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宏電裁員900名員工後,倫飛電腦今(2/27)日也傳出裁員事件,總計裁撤117名高雄廠員工,其中有70餘位為非直接生產員工,40餘位為直接生產員工,高雄廠800餘位員工僅剩600餘位,今年5月到期的24名外勞、10月28名與明年7月的8名外集勞工都不再續聘,根據倫飛的說法,此波瘦身與提昇企業競爭力有關,而非與志合合併有關。裁撤動作持續至明年中,每年省下近6000萬人力成本
倫飛電腦品牌事業處副總經理吳正德指出,目前在產能利用上確實有部份的空出,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訂單的挹注,可能也不再招聘相關的生產人員,在倫飛本身生產線或人力無法負荷的情況下,將考慮採取外包或既有員工以加班方式克服,就日前的運作模式來看,便有多出的訂單委由志合製造的合作業務出現。而此波裁撤的117名員工中,佔倫飛總員工1000人的11.7%,若再加上延續至明年的60名外勞,總計佔約18%左右。
吳正德指出,人力成本確實是一項重大的負擔,以台灣平均作業人員估算,每名員工約2萬元新台幣,但相較於大陸來說,卻需8000元新台幣,相差有2.5倍之多,再加上倫飛每年發放的員工薪資為13個月,以每月450萬新台幣的人力成本估算,一年約可省下5850萬元新台幣,對去年虧損10億元左右的倫飛而言,在彌補虧損上的確不無小補。裁撤117名員工,未來招聘鎖定研發與銷售人員
在裁撤的117名員工中,營運、行政等非直接生產人員達70餘位,比重接近6成,其餘40多位的直接生產員工則佔4成上下,吳正德表示,倫飛裁員並不表示不對外招募員工,未來招募的方向將以研發人員與據點的銷售人員為主。倫飛在溫生台出任總經理後,經營方向改弦易轍,原心主打自有品牌的方向降為2成,代工比重提振至8成以上。
為拓展據點,日前倫飛亦與NOVA洽談合作的可能,但目前未有任何決議出現。不過對於外傳的倫飛、志合合併案可能是主導此次裁員的主因,吳正德予以否認,雖兩家公司合併後,人員勢必有重疊的情況,但站在企業的角度而言,提升競爭力應列為首要目標,在倫飛歷經一年的虧損後,確實有必要提振本身的競爭力,除了裁撤員工,吳正德也盼政府提出多項優惠措施,以吸引外地的研發人員來台,或是開設境外中心、免稅機制等。3人轉任大陸昆山廠經營,預計Q2上線運作
除了裁撤員工,倫飛對大陸的佈局也不敢稍緩,今日更決議將派任3人前往大陸昆山廠,進行廠商的規劃建置,以當地人力成本低廉的狀況看來,未來倫飛在陸的生產很可能擴增,不過目前在昆山廠中的100餘人皆為台灣選派,目前尚未建置完成,根據倫飛的規劃,將在Q2-Q3間完成,生產線全數供給外銷,主要為國際大廠OEM筆記型電腦為主。
今年倫飛在經營策略上仍兼守代工與自有品牌比例為8比2,由於日前倫飛已通過政府供應鏈B計畫的審核,但倫飛方面認為供應鏈運作是必要的,尤其在未來兩岸三地的互動上,將可達到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目的,但目前因倫飛、志合的合併未在年初完成,因此建置計劃雖持續進行中,但綜效不易發揮,仍需等待兩家公司合併後再進行統整。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