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tech可說是科技驅動的法遵,也是科技驅動的監管者監理。」杜克大學法學院教授Lawrence Baxter特別強調,多數人討論的Regtech著重在企業內部的法遵與風險管理,但他認為,這會帶來監管者的轉型,這是另一個大家容易忽略的關鍵。
不同於一般從產業衝擊來看Regtech,他更強調科技對監管者角度的影響,尤其這波金融業者轉型浪潮,也正是監管者前進的動力與契機。監理沙盒不僅是新創業者的實驗場域,也同時是監管者學習的地方。他也預期,接下來幾年,Regtech將和Fintech一樣,快速發展。
Lawrence Baxter自2009年起在杜克大學任教,同時也指導杜克大學的全球金融市場中心。研究領域聚焦在金融業者的監管環境的演進等。同時也發表過多份有關美國聯邦、州政府行政法、國際金融與法規等相關研究。他更一手創立了美國第四大銀行美聯銀行的線上金融服務,更領導該銀行電商部門多年。可說是,熟諳全球金融第一線產業經驗和學術研究的全球法遵專家。
他特別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Regtech,他認為:「要期待監管者能監管企業,但企業又仰賴自動化跟科技的幫忙,這就代表監管者也必須要有同等的科技能力。」
Fintech驅動大資料的生成,創造Regtech需求
Regtech和Fintech兩者關係密不可分,Lawrence Baxter表示,Fintech創造了Regtech需求。Fintech的發展,替金融業者產出了大量的資料量,也作為數據分析的基底。
金融業者要不斷追蹤所有業務,每分每秒都有商業行為的話,就會催生出大量資料的生成。業者不可能單靠人力去監控每一筆交易,因此,他們開始有各種新興工具來做到自動化分析。
這樣的發展,就促進了監管者也必須同樣具備科技力。「今天(企業)產出了數以百千的資料點,要怎麼監控?」他指出,對監管者來說,若是用傳統的監管方式,就是打開帳冊,開始找碴。而這些大資料堆疊成山,監管者將逐漸無法負荷。他表示,唯有透過技術、自動化的分析才能夠做到。「監管者早已不可能再用同一套傳統的系統去監控金融機構了。」
百年前的銀行,交易量不大,或許可利用人工查核做到每筆交易資料的追蹤。但很快的,資料量開始變大,開始仰賴電腦作業。或許是用錄影的方式留下記錄,財政部的監管者就會分析那些影像記錄,監看誰在匯入或是提領,來找到模式(Pattern),偵測出是否有非法情事正在進行中,由影像分析師來對監管者示警。「這就是早期的Regtech形式。」他說。
隨著時間來到21世紀,銀行開始有各種各樣複雜的風險模型。這些模型都是電腦架構且驅動的,分析報告也是由電腦產出。監管者已經不看單一分析,而是看銀行所使用的風險模型。
但是風險是分分鐘鐘在變動的,市場估值也是高度浮動的。他指出,現在監管者招致批評,因為他們會對銀行說「我們檢查風險模型是否沒問題」,而不是「我們自己也懂、也會做」。
他認為,監管者必定要發展自動化監管,這樣才能理解銀行的風險模型並監理。風險模型的檢驗也會比以往更加嚴謹、縝密。
簡言之,當業者依賴科技,監理者也必然追隨這樣的腳步,要具備同等的科技能力。
監管者要有科技力,Regtech是新契機
「大部分的監管者未能了解,他們需要Regtech的程度有多高。」Lawrence Baxter直指,Regtech正好是監管者的新機會。
他解釋,Regtech促使監管者改變監理的手法,開始利用自動化來做到大量的監控與監督。要有辦法即時的、利用自動化的工具來監管業者所輸入(input)的資料,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執行監管。而且,自動化往往可以保證成本的減少。他坦言,美國政府在監管成本上有不小的壓力,很多美國的政客很喜歡抓住這一點來大做文章。但他認為,現在最主要的重點是找到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執行監理。
他舉例自動化監管的最佳案例。高頻交易佔去一家銀行一定的交易量,「如果你是一個監管者,要怎麼分辨出是否有非法的市場操弄或洗錢交易?」當看見問題時,交易早已發生。因此,監管者應該要發展自動化的監理系統,來偵測市場的模式。在出現市場人為操弄以前,就可以自動發現問題。
為了回應各種創新金融業務,監管者知道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模式去執行,現在的監管者也抓緊腳步,努力發展類似的監測工具。
他也提醒,監管者也不能利用市場上已有的模型,大部分的商業模型都是以獲利導向為主,監管者所著重的是公眾利益、是否危害現有的金融體系等。也因為監管者和業者有不一樣的策略目標,所以模型也絕對會不同。
「科技正在改變整個監管的結構。」Lawrence Baxter比喻,接下來監管者會出現「火箭科學家」的人才需求,他用火箭科學家來形容Regtech所需要的艱深學問、數據分析能力。
而且,因為金融市場變動的速度實在太快,監管者的轉型期也只有幾年的時間而已。
監理沙盒是創新業者的遊戲場,也是監管者同步學習的場域
然而,當被問及哪些國家在Regtech的發展上較先進?他表示,「那些在用監理沙盒的國家。」
原因在於監理沙盒不僅是政府扶植新創業者的方式,同時也讓監管者有機會和創新業者一起學習,彼此相輔相成。
「監理沙盒創造了一個共同實驗的環境。」他說,監理沙盒給企業、新創業者、金融機構一個安全空間,有暫時的法規豁免權,可以不用因為跟現有法規牴觸,而阻礙了商業發展的機會。與此同時,也讓監管者可以學習如何監管。他解釋,監管者和業者共同學習,並重新設計法規來符合新商業模式。
從Lawrence Baxter的觀點來看,監理沙盒是一個共同實驗、共同創新的環境。這也代表著有監理沙盒的國家,監管者在創新精神、科技的應用上,會比其他國家來的前端。例如:英國、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美國也有監理沙盒的計畫,只不過尚未立法通過。
金融危機之後,監管者開始受到很多質疑與壓力,「資料只是0和1而已,直到它被分析、轉換成資訊才有意義。」他指出,已經開始有監管者注意到Regtech的重要性,很多監管者也都聚在一起,共同討論監理銀行的新興業務的最佳方法。
「即便保守的監管者,也會看到好處跟需求。」他預測,接下來的2~3年,Regtech將成為法規遵循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會看到傳統監管者執行業務上的巨大轉變,有更多電腦、更少的人力,就如同Fintech顛覆各個產業一樣。
熱門新聞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7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