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內投入六年的時間研發以Java為核心的開發平台「Java composer」,這期間你如何管理公司的軟體開發流程?

我在軟體產業約有18年經驗了,都是以「一條鞭」的方式來管理,不會任意的將尚未研發成熟的軟體產品推出市面,用散彈打鳥般策略的公司並不能一帆風順的;所謂一條鞭的管理方式,就是公司除了行政管理等部門外,研發人員依照任務分組,目前有核心技術、無線應用技術和ERP團隊三組。

六年前英特內就成立了一組專門研發Java技術的團隊約有10人,希望能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開發環境,只要美國昇陽研發出新技術,這個團隊成員即上網下載最新的函式或程式碼,Java開發平台「組合家」(composer,簡稱JC)目前已有2000多個函式庫和500多個元件。

英特內以JC為基礎樹狀展開,另外延伸出其他應用領域,目前成立無線傳輸技術和ERP團隊,各約有20多人,因為JC屬於物件導向的開發工具,元件可以再利用(reuser),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不需要再寫太多的程式;並透過英特內自行開發的專業知識管理系統P.K.M來控管專案的進行,在管理工具有效的紀錄和運作下,我們手中的案子幾乎都能如期結案。英特內和市面上所提出的企業知識管理解決方案有何不同?

目前市面上的知識管理概念,似乎只是簡單的搜尋和檢索,我認為完整的「知識管理」,是員工工作過程中不斷的學習過程,能留下重複應用的知識,以創造日後的新價值,將員工從工作中獲得的資料、資訊,累積成知識,這些知識能從公司的系統中記載下來。

英特內的知識管理系統有三個子系統,包括行政系統、任務組織系統和權限管理機制,將專案和產品研發時間工作量化,有成本預估的功能;員工透過知識管理系統傳遞文件,可協助企業做到ISO管理的作用。同時P.K.M系統支援Wireless技術,企業只需透過WAP、PDA即可完成簽核。

知識管理並非紙上談兵,反而是實際層面的落實才是重要課題,利用確切的系統將過去和現在的專案、知識內化到產品、過程與服務,將資料與資訊轉化為有用的知識,也才能使企業內源源不絕地形成有價的資本回饋。英特內似乎尚未有赴大陸發展的打算,原因為何?

雖然有許多廠商說大陸技術強人才多,但缺乏創意和應用軟體的開發人才,且英特內的Java核心技術已經逐漸成熟,所有程式都以物件化可以不斷再利用,不必急著要過去找軟體研發人員。

大陸各項市場因素都不甚穩定,加上英特內的作風比較保守,從成立以來花在行銷和廣告的費用本來就不多,更不會跟隨潮流輕易西進大陸;我和董事長是有在評估到大陸開拓市場的計畫,但短期內不會有行動。

英特內去年盈餘轉增資,資本額從新台幣3000萬元增至4000多萬元。
為什堅持不擴大資本規模和市場規模?

台灣軟體追隨國外潮流起舞,只賣一些應用層面的東西給人家,並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有許多網路軟體廠商像是炒短線,市場缺什麼軟體,他們就開發什麼軟體,當市場逐漸萎縮,公司的獲利空間也相對變小。

台灣的軟體公司若存著投機心態,是很難和大陸市場比較,更別說跨足國際市場,現在英特內技術和產品逐漸成熟,將加強產品的行銷活動;先蹲好馬步,再進行市場擴張活動也不遲。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