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統的興起,為什麼對企業成本控制相對變得重要?

物流在以前並沒有一個有效的系統在運作,通常是根據經驗,藉由交通工具傳遞貨物,但是在網際網路的興起下,資訊的傳遞越來越迅速,間接的就壓縮了交易的時程,所以大家對於物流效率的要求相對地也增加。

另外,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物流處理、派送的成本已經高達總公司營運的10%~15%,在目前競爭太過激烈,難以獲利的情況下,能節省成本,就已經達成獲利的目的,因此如何降低物流的成本,成為企業用戶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們認為開放式的交易市集,能提供企業客戶以及物流廠商,更好的配送機制,降低空車率,加速送貨的效率。但是短期來看,私人的交易平台仍不會淘汰,這是從過去廠商使用EDI系統而來,只是現在轉換成為WEB界面,所以我們會先以這塊市場切入。

由於EDI是採用專線來傳輸訊息,所以相對的成本非常高,不適用於每一個企業,加上全球供應鏈(SCM)走向趨勢,對於物流派送的精準度相對提高,這是成本控制的一個重點,例如要組裝一個筆記型電腦,需要8個零組件,若是零件都在不同的時間點到達,則會造成庫存成本的浪費,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系統搭配的重要性。

我們發現這樣的一個契機,所以選擇以i2作為技術平台的支援,提供企業用戶使用單一的物流系統平台,客戶就可以在任何時間選擇對他最有利的運送方式。而絡捷物流網要藉由哪一項誘因來促使物流廠商的加入?

絡捷物流網在經營的是一個介乎物流廠商以及企業主的交易市集,但是初期這個平台,將會先輔助大型客戶導入物流系統,提供單一界面將所有物流的選擇管道整合,包含訊息、採購內容、報價等,等到企業主都上線後,自然可以吸引相關的物流廠商上線,因為若不採用電子化,企業主必然會淘汰無法配合的廠商。

這樣的做法,我們在台灣會先以高科技產業為主,除了高科技產業對於成本的控管較嚴格以外,另外由於許多高科技產業已經使用了i2的系統,因此在系統的連結上也比較方便。為了讓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的願景,物流體系的健全是不可避免的,而絡捷物流網要如何輔助台灣產業前進?

我們目前處於亞洲的一個中繼站Hub角色,好像是運籌中心的樞紐,但是我們需要與其他的中繼站連結,所以絡捷物流網與國際運輸物流網廠商FreightMatrix結盟,由我們經營FreightMatrix大中華區的業務,這同時也是該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個策略夥伴。

由於北美為大中華區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對象,源起美國的FreightMatrix 與絡捷物流網的結合,將能連結全球性的物流。同時,由於FreightMatrix 的主要股東也同樣是i2,在連接的成功機率較高。

在經建會「全球運籌中心計畫」積極展開之際,全球的貿易量也持續擴大,但若物流業處理貨品的能力沒有提高,即使製造業者接了更多的訂單,也無法順利出貨,尤其是台灣將成為全球運籌管理中心,應要充份利用科技,有效改善流程,降低成本,以提升效率及服務品質。大陸市場是否也是下一步的發展重點?

事實上對於我們做平台服務的,大陸市場是一定要進去的,但是大陸方面對於物流的控管很嚴格,除非有特許執照,否則一般都是官方單位。大陸幅員廣大,物流配送顯然更為複雜,但是系統的市場需求相對較高。

目前看來發展大陸市場有一些瓶頸,也就是當地企業的e化,IT發展仍不夠普及,但是政府單位同樣的也了解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因此會以法令強迫廠商使用,這對我們來說,不啻是個好消息。

目前我們已經接觸幾個官方單位,對於提升傳統產業的運輸效率,進而帶動整體貿易的流通,近期即可看到的現象。在這樣複雜的物流環境,電子商務如何提供更好的工具,來改善物流的效率?

傳統上運輸物流業的交易型態,多以文件、電話或傳真進行,在品質、管理及效率上都很難全面掌控,更不容易提供客戶完善的資料分析與即時服務。同時企業貨主往往要面對許多不同的業者,如海運、陸運、空運、倉儲、承攬業者、報關行等,不同業者有不同的作業模式、文件需求與資料格式,使得各方溝通更加複雜。

因此絡捷物流網即是針對企業貨主與運輸物流業者之間,從合約議訂、路線/航線選擇、載具規劃、法規檢查,到艙位預訂、貨物追蹤、緊急應變,以至於運費管理與績效評估等日常作業流程,提供完整而即時的資訊服務。根據我們的市場研究,保守估計台灣三年內即可達到年交易額新台幣770億元的規模。

另外,再根據國外經驗估計,絡捷物流網所提供的資訊服務期望降低運輸規劃時間可降低95%、庫存成本則節省10%至25%,也就是說,貨主能透過這個系統將所需要的運輸需求定義的很清楚,而運輸物流業者能根據貨主所定義的需求與自己的運輸設備效能進行安排,如此運輸的資源能被最佳化的運用,企業在運輸成本降低到最小的情況下,仍可保持最佳的服務給客戶。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