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的儲存市場發展為何?
兩岸三地的儲存市場仍會快速發展,但模式(Model)卻不太一樣,中國方面由於成長快速,三地的高速成長應會來自於中國,不過中國地廣人稀,企業的集中密度不高,所花下的成本自然會提升,而香港與台灣則因為地挾人稠,企業的集中密度高,業務人員所投下的成本較低,相對回饋在成長率上也較為明顯,粗略來說,三地的發展相當接近。
不過若真要細分,由於目前中國方面已劃分出去,就香港與台灣來說,兩地的資訊基礎建設雖然比較成熟,但是運作模式仍然有所不同。香港一向是金融業的集散地,為進軍大陸市場,動作較快的全球大廠,幾乎在香港設有據點,以香港而言,金融、電信會是最主要的市場,另一方面,由於長久以來在服務方面的發展,香港的xSP也較台灣發達。
台灣則是在電信、製造、金融等行業佔有優勢,去年電信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比重約為1比1,可見電信產業的蓬勃發展,而今年除了電信產業的快速發展,金融產業合併趨勢的商機外,製造業將會是EMC一項重要的領域,除了組成一組專屬的團隊前往科學園區,EMC也將借重台灣通路商之力進軍製造業領域,並在今年另外加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儲存設備通路商與其他通路商的角色有何不同?
目前EMC的儲存產品分為高階的Symmentrix與中階的CLARiiON,目前Symmetrix由美事達、和平整合資訊、台宏資訊與得捷等4家廠商代理,而CLARRiiON則有立技資訊、怡康軟體2家提供,今天CALLiiON方面再增加群環與零壹2家,並採取雙層(2-Tier)代理模式,鎖定中小型企業(SMB)為主,今天新增的10家第二層通路商也將持續增加。
隨著EMC逐漸進軍中階儲存市場,EMC也將選定在市場上較有影響力的通路商,並且由EMC提供教育訓練、建立協銷體系與售後服務等,比培養通路商在服務體系的健全,至於通路商本身,則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系統整合能力,由於通路商本身就有專精的領域與項目,EMC也將選擇不足的領域交由通路商經營,較傳統通路商多了加值的部份。
今年是否與通路商合力建置範本中心(Demo Center)?
今天合作的零壹與群環都會在Q2建立範本中心,由於儲存系統的架構過於龐大,沒有辦法再採用過去「試用」方式,建立範本中心是必要的,通路商方面目前暫定2座,包含軟、硬體、人員、賭地等成本,每座範本中心的建置成本約在2000-3000萬新台幣之譜,台灣EMC本身也會建立範本中心,其他則與IDC業者合作,提供實機運作系統。
現在合作的IDC業者,像安碁便相當開放,希望可以多多招攬客戶前往觀摩,對於IDC來說,多的使用者就是他們生財的部份,而IDC業者若想進軍儲存服務供應商(SSP)領域,儲存設備是生財工具,勢必要進行採買,以EMC的合同來說,多半一次採購10TB的儲存容量,以EMC的建置經驗來說,約莫6個月的時間就必須再採購下一批的儲存設備,但是容量多寡不見得呈現等倍成長,仍然須要依據產業的特性與使用量進行評估。
EMC將不親自參與SSP的建置,但是對於SSP的儲存設備,將可依照堆疊的方式不斷提供業者所需,今年預估在亞太地區會有3倍的成長,而台灣部份因1999年10月才成立分公司,基數較小,所以在去年呈現6倍的成長,今年台灣市場保守估計要達到兩倍的成長,去年本土市場2成的佔有率,今年應該更為提升,略低於全球3-4成的佔有率。
EMC將在今、明兩年投下2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亞太區有無配合計畫?
在今年以前,EMC每年投下的研發經費皆是10億美元,而今、明兩年已撥出2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最直接的關係絕對會有,就是產品在研發後一定會交到通路販售,但如果是研發部份,目前仍在美國,不過EMC在去年所成立的Media Solution,亞太區的總部就設在台灣,預計到年底前增加到15名的規模,主要進行產品的開發與測試。
但是Media Solution的儲存發展與電信、製造、金融等市場較不相同,其間涉及應用整合等細節,因此EMC編列了一組團隊進行開發與銷售;而今年除了在影音多媒體方面多所著墨以外,一波波的金融整合、電信蓬勃也是台灣市場成長的主要誘因,台灣部份必定會積極爭取總部研發經費移植來台,最少,產品的開發結果將反映在通路銷售上。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