業的形象來掛保證,「你瞧,XX企業選用我們的解決方案,來為顧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但如果你的公司不是大型企業,也沒被選為廣告中的成功案例,你卻還傻傻地跟著跳進去採用「未經實證、前途未卜」新技術,那麼恐怕連「教育部阿榮」和「立法院小費」都要看不過去,跳出來罵你是三寶之外的第四寶、四傻之外的第五傻。
為何我不鼓勵企業貿然採用新技術,因為:一、新技術有不周全、不穩定的風險;二、教育訓練與開發成本很高;三、你屬意的技術有可能在主流市場上敗下陣來。
風險1:不周全、不穩定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1.0的技術往往不夠成熟完整。MacOS X剛推出時,連DVD播放軟體都沒有;Silverlight剛推出時,連中文都不支援。如果自己得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花相當多力氣,增加額外成本。
即使使用者能自行補強新技術的缺口,但根據我過去的經驗,這種因為開發平臺功能不完備,造成開發者必須「繞道而行」的情況,往往會在尋找替代道路的過程中,遇到其他障礙,然後又要再次繞道,就像走入迷宮,遍尋不著出口。
最慘的是,當你花很多工夫繞道而行,自行解決一切的問題時──你發現軟體的新版本推出了,而且這個版本已經幫你解決之前的問題了。
1.0版的技術還可能有不穩定的現象。軟體用越久,被找出的bug越多,官方修正之後所推出的版本,也就越穩定。1.0版的軟體,只有alpha和beta測試,使用群眾並不廣、測試時間也不長,所以可能潛藏不少問題,例如bug很多、效能不佳、相容性不高、安全有漏洞等。
雖然新產品不穩定、不周全,但是一句名言「軟體要出貨,就要有取捨」。所以也不能全怪廠商啦!軟體如果要等到功能完美才出貨,恐怕是遙遙無期。
風險2:導入成本高
軟體開發的成本主要是人,人的價值在於知識的養成。新技術沒有經過三、五年的推廣,相關知識是不可能普及的。在人力資源市場上,企業很難找得到懂新技術的人才,自己培養10、20人的團隊,往往得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培訓費用、薪資支出)。即使相關技術人力養成之後,也得熬過一段適應期,承擔生產力過低的損失。
另外,採用新的技術,也可能需要購買顧問服務。這類的顧問服務,通常都所費不貲。
風險3:技術敗陣的危機
最糟糕的是,該花的錢都花了、不該花的錢也花了,系統終於成功建立的那一刻,你選用的技術卻成為非主流,甚至廠商宣布不再更新。如此一來,你使用的產品變成孤兒、相關的技術人力可能開始流失,後續系統的維護,就得靠自己了。
所以,對於新技術的導入,真的要謹慎再謹慎。最好事先明查暗訪,探聽一下,有哪些傻瓜先用了新技術?他們遇到了哪些問題?
有解還是無解?易解還是難解?學習曲線陡不陡?成本有多高?
除此之外,也要學會判斷廠商的話是真是假,如果是主管層級的說法,雖然會比較全面,但可能會刻意避談產品缺點;工程師的說法雖然比較片面,但說話比較實在。還好現在有網路,世界各地的先期使用者會在各個論壇或部落格上大鳴大放,這些意見都值得參考。
新技術的最早期採用者,獲得的效益往往弊多於利,你沒必要當廠商的第一批白老鼠。下次有採用新技術的衝動時,想想抗議場合上那些衝第一而頭破血流的人,或許你會因而打消念頭。
作者簡介:
蔡學鏞-技術顧問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碩士,曾任華碩集團軟體工程師、元智大學資訊系講師、美商歐萊禮出版社技術編輯、臺灣微軟特約專欄作家。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