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為台灣電子交易市集萌芽期,市場規模約為新台幣15.15億元,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預估,若台灣各產業所建立的交易市集和國際大型的市集接軌,產業的上下游企業紛紛加入使用,市場規模有機會大幅增加,若以2000年的市場規模為基準,2002年將有133.14億元的產值,和2000年比較約成長234%。目前電子交易市集仍在萌芽建設階段
根據MIC的統計調查報告指出,台灣2000年電子交易市集市場交易的總值約新台幣15.15億元,至2002年將呈現跳躍性的成長,交易總值高達133.14億元;MIC產業分析師陳至哲表示,從1999年基礎建設建置到2000年招商佈局,是台灣電子交易市集的萌芽建設期,廠商仍在摸索階段。
陳至哲強調,台灣廠商應兼顧本土和全球華文市場需求;因為產業和法令的特性,台灣廠商首先建立出本土化的電子交易市集習慣和服務,再鎖定以台商為核心的大中華區市場,整合兩岸三地業者的商機,逐步邁向全球市場;由於和國際接軌的機會逐漸增加,加入市集的上下游廠商紛紛加入,市場規模呈現出大幅成長的空間。
找出台灣交易市集的優勢,並尋求與國際市集的整合機會
在產業國際化和全球化的需求下,電子交易市集的串連將下一階段的潮流;根據Deloitte Consulting估計全球約有1500家,並預測3年後約剩500家,而Forrester更認為到2003年全球的電子交易市集僅剩181家,台灣亦為地球村的一員,找出本身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並尋求和國際性的交易市集接軌的機會,似乎是當務之急。
B2B概念於1999年開始在台灣的EC市場發酵,由於產業外移和面臨國際市場競爭挑戰的大環境刺激下,不少大型集團紛紛編列大筆預算,投資在B2B交易環境的軟硬體設備建置工程上,吸引了不少台灣甚至國外資訊服務提供者加入B2B市場競爭行列,而電子交易市集(eMarketplace)的概念也在企業間不斷整合中形成。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