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中國大陸網路產業、電子商務發展前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是包括網路接入服務及電信基礎建設的資訊基礎建設(infromation infrastructure)情形。中國網路評價中心與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針對這個部份,比對全球及亞太地區的資訊基礎建設現況後,分析了中國資訊基礎建設的現況及發展情形。
中國PC普及率遠低於電話普及率

個人電腦的普及率是衡量國家資訊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1999年亞洲地區的PC普及率以新加坡最高,達52.7%;其後依序為香港29.1%、日本28.7%、台灣18.1%,中國內地只有1.2%。而根據MIC的調查,2000年中國的個人電腦普及率達到了3.2%,但仍然遠低於其電話普及率。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統計,全球電話裝機數量將在2001年突破10億部,而目前通過電話線撥接仍是最主要的家庭上網方式,電話的普及可說是為網際網路的推廣奠定了基礎。但是1999年中國每百人的電話裝機數量只有8.59部,遠低於美國(66.1部)及英國(55.69部);2000年底中國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字則顯示,每百人電話裝機數量已提高到20.1部(MIC的調查則為電話普及率17%),一年內成長率超過100%,顯示中國通訊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除了窄頻撥接上網,寬頻上網的兩種主流Cable Modem與xDSL,也在中國的網路環境中同步進展。ITU資料顯示,2000年中國內地的Cable Modem用戶數僅2萬(日本35.5萬,台灣11.5萬)、DSL用戶8.25萬(韓國18.9萬,台灣8.9萬,日本3萬)。

另外,中國幅員廣大,固定電話牽線工程浩大,此時行動電話就成了補足通訊網的另一要角。2000年底中國的行動電話用戶數已達8526萬,普及率達6.7%,比1999年底上漲了1倍左右。不過與1999年底芬蘭的行動電話普及率66%、日本45%、美國34%相比,仍是相去甚遠。
中國四大公共網路骨幹現狀

中國原有四大骨幹網路,分別是科技網(CSTNet)、公用互聯網(ChinaNet)、教育和科研網(CERNet)及吉通的金橋信息網(ChinaGBN),目前這四家是以155Mbps的頻寬互連互通。後來加入的有聯通(UNINet)及網通(CNCNet),總數已達六家。若以國際出口頻寬大小排名,ChinaeNet公用互聯網以1953Mbps排第一;網通從1999到2000年一年之間就建成377Mbps的出口頻寬,是發展最快的一家。至於中國國際出口總頻寬,2000年大約達到2.5Gbps。

ChinaNet是由中國電信經營管理,將中國全國的網路架構分為三層:骨幹網、區域網和接入網,核心是跨越全國的光纖骨幹網,各骨幹網重要節點連接各省、市的區域網;各市以下則經由接入網接到網路用戶。

在中共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電信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八縱八橫」光纖網,達到全國省會以上城市和70%的其他城市,採用4x2.5Gbps或8x2.5Gbps SDH的傳輸架構;另有40座大型衛星地面站,以微波輔助光纖網。

吉通電信是1994年由彩虹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國投電子公司等十家大型國有企業參股組成的股份制企業,主要承擔金橋工程的建設、營運和管理;其所經營的金橋信息網ChinaGBN,與ChinaNet並稱為中國兩大商用網路。ChinaGBN在1999年的出口頻寬僅22Mbps,到2000年已擴充到155Mbps。

聯通是中國電信主幹網最強的競爭對手,1999年開始鋪設光纜,到2000年6月其總長已達18000公里,連接25個城市,2000年底則已連接180個城市。其基本傳輸容量達2.5Gbps,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傳輸容量更達10Gbps。

網通由中科院、廣電總局、鐵道部及上海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於1998年,其所經營的CNCNet是中國第一個IP/DWDM全光纖IP骨幹網,2000年第三季已連接中國東部17個主要城市、全長8000公里,頻寬40Gbps;出口頻寬則為377Mbps。

市場佔有率方面,全國電話用中,中國電信佔68.1%,中國移動佔25.8%,聯通佔6%。行動電話用戶中,中國移動佔81.2%,聯通為18.8%。新興的IP電話領域,若以通話時間總量計,中國電信、聯通和吉通所佔比重分別為54.4%、31.2%和12.3%。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