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料中心(IDC)前進儲存服務供應商(SSP)的動作一波一波,包括安碁、東森、中華電信、數位通、神坊與速博等,皆有意進軍SSP領域。執本土ISP龍頭的HiNet,也決定將旗下HiB2B的HiStorage予以延伸,提供SSP加值服務,對於兼具生財工具與投資金額的儲存容量而言,HiNet對儲存容量開口就是6TB,是目前首次購入儲存容量最高的IDC。HiB2B旗下HiStorage預計朝SSP發展
根據估計,IDC有37-40%的營收來自儲存服務,包括IBM、EMC、HP等儲存設備供應商,咸認為SSP是IDC發展的下一步,現階段有意打探IDC轉往SSP生意的總理電子服務、IBM、EMC等廠商,皆已對本土19家IDC展開或完成巡迴,並有部份展開建置。
繼ISP業者紛紛轉往IDC後,目前則傾向轉往SSP發展,熱潮轉換的快速絕不下CPU規格的升級,例如東森旗下的亞太線上(APOL),便由總理電子服務協助建置,目前南港機房已進駐相關設備;而中華電信的SSP計畫,則由HiNet旗下的HiStorage主導建置。
IDC本需具備的運算能力與頻寬,相對成為中華電信數據分公司(HiNet)的優勢,當資料擴增1倍時,傳輸的速度並不會因為資料量的增加而受限,因此自IDC轉進SSP,在先天上本就具備部份優勢,另一方面,由於HiNet的客源眾多,進軍SSP後所形成的經濟效益也容易突顯。
IDC規劃SSP經營,多半心有餘力不足
風行一陣的IDC,由於架構龐大,建置的規模也成為主要燒錢的主力。Forester估計,台灣將可胃納40座的IDC,若以每座5億新台幣計算,本土市場光是IDC便至少胃納200萬新台幣,不過部份業者預測,由於IDC經營模式未明,因此也引得近期熱潮稍減。
包括總理、IBM、EMC或新儲域科技等業者與IDC業者洽談時,便可發現IDC轉戰SSP的多項面貌,部份IDC因燒錢過快,雖然已意識到SSP加值服務的重要性,但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後續提出的進軍SSP計畫,也多令這些儲存設備的供應廠商啼笑皆非。
APOL與總理電子服務合作建置SSP,並已開始營運;而東森方面則由EMC與HP協助規劃,初期將購買5TB的儲存容量,主要提供集團內大量的影音媒體資料使用;至於捧著45億新台幣的安碁,則視SSP為未來的發展重點,促使EMC與IBM極力爭取採用。
採用隨選儲存運作,HiNet初步規劃6TB
SSP的概念是將儲存容量視為水電,再依據公用(Utility)原則予以收費,目前在美國地區的SSP收費機制,約莫1GB收費50美元,約合1645元新台幣,不過IBM與新儲域科技方面則認為本土收費應不致於超過50美元,總理電子服務的規劃則落在50美元上下。
HiNet初估的6TB儲存容量,在目前本土有意進軍SSP的廠商來說,已開出最高的儲存容量,東森因大量影音媒體,初步估計在3-5TB間,IBM則認為每座SSP的基準為3TB,至於總理電子服務,則認為400GB以上便可稱為SSP,HiNet的6TB顯然高出2-15倍。
業者認為,HiNet能夠首次購入6TB,主要在於客層眾多,需求可以快速增長,因此必須購入較高的儲存容量予以備用,再加上目前IDC的經營穩定,進軍SSP足堪負荷6TB的容量運用。
熱門新聞
2025-01-30
2025-02-03
2025-01-31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