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的公司發展並不如預期,對你們而言,電子商務的推廣是否受阻?

儘管.com的公司發展沒有如市場預期,尤其是B2C前一陣子相當受創,而有許多公司又轉作B2B,其中可以發現並不是B2C或是B2B的市場不看好,而是往往一窩蜂的去經營,卻又沒有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認為不論是B2B、B2C,企業本身先進行e化,才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就今年整體市場看來,其中.com企業所佔公司的營業額只有從既有的10%下降成為5%的佔有率,而其他都是傳統產業,其實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小。可以看出這些傳統廠商,在進行e化後所推出的電子商務是結合了實體以及虛擬兩個主軸,就比例上來分析,包含有B2B的市場50%、B2C的市場40%、B2E(企業內部虛擬平台)的市場有10%等。台灣的傳統產業最近似乎陷入了困境,你指的企業e化對他們的幫助是什麼?

企業e化究竟對產業的影響有多重要,我認為這是一個傳統企業是否能面對國際化競爭的關鍵因素,舉個美國當地的例子,有一個具有130年歷史的百貨公司,目前也積極讓整體供應鏈上線,進行e化工程,連民生消費品的產業都注意到e化的需要,更何況台灣地區是以高科技、製造業為主的,在全球市場的供應鏈銜接需要最快速的回應,像台灣的台積電、聯電都相當注重這個方面,因此呼籲企業應該將最新的IT預算集中在企業e化的焦點。

儘管感覺時局環境感覺很慘澹,但事實上這正是台灣產業e化的好時機,不要等到未來時機旺盛的時候,才來扼腕錯過了重新整裝的時間。就目前電子商務市場明年的發展狀況,你們認為市場樂觀嗎?

我們認為目前電子商務市場發展,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市場區隔,因此可以發現市場眾多競爭者,我們不敢輕忽他們的實力,但我想我們的優勢在於一對一行銷平台,是企業e化的一個基礎架構,可以在上面加上各種應用程式,包括採購、銷售、供應鏈、企業內部員工聯繫等其他需求,而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完成,而我們由於切入市場的時間較早,因此這些初期有導入一對一行銷平台的客戶,未來為增加整體電子商務的功能完整性,我們都能提供相關的服務。目前全球市場的獲利狀況以及對大中華地區的期望?

今年宏道資訊的營業額已達到4億美金,是去年目標的4 倍發展,而真正營收則有5千萬美金,已維持三年的獲利,加上全球員工增加至2千2百人,其中台灣佔著總部設立的優勢,後勤支援將有2百人,明年的目標將會是6億3千萬元美金。

在台灣將持續進行垂直領域的電子商務平台,包含IC產業、旅遊、電信、銀行、政府單位等,找尋出產業典範後,可以將該模式移植到其他企業。而大陸地區由於e化的程度更不成熟,但在地域廣大、大企業連接的需求更多,則是先行以B2B為主。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