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並且帶動網路之後的另一波全球革命,台灣如何發展生物技術,在未來的生技產業中能奪得什麼角色,投資者應如何切入投資?今(4/9)舉辦的「生技產業前進世界」研討會中,台灣生技專家與創投業者發表他們個人的觀察,並提出台灣在生技產業的發展方向建議。
中研院負責技術移轉的公共事務組主任梁啟銘以及中經合創投副董事長李鎮樟一致認為,台灣具有發展生技的潛力與優勢,應培養進軍國際舞台的雄心壯志。梁啟銘認為台灣擁有生技人才以及研發能力,應重視本身資源,極力去申請國際專利,再以專利為籌碼,進而與國際大廠合作,跳升到國際舞台上。
李鎮樟則以投資人角色分析,認為台灣創投應重視生技投資,不要因不了解而錯失良機。他提出台灣在資訊與IC產業所擁有的龍頭地位,可做為進入生技領域的敲門磚,優先選擇與資訊、IC相關的生技公司投資,發揮台灣既有的價值。
致於台灣應致力於生技產業中的那一環?
梁啟銘認為應將功能基因的研發列為發展重點,李鎮樟則認為應重視基因研究的更上一層蛋白質圖譜研究,並與亞洲各國合作,專注尋找東方人特殊疾病的解決方案。中研院梁啟銘:從台灣找技術並跟國際大廠合作
梁啟銘提出台灣開發生技的最大利基就是擁有優秀的研發人才。國際前四大生技公司的研發人員許多都來自台灣,近年也有不少人回來,也括他個人以及賽亞基因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義雄、統一生命科技總經理賴博雄等,都在一流生技公司擁有多年工作經驗。
梁啟銘表示以他在生技業長期的觀察,他認為台灣的生技研發能力決不亞於美國或大陸,投資者不妨將眼光投回台灣學術研究機構,從中尋找具潛力的新星。
他強調一個成功的生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專利,台灣應積極申請專利,再以專利為籌碼,進而與有經驗以及雄厚資本的國際大廠合作。
他提出工研院於1976到2000年中,共獲得1310個美國專利,但是其中只有9件與蛋白質或核酸有關,而國科會的381個專利中也只有32件跟此類有關,可見台灣尚需加強生技方面的專利申請,畢竟這是個專利即籌碼的產業。
他說千萬不要有跟國外合作就是資金與人才外流的狹隘想法,應以全大局考量並明白生技研發是長期性工作,需長期的資金挹注,此外,台灣人力與市場有限,與國際大廠合作無論是產品化或銷售事宜都有人為你打點好一切,如此才能爭取時機,將技術變成對世人有幫助的資源。中經合李鎮樟:投資與資訊、IC相關的生技公司
李鎮樟認為台灣創投應重視生技投資,不要因不了解而錯失良機。他說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目前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大眾對生技的陌生,他舉例股市的菜藍族很可能可以對DRAM發表一整套的看法但對基因卻所知甚少。
他認為改善這個情形必須從教育做起,加強生物方面課程,至少將生技的常識灌輸給一般民眾。此外,台灣應將生技人才的力量整合起來,發揮實質效益。他說目前台灣已有3000個生物領域博士,遠遠優於大陸,但這麼多專家似乎尚未發揮應有的力量。
他以投資人角色分析,認為台灣在資訊與IC產業所擁有的龍頭地位,可做為進入生技領域的敲門磚,加上投資人對此類產業非常了解,可彌補對生技的不熟悉,因此現階段投資不妨優先選擇與資訊、IC相關的生技公司投資,發揮台灣既有的價值。
他強調台灣想在生技領域奪得一席之地,應加強與其它亞洲地區的合作,例如與大陸合作,借重其人才與國際連線的優勢,共同針對東方人特有疾病進行研究,不僅提高了成功機會,若從陰謀論角度來看,也可預防未來某一天,黃種人的基因全盤操縱在其他種族手上。
這場研討會由Wintel贏代爾新聞網旗下新發行的刊物SIP知性科技雜誌策劃,吸引近百位對生技產業有興趣的民眾參加,參加者多來自銀行與証券公司等投資機構,以及藥廠等與生技業相關的業者。
熱門新聞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