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料庫查詢平台,中時網科早在5年前便開始提供新聞資料庫搜尋服務,聯合線上接著在今年開放聯合知識庫,後者並持續不斷將舊新聞轉為數位化資訊,使得聯合知識庫在開放後短短的2個多月,便達到100萬筆的資料量,預計9月資料可達200萬筆。另外, 聯合知識庫也打算今年可有1000萬台幣以上的營收。
新聞資料庫為新聞內容網站另一項收費來源
兩大平面媒體集團聯合報系及中時報系在數位時代來臨後,皆致力於將原有的平面內容數位化,隸屬於聯合線上的聯合知識庫於今日(4/23)發表其資料庫量突破100萬筆,並預計9月份將1988年元月報禁開放後的平面新聞資料完全上線,達到200萬筆資料。
聯合知識庫所蒐集的內容是以聯合報系5大報紙為主,包括聯合報、聯合晚報、經濟日報、民生報及星報,除了將每日新增的新聞納入知識庫外,也持續將舊有的內容轉成數位版,預計在4年內將聯合報系50年來的新聞整理為完整的新聞資料庫,短期目標則是在今年9月達成報禁開放後所有新聞上線。
聯合知識庫經理何銘傑表示,聯合知識庫計劃一年可達到1000萬台幣以上的營業額,至於佔聯合線上的收入比例多少,他則不清楚。何銘傑認為,資料庫收費是否會成為線上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他並不在意,不過,他期許聯合知識庫可成為全球最大的華文新聞資料庫。聯合線上及中時網科數位資料庫皆有數萬會員
聯合知識庫於今年2月正式上線並開始收費,分為企業版、菁英版、學生版及免費版,目前已累積了接近3萬的會員,不過,其中大部份為免費會員。
而於1997年已上線的中時網科資料庫會員則已累積了3萬多名的付費會員。
比較聯合知識庫及中時網科資料庫的差別,主要在於所蒐集的內容不同,聯合知識庫是將聯合報系的所有內容轉為數位版,而中時網科資料庫則是僅蒐集曾在中時網科出現的、來自旗下各媒體的新聞。因此,在聯合知識庫發佈資料超過100萬筆訊息的同時,中時網科的資料庫筆數僅為43萬筆。
中時網科表示,因為在中時集團底下,已有時報資訊在負責整個集團的資料庫整理,中時網科沒有必要花費重覆的投資。
新聞資料庫用戶鎖定媒體同業
何銘傑指出,會運用新聞資料庫的會員多半來自媒體相關產業,包括媒體、公關及廣告公司等,其它如政府單位、民意機構或學術單位等,也是新聞資料庫主要的銷售對象。
熱門新聞
2025-02-05
2025-01-31
2025-01-30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