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政府將開放境內投資者投資B股的消息面激勵下,香港H股(國企股)連續大漲,再度燃起台灣投資人的大陸熱。中信投顧表示,很多投資人可能會失望地發現近來香港和大中華海外基金淨值表現遠不及股市的激情表現,因為目前受限於相關法令規定,在台核備的海外基金和在台投信發行的基金都無法直接投資大陸股市或是香港的H股,同時未來大陸方面開放兩地股市套利的機率相當低,H股實際受惠有限,因此不建議投資人只為了追逐短線的炒作題材而搶進香港基金。
勿為追逐短線而搶進香港基金
中信投顧表示,目前香港45支檔H股中,有28檔同時在大陸A股掛牌,但股價卻比在大陸折價約85%,以H股目前的平均本益比約為11倍,相較於大陸B股的20倍、和A股的63倍本益比,可以看出股價差距仍高,賦予市場相當大的想像空間,因此短期內在開放投資及合併等題材效應下,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確實有利H股的股價向上推升。
不過A、B股合併目前仍言之過早,就開放投資的角度而言,除非大陸當局開放A股可以放空,否則H股和大陸股市之間根本無法進行套利,H股實際受惠程度有限,股價可能僅限於短線題材炒作。
由於目前台灣的法令相關規定,只要投資中國股票市場的海外基金,都無法在台獲得核備註冊,而台灣投信發行的大中華基金,也無法投資紅籌或是H股,因此投資人是無法透過這些基金間接投資大陸股市或是香港的H股。
考量流通性,基金多以恆生指數為標的
中信投顧表示,就投資實務面而言,基於流通性的考量,幾乎所有的香港或是大中華海外基金在香港的投資都是以恆生指數為基金操盤的指標指數,因此上述基金的前十大持股自然大都以佔恆指各類股指數權值比重較高的個股為主。
例如地產股的長江實業、新鴻基、恆基,金融股的匯豐控股、恆生銀行,科技股的中國移動、和記黃埔、電訊盈科等,其中光是匯豐控股、中國移動及和記黃埔三檔股票就佔掉了恆指權值比重的一半,也幾乎是各檔香港基金必備的基本持股,因此僅有少數的紅籌,例如中國光大控股、中國聯想集團、華淵等,可能偶爾能在基金前十大持股中出線,至於H股的持股比例幾乎等於零。
中信投顧指出,以上也是為什麼H股指數連續二天大漲,有些個股的股價甚至一天之內狂飆二、三成以上,卻發現香港基金淨值漲幅有限、甚至根本沒漲到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台核備註冊的香港及大中華海外基金,年初至今績效最現最佳的為寶源香港小型公司基金,近半年為怡富香港基金、近一年則以花旗香港基金報酬率最高。
可在恆生指數15000點上下進場
中信投顧表示,長期以來,香港的經濟發展與大陸息息相關,目前,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額已佔香港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四十,未來中國加入WTO後,香港的金融、貿易、服務及法律等行業都將因此而受益,因此投資人可以考慮在恆生指數一萬五千點上下逐步分批進場,作中長期投資。
中信投顧指出,香港經濟在1999年下半年出現復甦、2000年加速成長,銀行放款情況也逐步改善,衰退幅度漸漸縮減、並於去年八月擺脫負成長的狀況,而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失業率,也從去年10月至12月份的4.4%降至20個月來最低水準4.3%。
此外,受到北電網路和戴爾電腦等發布獲利預警、那斯達克指數重挫的影響,香港的電腦及電信類股首當其衝,包括中國最大的行動通話系統公司中國移動、中國最大的電腦製造商中國聯想集團和第二大電話公司中國聯通等,都未因「中國」而受惠,反而拖累恆指跌破一萬五千五百點的關卡,這幾天重壓電信股的香港基金淨值表現將受較大的影響。
而由於港府宣布下一年度將降低土地供給量、同時減少地產相關管制等政策利多,週一的二筆土地競標金額也高出市場預期一成以上的價格,顯示長期低迷的房地產價格投資信心已逐漸恢復,加上利率逐步走低,地產股將成為近期撐盤的重心。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2
2025-02-11
2025-02-13
2025-02-10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