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取得IC健保卡優先議價權的東元,今(4/20)日正式與健保局簽約,預計在2002年7月發出第一張全民IC健保卡,2003年5月全面使用IC智慧卡,針對本土2400萬張IC健保卡商機,取得標案的成員包括東元、聯電、日本日立、德國G&D、瑛茂、三商、經緯與東捷等都將動員運作,並決定合資成立新公司,負責生產的卡廠則座落東原觀音廠。估計虧損5億,以37.79億標下IC健保卡

台灣位居亞太地區導入IC智慧卡應用的開端,即使先進如日本,雖然握有IC智慧卡技術,但是仍無法普及到一般民眾,因此當健保局提出攸關全民的健保卡標案時,包括東元、大眾、神通、宏碁等廠商,皆擬定搶食後續500億商機的計畫。

今日與健保局簽約的東元團隊,以37.79億新台幣拿下健保卡標案,對於外傳東元是以流血得標的說法,今日獲得證實,初步估計,東元已虧損5億新台幣,當時優先議價權開出時,宏碁、太電等團隊便猜測,東元最少認賠3-4億新台幣,才有可能取得議價權。

身為東元團隊成員之一的瑛茂則認為,東元與德國G&D技術合作,是贏得標案最重要的原因,全球的IC智慧卡技術起源於歐洲法國,G&D因專注在紙鈔的防偽技術,全球已有66個國家採用,未來推出的IC健保卡,也將交由G&D負責技術顧問與安全機制。
東元、G&D與瑛茂將合資8億開設新公司

距離91年7月發出第一張健保卡的時間,約還有14個月,為專一負責健保卡業務,東元已於內部成立智慧卡事業部,該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公僕表示,目前東元、G&D、瑛茂將在Q2前合資成立新公司,預計集結新台幣8-9億元,主導未來IC智慧卡的發展業務。

新公司目前名稱尚未確定,不過已對東元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的廠房進行規劃,股東結構比例尚未決定,東元希望能夠擁有主導權,但持股比重是否超越50%,張公僕認為目前難以定論,製卡技術主要來自德國G&D,初期8-9億新台幣將在本月底佈建生產機具。

張公僕表示,IC卡包含前端印刷與裁切,以及後段的照片黏貼等,初期的晶片技術來自日本日立,初步估算,一張IC健保卡的成本將在100餘元新台幣,2400萬張的成本超過24億,超過標金63%以上,未來不排除交由日立與聯電在台成立的公司生產IC晶片。
新公司目標鎖定金融、通訊以及ID智慧卡

瑛茂因過去將IC設計技術導入機頂盒(STB)中,日前已獲得宏碁、公信、大同、神達與宏傳等廠商採用,因此在此次的IC健保卡中,可望因IC技術的涉入,而佔有足夠的優勢,該公司副總經理李長煌表示,IC健保卡的意義是將全球先進技術齊集在台灣,再以台灣為中心、製造能力為優勢,將IC智慧卡的應用推向全球,成為後PC時代的利基。

目前瑛茂已與中國、東南亞各國展開洽談,並且展開跨國性的策略聯盟,目的在移植IC智慧卡上的專利技術,包括製造、設計等,除了提升台灣的價值之外,也在透過國際廠商的通路進入各地區。李長煌認為,未來IC智慧卡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新公司將鎖定在銀行(Banking)、通訊(如SIM卡)以及個人識別ID卡等,都將是IC智慧卡的應用範圍。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